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罗默是分析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流派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在自由中丧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导论》一书中重点对剥削理论进行了论述。本文通过对他建立的6个模型的分析进一步阐释他的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罗默的分析方法透露着分析哲学的方式和方法论个人主义,语言清晰、逻辑严谨的分析具有借鉴意义,然而对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论和剥削的批判具有片面性,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
朱园园  钱娟 《世纪桥》2010,(3):76-77
罗默是分析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流派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在自由中丧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导论》一书中重点对剥削理论进行了论述。本文通过对他建立的6个模型的分析进一步阐释他的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罗默的分析方法透露着分析哲学的方式和方法论个人主义,语言清晰、逻辑严谨的分析具有借鉴意义,然而对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论和剥削的批判具有片面性,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经济学体系,在经济学科学性问题上存在不同的理论认识,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研究方法论和理论主张.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归结为规范经济学,把西方经济学归结为实证经济学,是缺乏关于经济学科学性正确认识的狭隘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认识.马克思在《资本论》和其他著作的研究中所阐发的有关经济学科学性的理论主张,揭示了经济学作为科学的理论实质,由此形成了区别于西方经济学个人主义和证伪主义研究方法论的整体主义方法论,但马克思《资本论》研究方法并不局限于整体主义方法论,还存在建立在经济学科学性认识基础上的层次性研究方法.因此,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是整体主义方法论和层次性方法论的结合,既具有规范研究的要求,表明其学术立场和理论主张;又要求数理分析和实证研究,增强理论研究的准确性和说服力.这是发展和拓宽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重要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4.
罗默把马克思的剥削概念进行了拓展,认为剥削的存在始终是以财产关系的存在作为前提的,从而提出了公有制下的剥削和社会主义的剥削概念.现实经济社会中存在的剥削现象与剥削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客观地分析与评价这一为人关注的敏感问题.马克思与罗默的两种剥削理论范式的比较研究无疑会深化对剥削问题的认识.科学地对待这一问题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以及人们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5.
产权重构命题的相关研究中,以运用西方经济理论的超制度分析居多.我们认为,研究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能超越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这一既定前提,不能放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倡导的制度的、历史的、合规律与合目的相统一的方法论.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为我们讨论国有产权能否私有化、民有产权的发展界限,以及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共同参股的混合所有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职业思想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星 《党史文苑》2008,(4):48-50
马克思的职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创新和实际需要的维度出发,对马克思的职业思想进行概括和总结,既有利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又能从社会就业的角度为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这一理论为马克思“两个伟大理论发现”之一的“剩余价值理论”的产生,从而也为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灭亡的客观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对于这一点,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们也不得不承认。著名的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马歇尔(1842-1924)就明确指出,只要接受劳动价值论,就必须接受马克思的最后结论(指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为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本文作者注)。历史…  相似文献   

8.
鉴于马克思的特殊历史地位,其本人对自身理论的评析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所以对其本人的马克思主义观进行解读是为必要.马克思从认识基础、产生前提、发展动力、外部契机、内容、特性、使命、命运的角度论述了何为马克思主义;从坚持、运用、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其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本人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后人科学地认识、对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当下中国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方法是经济理论的精华,经济学方法论是研究经济学方法的理论.进入新世纪,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更需要科学的方法论.因此,我们要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对近现代西方经济学方法论进行比较研究,吸取其有益成份,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教育史上,恩格斯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这不仅因为恩格斯与马克思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经典文本,而且在马克思逝世之后承担着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本并且同各种否定、歪曲马克思主义文本的社会思潮作斗争的重要任务.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解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问题上,恩格斯进行了系统论述,这些论述直到今天看来都具有深刻性、经典性和现实启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