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选择如何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张信在邓小平的强有力的推动下,中国改革明确了它的目标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社会转型体现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一历史决定论原理,而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方式,又体现了历史选择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房博 《实事求是》2008,(3):27-2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它的提出,在于打破当前社会中的非正式制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发展的限制。作为与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念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能够大大提升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3.
王朝彬 《学习导报》2008,(11):29-31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场前无古人的伟大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前无古人的创举,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紧密相连的。这样的结合,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既符合市场经济一般要求,又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方向的一种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4.
王朝彬 《新湘评论》2008,(11):29-31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场前无古人的伟大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前无古人的创举,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紧密相连的。这样的结合,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既符合市场经济一般要求,又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方向的一种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5.
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占统治或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结构。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它贯穿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始终,决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方面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建成完善的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6.
石冀平 《唯实》2009,(4):44-48
共同富裕诉诸的是以生产力发展为前提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这使共同富裕成为需要探讨的新课题。为此,有必要对平均主义是否导致了共同贫穷、单凭收入再分配政策能否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决定共同富裕的基本条件是政策还是制度等问题展开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7.
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体格局中的两个“基点”是什么?答:第一个“基点”是,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以社会主义基本一制度为基础的,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的活力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既有社会公平又有社会效率,两者互相结合的新型的经济制度。这样的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新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而不是以私有制为全础,不是以私人资本为主体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不言而喻,社会一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制度,它的建…  相似文献   

8.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启智 《学习论坛》2004,20(8):19-22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理由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基础的核心是现代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结构中最主要的、核心的制度 ;市场经济的一切制度安排都与产权制度相联系 ;一国的兴衰和经济增长状况与其产权制度高度相关 ;当前中国面临的主要体制性障碍 ,其核心是产权制度。政府改革是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关键。理由是 :界定和保护产权是国家的一项天职 ;当前阻碍改革和发展的产权制度障碍 ,在根子上都与政府体制改革滞后有关 ;在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和共同发展的生产关系基本形成后 ,对阻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上层建筑即政府本身进行改革 ,便成为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逄锦聚认为,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范畴,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观点需要发展。剩余价值是与生产力、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一般范畴,资本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体现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剥削被剥削关系,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依然存在,但它不再体现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而是体现一种新的分配关系。应该科学准确地、实事求是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是否存在剥削。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是全体人民的代表,国家通过税收等形式对剩余价值的占有,归根结底又用于人民,所以不存在剥削的问题;个人、私营企业主即使占有了他人剩余价  相似文献   

10.
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转轨经济学”。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是前无古人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在我国,市场经济必须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应密切结合在一起。如果把两者割裂开来,只讲市场经济的共性,忽视我们所要建立的市场经济必须反映和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点和要求,改革就会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走到邪路上去。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可以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这种运行机制相结合,从经济上说,最主要的就是要把生产资料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在公有制基础上运用市场经济这种手段。按照市场经济的需要,改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私有制并不是市场经济的唯一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市场经济既可以与私有制相结合,也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必须认真研究市场经济这种运行机制如何反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点,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需要的、与资本主义条件下不相同的市场经济具体实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仍需要注意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相似文献   

12.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战略目标和措施的提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我们党坚持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通过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有力的政治保障和合理的制度支持,政治文明建设也需要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内容和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改革开放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不仅是一种制度创新,而且是一种文化创新。只有通过解决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的文化矛盾,我们才有可能培植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计划与市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属于社会运行机制范畴的辩证认识,是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基本制度的辩证统一,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市场与计划的辩证统一性,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孔昕 《湘潮》2014,(10):10-13
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我国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进行的一场带有根本意义的体制革命。邓小平是这场革命的奠基人。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他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认真总结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对计划与市场以及这两种经济体制的运行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党建》1994,(1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坚持民主集中制虞云耀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把民主集中制作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这是由党的性质和担负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因为这个制度有利于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表达党内多数同志的意志和愿望,有利于...  相似文献   

17.
突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框,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邓小平理论中极具创新意义的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创新,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空前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和核心工程,是当前改革攻坚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被称为经济转轨的尖端课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纲领时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首要任务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为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指明了方向。一、过分单一的所有制形成的原因及其严重的后果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经济制度,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也…  相似文献   

19.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也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建设的一大创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体现,而且可以使我国的经济建设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而迅猛发  相似文献   

20.
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张勃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和最主要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发展中的必然选择。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