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读山海经》(其一)是陶渊明初归田园时阅读《山海经》图赞及《周王传》后。创作的组诗中的第一首。全诗层次分明,前四句描写了诗人温馨的田间家园,随后的八句描写了诗人幽静的读书环境,最后四句是点睛之笔,点出了诗人的“耕余读书之乐”。本诗物我情融,反映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和艺术造诣,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无比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2.
“将军诗人”是对陈毅的美称。这一美称最早出自郭沫若1955年5月《赠陈毅同志》的诗:“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陈毅既是身经百战的将军、元帅,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一生写了大量诗词,现尚存700余首,197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陈毅诗词选集》  相似文献   

3.
何康 《同舟共进》2020,(4):57-61
“远游良多艰,壮心未能已”是我的父亲何遂15岁时写的一首诗的结尾两句,60年后,他重抄写此诗时,加了一段注:“此于1903年,由蜀返闽,舟过瞿塘所作。今已历六十年矣,以生平遭际一何近似乃尔。”回忆我的一生,用父亲这首诗做题目,描述我的少年时光也是很恰当的。黄埔军校的记忆。我1923年正月初八生于河北省大名府(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现属邯郸市)。尽管父亲是福建人,但却与北方特别是河北结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4.
诗与酒     
《春秋》1996,(3)
李白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谈起诗与酒,就不能不提李白。而李白在这方面表现的,尤以放荡不羁最为让人难忘。如他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中写道:“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使一个酒酣兴浓、起身舞剑、剑光闪闪、与落日争辉的形象跃然纸上。在这首诗的最后两句他写道:“仰  相似文献   

5.
话袁     
这是陆健写著名诗人曾卓的一首诗,题为《曾卓》。我借该诗作为《话袁》一文的开头,其实我也是先斟酌了一番。你看那“袁”字,从“吉”从“衣”。上有吉星高照,下有衣食无虑。再加上他的“仁国”之名,圣贤圣明通仁,胸中有玉为国,此乃袁仁国是也。仁国他由尘埃中起步,进入国酒茅台,  相似文献   

6.
力军 《现代人事》2001,(2):41-41
陡转诗,是指前一二句语意平平,没有诗味,但最后两句诗意陡转让人觉得别开生面,使全诗成为一首好诗。这种诗读来有趣,能使人在开颜一笑中得到艺术享受并受到启迪。下面辑录几首陡转诗,与大家共赏,分享乐趣。  相似文献   

7.
据传,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送西川节度使严武进京时,赠他一首诗,其中有两句为:“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大意是勉励严武进京当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后,仍要时刻念及百姓疾苦,凡为民、为公、为正义之事,要临危不惧,勇于献身。 “临危莫爱身”,看起来不过是  相似文献   

8.
称湖南为“芙蓉国”,始于五代诗人谭用之。他在《秋夜遇雨宿湘江》中写道:“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薛荔村。”不过,这个雅号在上千年中都没有为一般人所接受,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毛主席在《答友人》一诗中写下“芙蓉国里尽朝晖”之句以后,才迅速流传开来。至于这“芙蓉”到底指的是什么花,那答案就很不一致了:有的说是水芙蓉,即荷花;有的说是木芙蓉,辞书上也都是两说并存。  相似文献   

9.
绿在梅花山     
诗人艾青在1938年写过一首诗《我爱这土地》。就是在这首诗里,结尾两句让众多文学青年倒背如流:  相似文献   

10.
“销尽锋芒百炼中”——邓辅纶诗歌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辅纶(1828—1893),字弥之,武冈人,是近代湖湘派的重要诗人。他一生致力于诗,作诗“至废寝食”,靡有懈怠。(朱克敬《儒林附记》)他的诗经千百次之炼,达到了炉火纯青、声律圆稳,不见锋芒的地步。王闿运《论诗绝句》之一云,“太阿青湛比芙蓉,销尽锋芒百炼中”,深刻地概括了邓辅纶诗“炼”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赠项斯》这是一首有名的赠友诗.现在流行的"说项"典故,是由诗中"到处逢人说项斯"一句衍化来的.诗人杨敬之,唐代中叶人,他留存的诗不多,《全唐诗》仅二首.他的诗名、政绩都不大.因这诗写得感情深挚,独具特色,使他在灿若星汉的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喜爱读书。他写了一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 唐代文豪韩愈在一首读书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留芳千古的《劝学》诗:  相似文献   

13.
许虔东 《今日浙江》2004,(12):42-43
陈毅既是身经百战的元帅,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大量诗词,197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陈毅诗词选集》只收录了其中的一部分。1955年5月,郭沫若在《赠陈毅同志》一诗中称陈毅为:“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陈毅有关浙江的诗作不多,笔者从相关史料中搜集到几首。较早的一首《野营》,作于1936年春。当时红军主力长征后,留下部分红军和游击队江南坚持斗争。那时陈毅因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陈毅在给奥地利医生罗生特信中简述他的经历时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我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  相似文献   

14.
“伸手必被捉!”王大海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这是陈老总一首诗中的名句。最初读到这首诗,是20多年前的事了。当时,《陈毅诗抄》还未公开出版,所见的还是手抄本。正是“大革命”时代,诗为海歌为洋,神州大地上也不知产生了多少“诗”与“诗人”……但是时隔不久,...  相似文献   

15.
杜甫作为大家熟悉的伟大诗人,因其集大成而被誉为“诗圣”,其诗歌因真实而深刻地记载当时的社会现实而被称为“诗史”。纵观其诗,其主要特色是“沉郁顿挫”。在《春望》一诗中诗人更是把“她”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此作品更显爱国忧民、意蕴深厚的沉郁之气。 《春望》写于唐肃宗李亨至德二载(757)春诗人身陷长安安禄山营时。《春望》是杜甫踬于长安的第二年春天为感时伤别而作,堪称一首爱国忧民意蕴深沉的佳作。后人评此诗“字字沉著,意境直似《离骚》”。而这个时期,是杜甫生活经历中最艰难的一段,诗人饱尝国破家亡的忧患痛苦…  相似文献   

16.
“知是烟痕是露痕,四山一碧竹连村。家家制纸临溪屋,水碓声中尽掩门。”此诗出自著名爱国诗人丘逢甲之手。其一生万首诗作,大抵气势豪迈、意境宏大、情绪激昂、瑰玮奇丽,竞也有此类吟咏山林间造纸场景的“婉约”篇什。此诗画面感极强,读后,我们在山里待过的人好像沉人到一股久违的气息里了。  相似文献   

17.
高尔基称诗是“心的歌”,因为诗是诗人强烈感情的倾吐。施景钤同志的长诗《西域胡杨》,就是这样一首用心血呕成的好诗。  相似文献   

18.
《春秋》1996,(5)
做诗人,是艰难的。因为,诗是被征服的人生。——题记“没有搁浅的爱/哪有沉睡的船”(塞风诗《两只小船》)读塞风,他是诗,是一部生长塞上、挺立风中的抒情诗;读  相似文献   

19.
(一)诗人艾青在他的长诗《清明时节雨纷纷》中写道:“……我一生中/在关键的时刻/得到他的帮助/在他可能是/多得像麦粒似的/在我可是/粒粒都像珍珠。”诗中的“他”,指的是周恩来,诗人的一生中每逢关键时刻,都得到过周恩来的帮助。1940年5月,艾青应陶行知先生的邀请,在重庆北碚育才学校任文学系主任。在重庆的日子  相似文献   

20.
贺严 《前沿》2012,(16):149-150
杜甫一生写了三首《望岳》诗,这三首诗虽然是同一题目,但写于不同时期,描写的是三个不同的山岳:第一首《望岳》作于青年时期,描写的对象是东岳泰山;第二首是中年时期的作品,写西岳华山;第三首则作于晚年,望的是南岳衡山.这三首诗前后跨越了30年,诗人的人生和社会时世都发生了沧桑巨变,因此三首同题诗中也渗透着作者不同阶段的人生情怀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