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一任何一个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都面临着一个用什么样的主要方法来治理国家的问题。在我国封建社会,一些有雄心大略的君主,曾多次与臣下讨论用什么方法才能使本朝长治久安。如唐太宗李世民,在他即位后不久,就与大臣们议论过这个问题。有一次,大臣封德彝说李世民是靠“神武平海内”的,因此应大力宣扬“神武”,而“文德”则微不足道,可以不那么重视。李世民不同意封德彝的“文不及武”的说法,认为“戡乱以武,守成以文”,应该文武并重,并指出“马上”可以  相似文献   

2.
金世宗即位后,一方面重视求言举贤,另一方面很重视以法治国,严肃纪律。为了使各项法纪落到实处,促使官吏尽职尽责,世宗非常重视发挥御史台监察百官的作用。他在位的大定年间是金代监察制度最为完备、监察职能发挥最为显著的时期。金世宗不但经常派遣监察官巡视各地,纠察非违,举荐贤良,还将不少能干称职的监察官员予以提拔使用。大大提高了监察官员和御史台的地位。金世宗发展了监察部门的职责范围。大定二年,他发诏要求御史台对朝廷六部的文书传递等问题可以监督检查,稽延拖拉或处理不当的,都应当举奏弹劾。八月,又要求除了这些…  相似文献   

3.
新宪法是以法治国的大宪章,它的颁布与实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回顾新中国制宪与行宪的历史,明显地看出它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有正反两面经验可资总结.第一部宪法应当充分肯定,它适应了国家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需要并取得了胜利.但尔后频繁的政治运动代替了正常的法制开展,宪法的作用由大到小,以至消失.第二部宪法是"文革"中的产物,堆砌了不少"左"的口号,无论指导思想与具体条文都存在严重的缺陷.第三部宪法也因历史局限,"左"的东西未及消除,脱离国家不断发展的现实状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马克思列  相似文献   

4.
《法学研究》1980,(3):55-61
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考察团于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初至月底,应邀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作了为期三周的访问。通过实地考察,耳闻目睹,我们深深感到南斯拉夫是一个以法治国取得实际成就的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5.
今年2月份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增加"危险驾驶罪"作为《刑法》第133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生效后,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军关于醉驾并  相似文献   

6.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靠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来保证和支持。”而“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又“必须同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这就是说:民主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民主的保障。宪法,一般说,就是人民把自己争得的民主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宪政促进会上的演说中说:“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世界上历来的宪政,不论是英国、法国、美国、或  相似文献   

7.
十年前,南方某市陷入严重混乱之中,黑社会蜂起,团伙间火拼,日日夜夜打过来杀过去。流氓们也懂得杀人要偿命,或迟早要偿命,故一般不求杀死但求杀伤,以“砍手剁脚”为主,即砍手指剁脚筋,然而流氓能掌握什么分寸呢,往往就  相似文献   

8.
在揭示现代法治的起源和理念时,先秦法家的观点往往作为对立面而成为历史批判的靶子,我国法学界对"法治"和"法制"、"依法治国"和"以法治国"、"形式的、浅度的法治"和"实质的、深度的法治"等概念所做出的有意区分既加重了对先秦法家的打击,也中断了一种法治思想的文化连续性的思考方案。事实上,先秦法学关于以国为国、以法治国的基本主张开启了实证主义法学的先河,同时也为人的行为的分治理论和共治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是一件大好事,议论风生相对于鸦雀无声乃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像张茵委员这样敢说真话、实话正是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的。如果因此就认为她没有兼善天下的情怀,让她从此闭嘴或改口,恰恰违背了委员自身所肩负的崇高使命。  相似文献   

10.
中华法系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以法治吏,历史上每一时期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都无一例外地将其作为强调的重点。决定中国文化命运的儒家主张以道德礼制为中心,化民成俗,拱手而治,天下归仁,即所谓“为政以德”,也就是每为今人所不满的我国古代的“人治”观念。事实上,儒家的“人治”并没有完全排斥“法治”的功能,这一点,早已为学人们所认可,关键是富有理性且应有建树的我们如何认识历史并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团审议时说,现在的社会,诱惑太多,围绕权力的陷阱太多。面对纷繁的物质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  相似文献   

12.
孔子在过去一个时期曾被批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其实他有许多话是讲得很好的。“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认为就讲得很好。法学方面有些名词,甚至经常习用的名词,概念长期混淆不清,人们在理解和使用上不尽一致,给法学研究、教育和宣传工作都带来一定的混乱,使初学者感到困惑而无所适从。很需要来一番“正名”的功夫。法制和法治这两个名词就属于这种情况。此外对于“以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河东区劳动局原副局长原晋津任职14个月,大吃大喝挥霍公款l53.7万元,被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天津市严惩反腐大(?),以法“治嘴”在全国开了先河,笔者为此拍手叫好.党和国家曾三令五申,反对奢侈浪费,制止公款大吃大喝,但规定不少,落实不了,几十个制奢的红头文件管不住一些人的嘴巴,公款吃喝成为社会的一大“痼疾”.笔者认为,产生这一“痼疾”的原因尽  相似文献   

14.
法治国家的治国之法应当是什么样的?毫无疑问,应当是符合法治要求的。法治对治国之法有什么要利如何判定?十分复杂的问题可以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土多德关于法治的一段名言来作简答:“法治应当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据此,法治对治国之法的最基本要求是”本身制定得好”。关于法律良好的含义的各种已有论证都可作为评判的标准。如:内容之合理、形式之完备、制定修改之严守法定程序,等等。然而,如何具体操作呢?在亚里土多德论证的法治的两重含义之间,可以推…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党的十六大进一步确立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推进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1999年现行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表明修宪者认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极为重要、关系国本,以至于必须成为整个"国家"治国的基本方略,非经宪法修改不得由政府机关(哪怕是代表多数民意的立法机关)所更改;胡锦涛2004年9月15日在纪念全国人大成立50周年讲话中提出的、习近平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重申的"依法治国首先要(是)依宪治国"的命题,则似乎表明了执政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法治"内涵理解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7.
刘斌  王晓  魏培培 《中国审判》2014,(12):46-47
2013年底,17岁的小亮(化名)来到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法院,他惴惴不安地步入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不知道会面临什么样的刑罚,更不知今后的路该如何走。  相似文献   

18.
两名花季少女先后命丧出租屋内,案情惊人相似:凶手均为出租屋邻居,手段“冷酷”;案发时,其他邻居均听见了女孩的尖叫声、呼救声,而且“声音很大”,但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沉默,选择了冷漠,没有任何人采取任何行动。法律界人士认为,两起命案,一方面暴露了出租屋治安防范的薄弱,一方面也凸显了“出租屋邻居”的冷漠甚至冷酷。有人提出,对于“集体冷漠症”,光是道德谴责是远远不够的,应对“见危不救和见死不救”行为追责。  相似文献   

19.
针对近期国内出现的几起冤假错案,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在《人民法院报》撰文称,要像防范洪水猛兽一样防范错案,宁可错放也不可错判。对于追求不正确的政绩观导致的冤假错案,不要过于苛求"命案必破"。"口号"作为一种思想表现形式,成就了历史又影响了历史。秦末之时,陈胜、吴广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  相似文献   

20.
法治国家的治国之法应当是什么样的?毫无疑问,应当是符合法治要求的。法治对治国之法有什么要求?如何判定治国之法符合这一要求?十分复杂的问题可以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关于法治的一段名言来作简答:“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亚氏的名言是法治的原初的理论表达,比起现代精深的法治理论来更显质朴、简明,更直接地表达其要义。据此,法治对治国之法的最基本要求是“本身制定得良好”。法律“良好”的含义及标准,很多学者从应然的角度作过精彩的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