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在某种意义上讲,民主就是保证由比较符合社会大多数成员意愿的精英人物来有效地管理社会事务的方式。所以,我们主张树立一种民主基础上的新权威。所谓民主基础上的新权威,无非两层含义,一是比较民主地产生新权威,从而扩大权威的合理性基础;二是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通过民主这种“修错”的机制来防止新权威沦为旧权威。我们主张确立民主基础上的新权威,这种权威新就新在它反对霸权,反对特权。它不是历史上以人的愚昧无知为基础上的神权,也不是以暴力和恐惧为基础的专制王权,而是法的权威、合理性的权威和对人人平等的公共权威。这种新权威的确立过程,就是政治民主化的过程,当然也就是社会现代化的过程。“民主是一种社会管理体制”(科恩:《论民主》第10页),其主要的特征就是开放性:职位和决策向所有人开放。你愿意参与某个决策,  相似文献   

2.
协商民主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要使协商民主真正成为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还需要克服一些障碍:第一,要解决协商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中的定位问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系统工程,投票民主和协商民主是其中两个基本形式。前者是通过投票将众意转变为公意的机制,后者是通过讨论将众意转变为公意的机制。现在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发展协商民主就是限制甚至取消投票民主。这种看法是非常危险  相似文献   

3.
<正> 我们从来很重视权威,重视领导党、领导机关和领导人员的权威。无论在革命时期或在建设时期,都需要这种领导权威,而不是专制的权威。从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来说,只有在民主基础上建设起来的权威,才具有真正的威信。民主的权威和专制的权威有根本性的不同,它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树立民主的权威,在决策上要求民主化和科学化;二、树立民主的权威,要求严格按照法定的民主程序产生领导人员、在候选人的提名和选举方面进行充分的讨论、评议和竞选,然后经过差额选举产生;三、树立民主的权威,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在决策时既要严格遵守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又要认真尊重和保护持不同意见的少数;四、树立民主的权威,要求领导人不仅具备比较渊博的知识和比较高超的领导水平,而且要求他们严格遵纪守法和廉洁奉公;五、树立民主的权威,应当体现在重大决策能够顺利地贯  相似文献   

4.
民主作为国家的政治制度 ,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共同财富而非资本主义的专利。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旗帜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我国“民主党派”的称谓在新时期仍然名副其实 ,它们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支有生力量。一、民主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民主”一词源于希腊文demokratia ,其词义是指“人民的权力”或“人民的统治”。在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城邦国家中 ,“政事裁决于大多数人的意志 ,大多数人的意志就是正义”。① 中国古代则没有这种民主的概念。古籍《尚书》中偶而有“民主”一词出现 ,如“惟天时求民主”之类 ,不过…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中国需要的是民主权威主义,而不是流行的新权威主义。 首先有必要对新权威主义的有关论点进行一些分析。 我对新权威主义的理解主要根据吴稼祥的文章的阐释。(参阅《世界经济导报》1989年1月16日)关于集权、专制与权威这三个概念的确切含义是互相联系,但并不相同。集权是相对  相似文献   

6.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特色和优势的新概括。比较视野下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一系列重要的理论特质,包括坚持共同价值的民主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观、坚持实践导向的民主观。而“人民至上”的民主与“资本至上”的民主、“过程性”的民主与“一次性”的民主、“协作式”的民主与“对抗式”的民主则是比较视野下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的重要表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制度构建与民主实践的良性互动,以守正创新不断拓展中国式民主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关于“新权威主义”的介绍和讨论,逐渐多了起来。去年下半年,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关于治理、整顿的任务甫经提出,宣扬“新权威主义”的声浪驀然升高,同时引起了自发的争鸣。由于这场争鸣关系着我国兼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究竟应该限制、压抑民主以加强集权  相似文献   

8.
法治,是法的统治。相对人治而言,享有国家最高权威的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导人,而是法律。法治通常包括两重含义:"已制定的法律获得普遍的尊重,而大家所尊重的法律本身是良好的法律。"法治是民主的具体体现,因为良好的法律是人民的共同意志,或是在少数人的正当利益受到保护前提下的多数人意志。当法律享有最高权威时,也就是人民的共同意志、或多数人意志享有最高权威的时  相似文献   

9.
民主问题辨正刘木天姜终身“民主是多数人的统治”吗?在我国,一个极为普遍的观点就是,民主就是多数人的统治。他们认为,在阶级对立的社会里,民主是有阶级性的,具体表现在“多数人”是哪个阶级的多数人。如奴隶社会的“民主”是按照多数奴隶主的意志来管理国家,封建...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目标之后,十六届三、四中全会重申了这一发展目标,正确处理好作为政治文明重要内容——民主,与作为物质文明主要内容——经济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在实现民族复兴中所共同面临的问题。然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处理这二者关系时却发生了一些偏差和失误,对此进行分析,可为我国在处理二者关系时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保证经济建设和民主建设协调发展,促进政治、经济的全面进步,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民主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民主”一词源于希腊文Demos(人民)和kratia(统治、权力)。从词源学角度看,民主即为“人民的统治”、“人民当家作主”。因此,列宁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反作用的原理,任何一个社会,发展是包括民主在内的政治和经济领域  相似文献   

11.
一、民主含义及其内容和形式民主一词起源于希腊文,它是指国家的一种政治制度,原意是“人民的权力”或“多数人的统治”,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国家掌握政权的阶级或成员,平等地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的政治制度。这种民主的政治制度与君主专制制度是相对立的。列宁曾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直接管理国家。马克思叫做“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马恩选集》第2卷第382页)。列宁的阐述更为详尽。他说:“对我们来说,重要的就是普遍吸收所有的劳动者管理国家。”(《列宁全集》第27卷第123页)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管理国家的主要形式是代表制民主,而不是直接民主。这是与  相似文献   

13.
田必耀 《辽宁人大》2008,(12):38-39
今年“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撰文指出,民主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要走自己的路。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民主”一词出现了60多次,不少海外媒体评价,这是中国的执政党推进民主进程的新尝试。公民意识、表达权、选举比例、党员主体地位、票决制、“三权”制衡……这些出现在十七大报告中的关键词,表达了执政党对民主政治的全新认识“扩大人民民主”的路线图已经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14.
2007年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撰文指出,民主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要走自己的路。而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民主”一词出现了60多次。不少海外媒体评价.这是中国的执政党推进民主进程的新尝试。公民意识、表达权、票决制……这些出现在十七大报告中的关键词.表达了执政党对于民主政治的全新认识。在中国特色和普世价值之间。“扩大人民民主”的路线图已经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15.
一、多党合作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民主区别于其它社会民主形态的实质,在于它充分保证全体人民广泛参与社会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这也就是我国宪法所规定的:“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因此,根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建立起来的社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完成了“争得民主”这一历史使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使亿万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也就是国家《宪法》中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种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这对生产资料为资本家所有的私有制的民主,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所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反映在人民民主方面。劳动人民在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17.
民主概念自衍生以来,关于“民主是什么、为了什么”“好民主”如何评定等系列问题就一直争论不休,当代西方民主更是陷入了逻辑悖论与治理危机的双重困境。倡导实现民主真正价值,就是为了在纷繁复杂的观念之争中正本清源,通过价值诠释、效能彰显、形态塑造、话语阐释等一系列领域的革新与变革,让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以良政善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民主真正价值,在理论逻辑和实践导向上再次“复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考察,全过程人民民主拥有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创造了民主与善治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关系,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形态,开创了民主话语新叙事,与倡导实现民主真正价值具有内在一致性。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要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安排,巩固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8.
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三位一体”的任务,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作为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这三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互为条件、互为目的,前者是后者不可缺少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前者必要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无论是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离不开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民主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显而易见,人民群众只有真正感受到自己国家主人的权利,并通过国家各项民主制度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才能毫无保留地发挥出  相似文献   

19.
赵建伟 《传承》2009,(22):124-125
民主不是绝对的,极端的民主会导致无政府主义,会危及国家权威;国家权威的作用在于保持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冲突,从而产生强大的社会凝聚力,使社会朝着统一的理想、目标和方向迈进,然而,否定民主的国家权威却会导致专制主义。对于民主和国家权威之间的关系,我们只有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一更大的背景来考察,才能对二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达到协调二者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民主不是绝对的,极端的民主会导致无政府主义,会危及国家权威;国家权威的作用在于保持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冲突,从而产生强大的社会凝聚力,使社会朝着统一的理想、目标和方向迈进,然而,否定民主的国家权威却会导致专制主义.对于民主和国家权威之间的关系,我们只有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一更大的背景来考察,才能对二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达到协调二者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