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睡衣     
《学习导报》2010,(7):49-49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毛泽东一贯倡导并终身保持的优良作风,他反复告诫全党:成由勤俭败由奢,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毛泽东常说,他是农民的儿子,无福享受奢侈的生活,因此他一生都安于清贫。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开国少将李德生经历了他人生的巨大起伏。突然之间,他由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十二军军长晋升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副主席,进入了中共中央的政治核心,被称为“一颗政治上的新星”。人们都认为,他的这次升迁,是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的赏识。那么.他是如何被毛泽东选中的呢?毛泽东又是怎样选中他的?这其中有多少必然性和多少偶然性?  相似文献   

3.
李光彩 《世纪桥》2011,(10):27-28
有关毛泽东不乘飞机的原因,说法比较多的是:毛泽东乘坐飞机空中遭遇雷电,与地面失去联系40分钟。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提出要去广州视察。为了节省路途上的时间,他坚持广州一行要乘坐飞机——而且是由我国飞行员驾驶的飞机。  相似文献   

4.
唐洲雁 《湘潮》2013,(1):6-7
2013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本刊与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联合开设纪念专栏,以缅怀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感受他雄才大略的豪情和非凡的人格魅力。专栏包括两组重磅系列文章。一组为“毛泽东与新中国”,由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会长、毛泽东生平与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原主任唐洲雁主持,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的毛泽东研究专家撰稿;一组为“毛泽东回湖南”,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专家撰稿。专栏既有宏大的视野,又有细微的观察;既有研究性,又有可读性,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5.
食谱     
《学习导报》2010,(9):48-49
毛泽东食谱的记载时间起始于1956年6月,终止于1976年9月8日,基本上保持了连续性。食谱由保健人员、卫士、生活管理员、厨师共同制订,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毛泽东的饮食营养平衡。可毛泽东一生艰苦节俭惯了,对此并无好感,他认为这样做未免显得多此一举,因为一则麻烦,造成奢侈和浪费,二则违背了个人的饮食习惯和偏好,他不愿意按照食谱吃饭。因此,作为遗物保存至今的毛泽东食谱大多已非保健人员的杰作,但却真实反映了毛泽东的饮食特点。  相似文献   

6.
食谱     
《新湘评论》2010,(9):48-49
毛泽东食谱的记载时间起始于1956年6月,终止于1976年9月8日,基本上保持了连续性。食谱由保健人员、卫士、生活管理员、厨师共同制订,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毛泽东的饮食营养平衡。可毛泽东一生艰苦节俭惯了,对此并无好感,他认为这样做未免显得多此一举,因为一则麻烦,造成奢侈和浪费,二则违背了个人的饮食习惯和偏好,他不愿意按照食谱吃饭。因此,作为遗物保存至今的毛泽东食谱大多已非保健人员的杰作,但却真实反映了毛泽东的饮食特点。  相似文献   

7.
文萃苑     
《先锋队》1999,(3)
毛泽东生命的最后一天1976年9月2日,毛泽东的病情恶化。9月5日,病危。9月8日,毛泽东进入弥留状态。即使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毛泽东仍以超人的毅力,顽强地同死神抗争。由林克、徐涛和吴旭君署名的《历史的真实》一书,披露了毛泽东临终前一天的护理记录:...  相似文献   

8.
尽管毛泽东拒绝组建"联合舰队",赫鲁晓夫还是要协调与毛泽东的关系,他毫不犹豫地飞抵北京 随着毛泽东和赫鲁晓夫在"长波电台"及"联合舰队"问题上的观点对立,中苏关系由最初结盟时期的峰顶滑向低谷。然而,赫鲁晓夫却认为中苏两国的军事联合行动是无可怀疑的,历史必将证明此点。所以,赫鲁晓夫决定亲自飞往北京,去说服毛泽东。  相似文献   

9.
《党史天地》2007,(8):31-32
林彪怀疑“红旗打多久” 毛泽东指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政权” 红四军“九大”结束后的第三天,就是1930年元旦,全军高高兴兴过新年。一纵司令员林彪提笔给毛泽东和陈毅写信,信的内容除向他们俩人祝贺新年外,还建议新前委召开一个扩大会。前委的同志各自多作自我批评,也希望大家对他多批评、帮助,使他有较快进步,信是由通讯员送前委机关的。陈毅收信后,很快给林彪复信,予以鼓励,同时对缺点、错误提出了中肯批评。毛泽东不在机关,信经过前委秘书冯文彬转交。冯文彬又将信交警卫员陈昌奉,由陈昌奉转交毛泽东。  相似文献   

10.
张阳普 《党史文苑》2008,(12):34-37
王光祈是五四时期中国著名的社会革命活动家,后来又成为著名的音乐学家。五四时期,他和毛泽东在共同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有过一段使毛泽东终身难忘的交往。全国解放后,在陈毅两次回四川时,毛泽东都托他查询王光祈及其家人的下落,可见毛泽东对王光祈的深情厚谊。那么,王光祈是何人?他有什么惊人的壮举使毛泽东几十年都铭记在心呢?他和毛泽东的友谊又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粟裕大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将领,在战争年代屡建奇勋,有“常胜将军”之称.深受党和毛泽东的器重,他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对毛泽东军事思想有深刻的作会,并有卓越的发挥。早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粟裕对出现在军事领域内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等倾向即有不同看法。他认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灵魂是唯物辩证法,把毛泽东军事思想归结为几条固定的公式,把错综复杂的战争进程表述为高明的指挥者早就规划好的,并以这些观点来教育下一代,打起仗来是会害死人的。当时他处于逆境。1958年在所谓“反教条主义”中,他受到错误的批判,由总…  相似文献   

12.
陪胡志明一到锦园 1961年5月,毛泽东邀越南党主席胡志明来中国,由叶剑英陪同到无锡太湖胜景观光休息。胡志明一行先到南京,在叶剑英的主持下,南京市委和南京军区领导人举行盛大宴会,为他71岁祝寿。席间,宣读了毛泽东的祝辞。随后,胡志明由叶剑英陪同乘专机抵达无锡,下榻于毛泽东住过的锦园宾馆。  相似文献   

13.
李苏章 《湘潮》2012,(11):46-47
1950年11月的一天,湖南省人民政府突然收到一份由毛泽东亲自起草的中央急电:湖南省人民政府,着即查明茶陵罗克绍此人是否在?在则从速逮捕。这是毛泽东建国后第一个亲自起草电令要求逮捕的人。罗克绍是谁?毛泽东为什么要急令逮捕他?这要从罗克绍的身世说起。  相似文献   

14.
张艳 《北京党史》2006,(5):60-61
施拉姆是国外研究毛泽东的一位非常出名的学者,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施拉姆教授相继发表了许多研究毛泽东的著作和论文.《毛泽东》就是他早期的一部力作。他以敏锐的洞察力、独特的观点、新颖的思维把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研究推到了一个更新的层次和水平。总的来说.该书不管是内容的博大精深.还是思想的深邃明澈,都有许多破陈出新的地方。该书在1987年由红旗出版社出版发行之后就没有再版过.但是经典的东西总是历久弥新,它还是很值得阅读。总体来看,与国内研究毛泽东的著述相比.它有很多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谭继东 《新视野》2002,(1):54-55
毛泽东的平民观是他早期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他经过理论与实践的摸索而总结出的一种认识,也是他由唯心史观向唯物史观转变的关键环节。研究他的平民观,我们就能够清楚地看到他是怎样从信奉精神个人主义转而相信人民,这对我们理解他的人民主体思想的起源是很有帮助的。一、由重精神价值向重物质价值转变五四运动以前的毛泽东比较重视精神作用,夸大精神的力量,甚至认为人类只有精神生活而无肉体的生活。因此只有从精神入手,国家才能富强,人民才能幸福。他认为正确的方法应当是通过改造哲学、伦理学,以改变国人的思想。一旦哲学…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当代》2013,(7):53-53
《为什么是毛泽东》任志刚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06 毛泽东,一个必将永载人类史册的名字。历史绕不过他,当下绕不过他,未来也绕不过他。毛泽东的伟业有多大呢?作为一位政治家,  相似文献   

17.
略论毛泽东社会形态转型思想徐春林作为中国现代革命的杰出领导人毛泽东,有着极为丰富的社会转型思想,他对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本文仅以社会形态为线索对他的社会形态转型思想作一些初步的探讨。社会形态的转型是指不同的社会形态之间...  相似文献   

18.
李焱平 《党史文汇》2013,(11):10-13
纵观毛泽东的一生,我们不难看到,他始终维护群众利益,坚持走群众路线,这既是毛泽东的重要思想,也是毛泽东的伟大实践。为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他制定了若干铁的纪律;为了切实贯彻这些铁的纪律,他从严要求家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并且首先从自己做起,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毛泽东不仅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奠基人,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19.
一 1950年10月7日晚上.彭德怀在同意由他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这一重要领导职务之后.又一次来到中南海毛泽东住处,继续跟毛泽东研究志愿军组建并入朝作战诸问题。深夜,当他从毛泽东办公室出来向丰泽园大门口走去时,只见一个人在路灯下踯躅着。那个人见彭德怀出来了,赶紧跑步迎上前去,边跑边喊:  相似文献   

20.
赵一楠 《湘潮》2011,(1):6-9
1975年5月3日深夜,毛泽东在他的住所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毛泽东讲话,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主持政治局会议,也是他生前最后一次长篇讲话。毛泽东生前最后一次长篇讲话,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对新中国历史走向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