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社会主义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历来认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自己,取决于党的理论和路线,取决于党同人民的团结奋斗。这里明确阐述了决定我国社会主义命运的两个决定性条件:一是党的正确理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要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一改革目标的提出,是对社会主义经济认识深化的结果,也是十多年来改革实践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十四年来我国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这十四年是我们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四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十四年。党领导人民全面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第一,我国的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十四年来,我们先后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六五”、“七五”计划,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而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这一论断深刻地揭示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江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对于我们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依法治国方针,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国,是邓小平  相似文献   

5.
进入九十年代,即在我国实现第二步经济战略目标的关键的十年中,如何继续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四大的报告中对此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江总书记说:“对外开放的地域要扩大,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并进一步指出:“以上海浦东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加速广东、福建、海南、环渤  相似文献   

6.
潘岳简介1960年4月出生,汉族,江苏人,副研究员。1989年12月-1993年2月,任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1993年2月-1994年5月,任团中央中国青年研究中心主任;1994年5月-1998年3月,任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副局长;1998年3月-2000年1月,任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2000年1月-2003年3月,任国务  相似文献   

7.
田芝健  王雪 《群众》2023,(3):25-2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这一重要论断明确了踏上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领导核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相似文献   

8.
9.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体会刘歌德《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反复强调的一个主题,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坚持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0.
胡耀邦同志代表党中央,向党的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的报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问题作了科学的论述,提出了关于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问题的基本方针。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同志都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基本方针,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当前仍然存在的阶级斗争问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1.
12.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脉相承、接力探索的伟大历程,是勇于创新、勇于变革的伟大历程,是成功实践、成就辉煌的伟大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纲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当代中国改革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八个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内涵的丰富和拓展,又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既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实践要求,又是判断改革发展是非成败的根本标准;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第一次是在大革命失败以后,我们党吸取了血的教训,开创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第二次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14.
五十一年前的今天,1959年的3月28日,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是西藏历史发展的重要分水岭。统治西藏千百年的腐朽封建农奴制宣告结束,西藏的历史发生了历史性的根本转折,百万农奴砸碎身上的沉重枷锁,获得了彻底解放,真正当家作了主人。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的中心议题,就是要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为此,一要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发展生产力;二要加快改革开放速度,解放生产力。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这是能否实现改革目标,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其中根本的一条,是加强和改善了党的领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  相似文献   

17.
加强文化建设构建精神支柱———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的体会吴松在二十世纪即将过去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以十五大为标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为全国人民勾划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宏伟蓝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徐勇 《政策》2008,(2):38-41
十七大报告在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时强调,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一段开宗明义地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是对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总体要求。其重点包括: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频使用“强国”一词并全面、系统、深刻论述“强国”建设,形成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一个亮点,“强国”建设重要论述揭示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其中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强国”建设和目标,是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要义和总体目标;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农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教育强国、文化强国等方面的“强国”建设方案,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提出的实施举措、战略部署和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科学而深刻地阐述了一系列执政党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新境界。党的十七大报告确定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目标;谋划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布局;提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方法、新路径和新的标准;描绘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党员的新形象。报告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于执政党的执政规律以及党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宣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