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高考移民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取得异地报名资格,侵占异地考生录取机会的一种投机行为。高考移民惠及个人,伤害的却是教育公平。一些成绩平平的考生,不择手段移民到新疆阿勒泰地区参加高考,以较低的分数考上大学。  相似文献   

2.
高考移民现象破坏了正常的教育考试秩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为了维护正常的教育秩序,保护大多数高考考生的利益,中央及地方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试图缓和由此带来的种种矛盾。从中产生了一系列的法学问题,值得广大学者同仁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高考移民的法律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缪愫生 《行政与法》2004,(10):99-102
高考移民现象破坏了正常的教育考试秩序,反映了我国教育深层次的缺陷。目前各地采取的封堵措施主要立足于维护正常的教育秩序、制裁惩罚考生。我们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正确方法是,修改完善宪法,加强立法,注重运用司法手段监督制约行政行为和保护考生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正>因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国家针对不同地区的高考生设计了不同的试卷和高校录取分数线。为此,部分考生为了达到上大学或上好大学的目的,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和途径,向录取分数线比较低、录取率比较高的省份流动,俗称"高考移民"。高考制度恢复以来,有关"高考移民"的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教育部、各省招生办也采取  相似文献   

5.
蒋伟  马照云 《政府法制》2008,(12):16-17
高考在即,88名西安考生却因学籍和户籍不符合陕西省招生政策而被取消高考资格,原因是西安市与陕西省的高考政策发生冲突。4月18日,其中的14名考生状告有关部门。有关专家认为,陕西省教育部门认定这些考生属高考移民的法律依据值得商榷,即使这一政策程序及实体合法,也应对这些作为特殊群体的考生施以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6.
肖群 《法治纵横》2011,(4):48-49
贵州作为西部内陆省份,教育水平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相对滞后,国家为鼓励贵州考生,在高考录取分数线上对贵州生源有所照顾,分数线相对较低。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铤而走险买卖户籍,帮助外省考生“移民”贵州参加高考,从中获取暴利。  相似文献   

7.
江舟  陈雄 《检察风云》2008,(13):21-23
这起"高考移民"事件,严重影响了教育考试的严肃性和公平、公正性,侵害了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高考移民现象是一个并不新鲜的话题,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在目前的体制下,高考仍然是改变个人的命运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因此,高考牵动着每一个年轻学子的心,更牵动着千千万万家长的心。本文的故事虽然发生在2005年,但是,“高考移民”的现象也绝不是起于2005年,更不会止于2005年。今年的高考早已成为过去,但是“高考移民”现象引发的讨论并没有就此成为历史。如何在制度设计层面上体现出公民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更好地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应该是这一闹剧背后我们所应真正努力达到的。  相似文献   

9.
据甘肃新闻网日前报道,现已查明:天水替考案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山东籍高考移民并由山东籍考生替考的严重团伙作弊案件",共查出舞弊考生31人,违纪违法的31名公务员受到党纪、政纪处理.对于这样一个近乎圆满的结局,不知为什么笔者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一连串的问题把我引入沉思之中.……  相似文献   

10.
朱炳辉 《江淮法治》2010,(13):31-32
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是人生新的里程碑,对于广大考生来说,高考的意义非同寻常。但近年来,高考过后暴露出来的一些与高考有关的纠纷或问题,却影响了考生对自己人生和理想的规划,甚至给当事的考生造成了终生的遗憾。为此,高考过后应当心发生以下与高考有关的涉法纠纷。  相似文献   

11.
闫然 《行政与法》2014,(1):15-20
面对城市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异地高考制度只能作为当前高考招生分省配额与教育平等权冲突下的过渡手段.要使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则需要在宪法学语境下重新审视我国的高等教育行政体制,探讨高等院校的价值定位和招生政策取向,并借鉴国外教育行政体制的经验,以期为当下中国的高等教育招生难题从一个新的角度给出破题路径.  相似文献   

12.
1977年的恢复高考,距今已经整整30年,这是一个值得万般珍记的历史事件.恢复高考是教育战线尤其是高等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起点.它对于在全社会重新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对于重建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对于推进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向前发展均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它对于推进中国教育制度的重建与创新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恢复高考的政策意义迄今依然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3.
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特别是在音乐专业面试工作中评委队伍的构成、担任评委工作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他们的业务水平与理解评分标准能力的强弱、个人精神状态的好坏以及能否经受住人情关考验等因素,一直备受考生与其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此,评委的选用与提高其素质已成为在音乐专业统考中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关键。本文以影响评委评分因素为调查重点,客观收集相关信息,在评委对评分标准理解或掌握,关于影响评分的常见因素以及关于现行评分标准和选用评委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情况汇总,旨在为加强音乐专业统考评委队伍建设,着重提高评委评分的公平度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4.
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关系,是国家司法资格统一考试制度实施以来,为人们所关注和焦虑的一个重要课题。司法考试作为一种非常典型的法律职业准入控制措施,帮助我们营造了一个共同的语言、解释、价值、经历和身份的共同体,从而也决定性地正面促进了我国的法治建设。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司法考试不是万能的,它不能对法律从业者的法律素养作有效的考察和衡量,因此我们必须寻求有效的替代途径,而这正是法学教育,特别是法学院教育本身所具备的。美国法学院模式的成功对于我们构建法学院教育与司法考试的理想关系,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吴绍琪  陈千  蔡英 《行政与法》2005,(12):62-63
教育作为国家一项公共事业,其准公共产品的性质以及政府的广泛干预,使得教育领域中的租金无处不在,这必然诱使各利益主体参与到对各种教育租金的追逐活动中,因此教育寻租行为是大量存在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考查分收费”这一案例的分析,认识教育寻租活动的表现和实质,重点剖析其危害,为有效地制止与预防教育寻租活动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关于建立我国司法考试及训练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多数有良好法治秩序的国家都是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培养和选拔所需职业法律家的。我国《法官法》、《检察官法》修正案虽然已将国家司法考试写入立法 ,但司法考试的具体内容还缺乏法律的明确规定。国家司法考试应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三种职业资格 ;报考者应有坚定的信念、大学教育背景和良好品行 ;考试程式及内容设计应能全面检测报考者的文化素养、法律专业知识和从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法学本科教育改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其性质而言,法学本科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因此让法学本科教育回归职业教育之本位乃当前中国法学教育改革所必须面对的问题。鉴于法律职业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结合当前中国法学本科教育体制,未来中国法学本科教育有必要采行"一二一"原则,即在学制安排上,一年时间用于人文课程学习,两年时间用于专业课程学习,一年时间用于实践学习。为此,有必要适时调整法学本科教学大纲,增加人文必修课程,科学配置法学专业课程,并为实践学习设定刚性规范。  相似文献   

18.
EUGENE J. WATTS 《犯罪学》1981,19(1):77-114
Police consultants throughout the twentieth century have advocated improvement in recruitment as a key component of their campaign for police “professionalization.” Not until after World War II, however, did most major urban police forces substantially alter entrance standards. Unfortunately, scholars have not undertaken the research necessary to document the diachronic dimension of police recruitment, particularly in light of these changes in requirements.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social backgrounds of officers in the St. Louis Police Department, which is widely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nation's most professional forces, provides the first accurat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of who policed the city. This examination reveals marked shifts in the education, ethnic identification (including race), military experience, age, and length of residence of recruits, but that modifications of entrance standards were clearly responsible only for changes regarding the latter two factors. More important is the finding that such developments did not disturb the great continuity in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St. Louis police recruits. Thus officers in 1970, like their predecessors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were predominantly married men from blue collar backgrounds, with checkered occupational histories and a high proportion of prior unemployment and incidence of previous arrests.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学校毒品预防教育仍存在着"形式主义"明显、教育方式不当、教育内容脱离实际、教育实效性不高、高校毒品预防教育薄弱等问题。为此,需采取以下对策: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多种形式建设师资;加大政府投入,多渠道募集资金;编撰统一教材;保证课堂教学时间;完善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将学校毒品预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技能教育、同伴教育、其他学科教学、网络技术、教育科研、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形式结合,拓宽学校毒品预防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