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西金  刘晓黎 《传承》2010,(36):4-5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精华所在。邓小平站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高度,批判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阶级狭隘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成分,继承了其中的大量合理因素,在实践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时代特征和时代内涵,形成了全新的民本思想,即邓小平民本思想,从而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学习邓小平执政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邓小平执政思想张维克邓小平执政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解决执政问题提出的重要理论观点和原则,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有力思想武器。一、执政纲领:党的基本路线邓小平为我们党制定的基本路线,是全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3.
略论邓小平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振清 《前沿》2005,2(10):5-8
邓小平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是邓小平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或孕育着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的基本要点,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的理论基石和思想源泉。学习和研究邓小平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史佩宇 《传承》2010,(9):4-5
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民本观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邓小平社会主义民本观强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事业都是为人民谋利益的。邓小平社会主义民本观中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著名论断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关于人民民主的重要思想,也是其民本观的根本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民本观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邓小平社会主义民本观强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事业都是为人民谋利益的.邓小平社会主义民本观中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著名论断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关于人民民主的重要思想,也是其民本观的根本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6.
孙红艳 《人民论坛》2010,(10):38-39
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将传统的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进而发展、创造出了马克思主义民本观。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是共产党执政的基石和信念。在新形势下,在全党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教育意义重大,具有显著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都难逃“执政周期律”的支配,促使中国先哲们,包括一些“明君贤相”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沉思,催生和发育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研究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对于深化“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的研究,对于共产党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秦波 《人民论坛》2012,(26):212-213
邓小平社会主义民本观是一种崭新的"以民为本"的思想理念,其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其形成过程中不但继承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而且还最大程度上汲取了西方人本思想的合理因素。邓小平社会主义民本观不但是中国社会革命及国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产物,而且也是时代建设实践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民本价值观的目标和手段徐文泽邓小平的民本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及诸多显著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它的价值目标和手段。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始终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根本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0.
肖建杰 《求索》2014,(5):62-65
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执政理念,其发展经历了如下逻辑和历史的演绎进程。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形成的思想渊源;从实践出发、用生产力标准取代意识形态标准成为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逻辑基点;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奠定了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理论基础,邓小平理论为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确立铺平了道路,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核心内涵,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升华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1.
胥华 《传承》2011,(17):12+55
政党权威是一个政权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邓小平执政党权威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党的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巩固和加强党的权威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执政绩效,不断增强意识形态的理论感召力,树立良好的执政形象,加强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法治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执政治国实践的产物。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的法治思想与我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对于党的事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从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出现了三次飞跃,三次飞跃各具特点:邓小平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以从严治党为抓手;江泽民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了党建理论的新纪元,解决了党在新时期的执政基础这一新问题,提出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新命题;胡锦涛是把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提升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了实现“第一要务”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通过建立和落实具体的可操作的严格制度来加强党的建设。三次飞跃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依托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紧紧抓住“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和发展经济最终目的是为了“共同富裕”对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扬弃,提出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民利益观,对于目前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焕新 《传承》2008,(14):40-41
胡锦涛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充分展现了以民为本的亲民路线和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既继承了我国古代民本思想为民谋利的思想,同时也是对古代民本思想的巨大历史超越。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充分展现了以民为本的亲民路线和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既继承了我国古代民本思想为民谋利的思想,同时也是对古代民本思想的巨大历史超越.  相似文献   

17.
牟红芳 《理论月刊》2006,3(4):28-31
邓小平是新时期发展观的奠基人,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中形成了系统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思想具有一脉相承的价值取向,实现了对我们党在发展思想和执政理念上的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概括为基础论、目标论、阶段论、手段论、策略论、道理论、协调论和民本论等,这些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9.
邓治慧 《传承》2010,(30):10-11
邓小平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新型理论,内容非常丰富、系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科学性、指导性。科教兴国是我国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进一步深化的体现。科教兴国是对邓小平科技思想的丰富与创新,主要体现为社会发展思路的创新,它强调教育和科学。  相似文献   

20.
王丽媛 《传承》2014,(6):30-31
在长期的革命理论和实践中,毛泽东形成了他的独特的民本思想。毛泽东的民本思想理论创新的渊源和线索都蕴含在他的思想发展史中,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毛泽东的民本思想,对于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