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论绿色信贷政策的法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环境经济政策之一的绿色信贷政策对解决环境问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我国目前仍缺乏法律的有效支撑和保障。而《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体现的是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主要用行政的办法保护环境的社会背景。这样,绿色信贷政策的法律化就显得尤为必要。只有法律化的绿色信贷才能有足够的权威,具备规则的一致性,体现充分的透明度,使中外资银行一体执行。绿色信贷政策法律形式应该是:"绿色金融促进法";绿色信贷政策法律化的路径应该是:由"软法"上升为"促进型立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家的重视,而在金融领域"绿色信贷"悄然而生,成为银行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信贷方式,然而绿色信贷却在执行的过程中面临着监督机制缺失的现实问题。本文将从绿色信贷的监督问题入手,探讨绿色信贷在立法机制、信息披露、监督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绿色信贷环保理念,促进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进而建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为一体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制度现状和问题基础上,提出全面风险管理、流程银行风险控制、市场导向风险管理的理念创新,并在制度层面提出了建构我国相关制度的构想:建立流程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相对独立又相互协调的风险控制机制;建立职权分离、相互制约的风险控制制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监督机制以及完善有关风险控制法规.  相似文献   

4.
生态银行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同爱  王虹 《时代法学》2010,8(3):50-55
绿色金融制度正在走入环境保护制度中。国外建立生态银行推行绿色信贷,取得了很大成效。我国商业银行在国家政策推动下进行了绿色信贷实践,但遇到诸多困境。必须建立系统的生态银行法律制度,设立政策性生态银行,通过资金配置引导产业追求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5.
新规     
《法人》2004,(5)
规范商业银行关联交易行为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4月6日公布《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办法》从今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制定并公布实施《办法》的目的是为了完善商业银行审慎监督管理规则,规范商业银行关联交易行为,控制关联交易风险维护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行. 《办法》共六章四十七条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包括中资商业银行、外资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比照《办法》执行.  相似文献   

6.
我国绿色信贷政策约束机制作用显著,也存在实施效果不佳等问题,以立法强化政策实施强制力是较为流行的治理对策。基于绿色信贷的企业社会责任属性和信贷政策实施市场化导向,绿色信贷政策法律化的方向,是因应政策实施市场化机制要求,监管以限制性信贷为重点。政策法律化,既是政策与法律的融合沟通,也是对二者的区分划界。政策法律化应将绿色...  相似文献   

7.
第一条 为进一步促进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规范与完善银行服务,提高竞争能力,同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本暂行规定所称的商业银行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银行机构。 第三条 本暂行规定所称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的今天,商业银行必须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实现“依法治行”。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建立的时间不长,法律约束机制不尽完善,因而违规违法现象普遍存在,在依法治行上,有许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一、依法纠正商业银行的违规经营行为《商业银行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化的自主经营机制逐渐成熟,但是,也有不少商业银行将自主经营异化成为“自由经营”,违规经营现象日益增多。有的无视信贷计划,绕规模、超规模放款;有的滥开银行承兑汇票;有的利用假委托等手段变相放款;有的搞名目繁多的帐外经营;有的随意更改会计、统计报表、搞“泡沫经营”;还有的随意下放经营权力,将一些  相似文献   

9.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境的长期之道在于完善银行信贷决策的法治环境,促进信贷资源的有效供给。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关键路径是信贷市场法治化,通过降低融资抵押成本、资金错配成本、贷款期限成本和信贷产品匹配成本,实现信贷规模经济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创新效应,最终降低企业信贷融资成本。推进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推进金融生态环境、金融信用体系和金融治理体系的法治化进程;构筑信贷供给侧的法治框架,实现信贷融资"降成本"。  相似文献   

10.
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首要原则是效益性,与效益并存的经营风险则影响着银行效益的好坏。当前,银行经营风险主要表现为不良贷款。据统计,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数额约占信贷资产总额的三分之一。例如,到1994年底,工商银行全行,不良贷款余额高达25.57亿元人民币,占全部贷款总额的21.1%,其中,呆帐、呆滞贷款986亿元人民币,占全部贷款总款的8.1%。因此,防范或化解不良贷款并实现债权是银行工作中迫在眉睫的重任。1995年10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召开后,党和国家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思想,主要亮点是总布局五位一体战略体系。这就要求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国家架构上已经将生态环境设定为基石,那么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是制定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问题。环境法制建设是关键环节,环境法律实施是必要路径。目前我国环境法律执法不顺、权责不清,民众环境保护意识不高、缺少参与机制等问题普遍存在。因此,需要迫切全面审视环境法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探讨并寻求环境法律有效实施的对策,解决中国环境法律实施弊端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银行信贷行为的法律约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银行信贷行为的法律约束机制袁治,李铀我国贷款规模年年控制年年突破,信贷资产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令人担忧。透过种种外在表象,我们会发现银行系统内部本身存在机制性缺陷,弥补这种缺陷是金融立法的重要课题。《商业银行法》的颁布为建立银行信贷行为的法律约束机...  相似文献   

13.
舒薇 《法人》2005,(5):48-49
在完善的金融市场中,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面临多重监控,使得商 业银行实际上处在一个立体化的风险监控体系中 中国银行业的大案似乎在2005年 的第一季度集中爆发,再次暴露出中 国银行业的内部风险控制中的诸多漏 洞,而如何填补这些漏洞,也是令银行 业内人士头痛的问题。《法人》为此专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 所长巴曙松博士。  相似文献   

14.
甘迎  朱剑 《法制与社会》2011,(20):214-215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支持绿色信贷的发展。国内银行业也积极投身于绿色信贷实践中。通过对过去四年我国银行业的实践观察,可以看出绿色信贷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将对国内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实践的主要特征和缺漏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良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驰 《法人》2008,(1):52-54
加快绿色信贷、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步伐,是银行业应对我国日益严峻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运行的微观机制与宏观环境周昌政一、以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为契机,建立健全银行内部各项经营机制。1.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机制。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目前商业银行最基本的特征,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使资金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相统一,在风险较小的前提下追...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市场,中国银行业将面临着巨大的冲击,特别是以信贷为主要职能和业务的商业银行。为了防范和化解银行经营风险,就必须切实加强法治建设,努力实现金融法治化。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现状,本文对加强银行经营管理法治化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论述了运用法律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的依据和必要性及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18.
银行综合性业务之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否允许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不仅是金融领域中的一大争论热点,也是金融法的研究对象之一。在实践中各国一般采取以下两种体制解决这一问题:综合性银行业务制或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离制。前者以德国为代表,其支持者认为,该种体制能增进银行的效益;后者以美国为典范,其支持者认为综合机制并不利于保护银行及其客户的利益,而且易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1995年我国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了央行和商业银行各自的地位和职能。比如,商业银行是企业法人,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  相似文献   

19.
1.2011年6月1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1年第3号公布2.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控制商业银行的杠杆化程度,维护商业银行的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包括中资银行、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  相似文献   

20.
强化主办银行对企业监管的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办银行制度起源于本世纪30年代的日本 ,发展成熟于50、60年代经济高速成长时期。以往学者的研究表明 ,主办银行制度对于完善日本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防止银行出现不良债权 ,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我国在经济转轨过程中 ,为进一步密切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规范商业银行竞争 ,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健全信贷风险防范机制 ,借鉴日本等国的主办银行制度于1996年7月发布《主办银行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开始在国有大中型法人企业中试行主办银行制度。但实践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主办银行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