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橄榄青青     
不知怎地,我不太喜欢美国的橄榄,那味道怪怪的,吃不惯。还是家乡的橄榄好吃,那颗粒,那色气,那口味,就像电视广告上的口吻一样:“棒,棒呆了!”  相似文献   

2.
我的生命之钟,在进行至青春期时,被不知什么力量,拨快了半年……那时,家乡流行种油菜。春天,站在学校新修好的6层教学楼上,一眼望去,金黄色的油菜花顺着狭长的河谷,一直延伸到雪峰山脚,  相似文献   

3.
广东是全国的主要侨区,旅居海外华侨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人数众多。据估计,广东的海外华侨(包括外籍华人)达一千五百万人。可是,在旧中国,他们受到殖民主义者的剥削和迫害,过着“海外孤儿”的生活。长期旅居国外,时刻怀念着祖国和家乡,渴望祖国能够早日强大,家乡经济得到繁荣。在旧中国,华侨投资广东的资本主义企业,就是华侨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一种具体行动和体现。由于科研工作的需要,我们曾先后在侨乡广东、福建以及上海等地进行调查和研  相似文献   

4.
三沙市成立了,我万分高兴,又一次唤起我对38年前《西沙,我可爱的家乡》作者、我的老排长、"老西沙"苏圻雄那颗永远的西沙心留下美好往事的回忆。老排长和我都是归侨,祖国解放不久,我从新加坡、他从越南回到祖国。1964年,我从万泉河畔走进军营,在南海蜈蚑洲岛守备队当一名守岛兵。1961年,他从广州市入伍来到天涯海角,在陆军军营里当一名防化兵,1963年,他创作朗诵诗《写封信给妈妈》蜚声京城,成了军内小有名气的业余诗歌作者。后来又创作了不少文学作品发表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等军外内外报纸杂志上,成为一名诗人。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琼崖大地上留下了不少海外琼籍华侨、香港琼籍同胞报效祖国和家乡的足迹。琼崖抗战之所以那样波澜壮阔,光彩照人,是因为它还饱含着海外华人炽烈的民族感情,寄托着海外侨胞的热切希望。东南亚琼侨回乡服务团勇赴国难的壮举和英雄业绩是海外侨胞民族感情的集中体现。卢沟桥的炮声响起,中国在战火中飘摇。拯救祖国,拯救中华民族的大义牵动千百万海外赤子的心。  相似文献   

6.
我出生于广东梅州一个贫穷的山村 ,解放后靠政府的奖学金读完中学和大学 ,因此对新中国50年来的每一个发展成就 ,都感到十分高兴。尤其是改革开放的20年来 ,我深切体会到国家蓬蓬勃勃的发展 ,令香港和海外华人华侨无比振奋。过去每年回家乡 ,看不到多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每年家乡都不一样了 ,从小变到大变。现在是每个月都在变 ,每天都在变 ,变的速度非常惊人。无论到国家的什么地方 ,我们都看到各方面的变化。事实上 ,在短短的10几年 ,我们祖国就有了大的发展。现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 ,外汇储备增加到1400多亿 ,名列世界第二位 ,…  相似文献   

7.
望乡     
正我的家乡最出色的就是枸杞园,"晨斋枸杞一杯羹"(陆游),"还知一勺可延龄"(刘禹锡),正是充满魅力和神奇的枸杞子,使我的家乡成为"中国枸杞之乡"。我对家乡的认识,是在离开它的日子,那时我长期在西安做羊绒生意。也许是时间产生美,也许是距离产生美,总之,离家离得久了,才觉得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倍感亲切。就连平时司空见惯的茨园,在我的记忆之中也变得  相似文献   

8.
走过了五十个春夏秋冬阅历了半个世纪风雨雷霆今天,我破例点亮生日蜡烛我骄傲,我与共和国同龄烛光里我沉浸在绵远的岁月共和国的每一天都扣动心灵难忘那旭日临窗山河变样难忘那纵酒欢歌雨后飞虹多少难忘的岁月冷暖心知泪花儿在烛光里闪烁滚动走过了五十个春夏秋冬阅历了半个世纪风雨雷霆今天,我破例点亮生日蜡烛我骄傲,我与共和国同龄虽然霜雪浸染了我的双鬓古老的祖国却分外年轻喜看那希望的田野生长希望喜看那现代化的步伐坚定从容多少彩色的梦想会变成现实思潮在烛光里起伏奔涌我骄傲,我与共和国同龄@李向晨  相似文献   

9.
圣山     
北山是我家乡北面的山脉,和九宫山双峰并峙,拱卫着我的家乡.在父老乡亲的心日中,北山和九宫山一样,是一座圣山. 我的家乡历史悠久.北宋初年,越国公汪华后裔子孙汪伯川由江西武宁上久迁居湖广通山宝石,生两子,汪绍英住游龙濯港,汪绍宗居南山脚下,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10.
喜战李昌镐     
早就想写这篇文章,可是一直想不好题目。我不敢说“大战李昌镐”,也不敢说“苦战”,“恶战”,“鏖战”,“死战”,那都未免太恬不知耻。最后我逼问自己:“你小子跟人家李昌镐下了一盘棋,到底是个啥心情嘛?”另一个我回答说:“还有啥?高兴呗!”于是我就满怀喜悦,来回忆那次与李昌镐的“喜战”。韩国在我老人家的眼里,值得敬慕的人只有三位。第一个是在我的家乡哈尔滨奋勇击毙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留下“祖国安危,劳心焦思”名言的大韩民族英雄安重根;第二个是为民主自由不屈不挠奋斗数十年、身残志不残的现任总统金大中;第三个就是打遍天下无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通过民国时期华侨与闽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方面的关系,进行较系统的论述和分析,以探讨闽西华侨对祖国和家乡社会发展的作用,俾供今天进一步建设闽西可供借鉴之用.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张用“中国邮政明信片”寄来的“信”,署名是“阿涛”。细雨姐姐: 你好!我真的很想跟你诉说心中的苦恼,最近一位女同学一直勾着我的魂,我真的很想去追她,但一想到现在我们已是高三年级,今年面临着高考,心理压力挺重的,但又怕她被别的男同学“抢”走了,我真的不知该怎么办。希望你能在百忙之中抽点时间来回答我这个严重的问题,因为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一个满肚子苦水的男孩:阿涛  相似文献   

13.
茶叶的故事     
那一段关于茶的往事,至今仍在我心中萦绕,10年了,只要想起,父亲的宽容、母亲的关爱便如放电影一般,一幕幕映于眼前。10年前,我在祖国南疆一个叫科甲的哨所上当兵。生活的枯燥、训练的紧张,使我这个初入军营的学生兵非常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一次超强度的体能训练之后,我又累又渴,此时的我很想喝上一杯茶水,尤其想喝那清香滚烫的家乡茶。我按捺不住饮茶的渴望,提笔给父母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很简单,除了问声平安,便是请爸给买1公斤新茶寄来。无巧不成书,由于一时疏忽,我把个茶叶错写成菜叶了。信是寄到父亲单位的,不巧父亲出差去了。晚上…  相似文献   

14.
1995年,26岁的我顺利考入了东北大学研究生班,成了当时全乡学历最高的第一人.一时间,在家乡也产生了不小的反响,就连平日里高高在上的乡长大人也登门拜访送来慰问金,母亲在锅灶旁忙开了,父亲则笑逐颜开地招呼客人.按照家乡的习俗,十里八村的亲朋好友都赶来为我庆祝.那时,我真有一种野公鸡变成金凤凰的感觉,扬眉吐气气宇轩昂.  相似文献   

15.
肖峰 《新青年》2007,(3):44
我很内向自卑,在单位里也感到非常孤独。平时总是沉默寡言,又无任何兴趣特长,加之我的办公室就我一个人,使得自己与单位的同事几乎没有任何交往。我很渴望与人交往、摆脱孤独的处境,但我从不敢主动到别的办公室走走,与别的同事聊聊。我怕自己去了不知该怎样和人打招呼,不知该做什么和说什么,因此根本  相似文献   

16.
地处鄂东南的赤壁,是我的家乡.在我人生的前18年,我从未离开过这里,一直和这块土地亲密接触着.尔后的时间,外出求学,在外工作,再也没时间在这里长久停留.  相似文献   

17.
一位高大、白净的老人走了进来,一双大眼跃动着慈祥、智慧的光,室内恍似一下便明亮起来。县侨办江主任向我介绍说:“这就是你心仪已久的香港南康布厂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兆文先生。”江先生热心在祖国、家乡办厂,慷慨捐资兴教,感人至深。他虽已74高龄了,却依然象磁石一样吸引着数以万计的祖籍福建省永定、南靖两县的港人和海外华人。在永靖籍的港人和华人中,他远不是最富有的人,却深孚众望。为揭开这谜一般的秘密,我在他早年生活的故乡,在香港进行深入采访。骑在背上的人却大喊救命1922年,江兆文诞生于永定县高头村。那是与南…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我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成了人们关切的大问题。广大华侨在海外遭受剥削和欺凌,他们关心祖国的命运,希望祖国富强。在亚洲觉醒的历史潮流中,由于维新派和革命派的宣传,促使缅甸华侨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和民族觉醒。  相似文献   

19.
小乔的婆家     
正很喜欢庐江。庐江的名字很汉代,很美,也很男人气。美而有男人气,就是美丈夫了。庐江是出过美丈夫周瑜的。周瑜与来自我家乡的美女小乔是三国时的一对英雄儿女。若按我家乡人的说法,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小乔嫁了周瑜,周瑜就是我们家乡的小姑爷,我的家乡与庐江是"抵手"的亲家了——到了庐江,我也就像是到了小乔的婆家,有点走亲戚的意思。当然不仅如此,到了庐江我还像是回到了家。比如,这里人喊父亲为"大大",叫外婆为"嘎婆",管母亲的姐夫、妹夫叫"姨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海外越南人人数激增,分布日广,约2/3取得所在国的国籍,形成一个有一定影响的越裔族群,并以不同形式参与祖籍国的建设。越南政府实行较为宽松的国籍政策,保护海外越南人在国内外的正当权利,鼓励他们为家乡和祖国服务,使之成为越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外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