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罗一飞 《新东方》2010,(6):60-65
闲暇时间的长短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同步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闲"的时间越来越多,休闲日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不同的休闲方式需要不同的产品与服务,提供这些产品与服务的行业与部门的集合就形成了休闲产业。  相似文献   

2.
休闲经济不“休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杰 《小康》2006,(1):21-22
“休闲经济”已越来越不能“等闲”视之,“休闲产业”和“休闲制造业”也就更不能“休闲”了。  相似文献   

3.
北京要在全国乃至全球占据休闲旅游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就应从规划和标准抓起,强化市场培育,确保北京休闲旅游市场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休闲是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概念。其基本内涵可以用4个"闲"字来概括,即:用闲钱在闲暇时间干闲事,满足自己的闲情逸志。休闲业则是一个与旅游产业交叉连接的新兴产业。2007年,"休闲"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推动了打造旅游休闲产业和休闲城市  相似文献   

4.
张志  茧子 《小康》2008,(1):20-29
《小康》杂志于2006年1月和2007年1月,连续两年,向社会发布"中国休闲小康指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新华社曾经刊发连续报道,对休闲小康指数作出高度评价,认为"休闲小康指数标志着中国进入休闲元年","休闲元年标记中国变迁"。休闲已悄悄走入了大众的视野和生活。休闲时代,正在到来。  相似文献   

5.
苏枫 《小康》2011,(12):97
"2011首届中国休闲产业领袖峰会"第三场圆桌对话围绕"休闲与投资"的主题展开。一开场,主持人《小康》杂志社副社长赖惠能以"休闲与投资"为主题,与政府官员、企业嘉宾展开对话。城市高调推介休闲项目武乡县县长阎新平说,这几年武乡把八路军文化作为特色资源来发展。重点打造两园一剧,两园就是八路军文化产业园,  相似文献   

6.
<正>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曾说过:“休闲生活并不是富有者和成功者独享的权力,而是一种宽怀心理的产物……这种心情由一种达观的意识产生。”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休闲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金钱。由于历史的原因,休闲被抹上了一层贵族化的色彩。其实,休闲并不只是有钱人才能享受的。休闲的定义什么是休闲?通俗的解读,休闲就是人们对闲暇时间的利用方式。按照休闲时间的长短,专家将“闲”分成三类:  相似文献   

7.
闲暇时间的长短与人类文明进步是并行发展的。随着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的召开,2006年被称为中国“休闲元年”,一系列新颖的休闲产业应运而生。在扑面而来的休闲春天里,有一位捷足先登的实力舞者——  相似文献   

8.
李漠 《小康》2008,(11):52-55
又一次以休闲为名的论坛落下了帷幕。我们对休闲的关注在继续,对推动中国休闲城市和休闲产业发展,一直不遗余力。贺词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很遗憾,由于临时有公务,不能参加"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自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休闲生活  相似文献   

9.
一、发展休闲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将为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提供和谐的环境。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注重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靠人,社会是否和谐的关键也是人。因此,我们应该首先关注人,关注与人的素质、精神面貌有关的事。自1995年我国实行五天工作制以来,我国公民的法定假日已经累计达114天,不算工作日8小时以外的闲暇时间,我国公民就已经有1/3的时间是在闲暇中度过的。闲暇时间的增多为人民…  相似文献   

10.
曹伟 《小康》2013,(1):79
12月8日下午,以"生活方式转变助推城市变革"为主题的2012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分论坛举行。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闲暇研究中心主任魏翔首先分析了中国人休闲行为模式与未来经济发展。"中国决定幸福感的不是休闲时间,而是收入,是经济发展状况。"他指出,中国比较幸福的地区集中在长  相似文献   

11.
休闲经济的发展及组织管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提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一个大众化的休闲时代正在到来,由此产生出全新的休闲产业和休闲经济概念。因而,有必要对休闲经济进行全面、系统、前瞻性的研究,关注政府、私营等多种服务组织的作用,以树立全新的“休闲观念”,开发多样的“休闲产品”,发展多元的“休闲经济”,制定适宜的“休闲政策”,全面提高“休闲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休闲生活调查反映五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竹 《小康》2006,(1):19-21
闲暇现象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程度,在中国已引起众多关注。我们对读者、网友等进行的调查显示,虽然中国人的闲暇时间增多,但在闲暇心态和休闲文化上仍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3.
刘建华 《小康》2011,(12):95
11月12日下午,2011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之首届中国休闲产业领袖峰会在汤山论剑,政界、学界、商界代表齐聚南京汤山御豪温泉酒店,就休闲的多元化趋势畅所欲言,为中国休闲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求是杂志社总编室副主任兼网络编辑部主任于波主持"峰会"第一个环节的对话。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假日处处长沈虹认为,现在的休闲存在着多元化的特性,主导产业是文化、旅游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载体:休闲农业发展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方媛  索志林 《求索》2007,(10):44-46
休闲农业是随着人们收入和闲暇时间不断增加,对休闲项目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兴起和发展的,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休闲农业是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产业类型,是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载体。本文阐述了发展我国休闲农业的意义,指出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快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17,(28)
<正>按照惯例,"2017中国休闲小康指数"再度请受访者从近30种休闲活动中评选出了"国人最喜爱的十种休闲方式",旅游继续蝉联冠军宝座,睡懒觉位居第二位,手机休闲渐成主流,由去年的第八位迅速上升至第三位,逛街购物、看电影、看电视、读书、喝茶、享受美食、打游戏分列第四至第十位。古希腊伟大哲人亚里斯多德曾经说过",幸福存在于闲暇之中,我们是为了闲暇而忙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休闲也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相似文献   

16.
<正>说到"湖泊休闲",一般人会认为这并非一个新概念。但是只要在网上搜索一下,你就会发现,它的诞生时间,仅在一年之前,并且全部与一个中国的湖泊有关,这就是"东钱湖"。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休闲和休闲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休闲",不能 不让人想起被誉为"休 闲学之父"的美国学者 凡勃伦。他在1899年发 表的名著《有闲阶级论》 中提出:"休闲已成为一 种社会建制,成为一种 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凡 勃伦的断言开始在中国 大地上吹拂。随着恩格 尔系数的显著下降,休 闲悄然地出现在我们的 身边。休闲作为一个新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休闲教育与精神成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闲暇时间是一种"以时间形态存在的社会资源",是人全面发展自我的 重要领域。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休闲现状出发,提出在休闲时代到来之 际,对大学生进行休闲教育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这也是我们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必须关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5,(19)
<正>从参与"2015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的受访者填写的问卷中,不难看出国人对于缺少休闲时间的纠结与无奈,91.8%的受访者甚至表示,希望适当减少工作量,从而增加与家人、朋友一起休闲的时间。"保卫"休闲,时间是必需的!两年前,"中国综合小康指数"首度推出"国人年度感受"调查,分布在世界各地的2013名中国人,最大的感受就是"累"。不仅北京人、广东人普遍感觉  相似文献   

20.
前休闲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芳  蒋卫武 《小康》2008,(1):30-39
休闲将是新千年经济发展五大推动力中的第一引擎,新千年的若干趋势将使"一个以休闲为基础的新社会有可能出现",2015年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产业将在2015年左右主导世界劳务市场,并占有世界GDP1/2份额——未来学家格雷厄姆·T.T默利托的这个预测让国内稍有资源禀赋并且因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而焦虑的城市立即兴奋起来。格雷厄姆·T.T默利托的预测太有诱惑力,人们根本无法拒绝就此产生的财富想象。这是一组经常被引用并同样具有诱惑力的数据:目前美国人已有1/3的时间、2/3的收入、1/3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1990年美国休闲产业的直接就业人员就占全部就业机会的1/4,间接就业人员甚至占到了1/2。当前,休闲业已成为美国第一位的经济活动产业。在国内,休闲也开始被作为一件严肃的事情而认真对待。休闲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甚至成为一个城市的支柱产业。以旅游为生命的城市或者在努力向休闲城市转型,或者已经完成了转型,或者准备要转型。于是,一场发生在城市间以"休闲"为主题的角逐就此展开。各个城市,力求使休闲与之发生自然的联系,并使休闲的精神融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关于休闲的竞争与生命和这个城市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