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把群众路线比作生命线,就是强调群众路线对党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程证明,在任何时候任何睛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路线不能丢,背离了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2.
井建斌 《党建》2010,(2):48-48
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员领导干部对于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党的各项工作就能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要求,深刻揭示了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实质,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坚持和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就,都是通过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取得的。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关键就在我们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增强群众观念;坚定群众立场,维护群众利益;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密切党群关系,才能从群众中获得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5.
李明伟 《前线》2012,(7):88-90
善于开展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得以生存、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不仅关系到党的事业成败,关系到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和实现,而且关系到党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既是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在这样的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党的群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需要进一步探索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指出,“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我们党就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两个先锋队”的性质,决定了党的阶级基础与党的群众基础的价值取向。只有坚持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我们党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群众工作是党的“生命工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胡锦涛同志曾精辟地指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从根本上说都来自于人民。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9.
党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我们党一贯强调的核心问题,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永恒主题,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实践是党的先进性的源泉,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为了人民、代表人民、依靠人民,并不断接受人民检验的使命中。  相似文献   

10.
党的群众工作是党的基础性、经常性、全局性、根本性工作,是党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使党的主张得到有效贯彻落实、使党得到人民群众真心实意拥护支持的实践过程。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营造更加和谐的党群关系,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这是中央总结以往在全党开展集中教育活动的成功做法、根据形势任务发展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进一步巩固和发扬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最大的政治优势的一项重大工作部署,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党员干部求真务实、清正廉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央的政治眼光、群众情怀、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2.
叶萍  胡涛 《求实》2006,(6):17-19
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处理好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而要处理好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就必须坚持好发展经济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党管干部与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管好社会经济事物和服务群众、保持党的先进性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发展社会群众组织等五个方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的生命线。总结我们党92年的历史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历史曾经而且还将一再证明,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们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党的事业就会发展、党的力量就会壮大、党的奋斗目标就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4.
李景田 《学习导报》2011,(15):12-15
党的群众工作是党的基础性、经常性、全局性、根本性工作,是党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使党的主张得到有效贯彻落实、使党得到人民群众真心实意拥护支持的实践过程。密切党群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思想、组织、制度状况的外在表现,党的作风状况如何体现着党的思想、组织、制度建设的水平。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因此,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党的先进性体现于党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为着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英勇奋斗的伟大实践中。总结党的历史经验,联系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现状和任务要求,我们应当从端正党的执政理念、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执政目标的高度,去认识、把握和处理好党群关系,使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发扬光大,在党的建设和全部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党的光辉历史当中,有我们共和国的立国之本,有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血脉之根,也有我们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情感之基,还有我们共产党人和一切进步人士成长进步的营养之源.如果不了解我们党的历史,就不能明白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伟大事业;不了解我们党的历史,就不能认清明天我们所要坚持的正确道路;不了解我们党的历史,就不能领会未来我们所追求的远大目标;如果忘记或割断我们党的历史,就有可能葬送我们事业和未来的危险.所以,我们一定要十分珍重、特别地珍爱我们党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蔡庆芬 《唯实》2002,(8):111-113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8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 :“要尽快地使全国人民都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 ,并不断向更高的水平前进。”“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旨宗不能忘 ,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结合静安区近年来在加强社区两个文明建设方面…  相似文献   

20.
井冈山武装割据时期,边界党的红军始终把广大的工农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一切为群众的利益出发,一切行动以为群众谋取利益为标准,任何时候不脱离群众,从而形成了井冈山精神的一大内容——依靠群众。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主要体现在行动上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最根本的利益,思想上树立群众利益高于一切、让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观念,一切方针、政策的制定都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作风上贯彻一切依靠群众、以群众为主力展开割据斗争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