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最新一期的《学思践悟》提到,在个别央企中竟存在"有的党员干部拿着高薪却不按规定交纳党费"的怪事。这一问题持续引发党员干部热议,原来不按规定交纳党费的问题在其他地方和单位也存在。长时间不交纳党费的人不少,按照党章规定,连续六个月没有正当理由不交纳党费被认为是自行脱党,可很多党支部视而不见,也没有作出将其除名的决定。还有的嫌党费交纳得多,把个人对党应  相似文献   

2.
3.
"社会问题"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什么叫社会问题?当一种社会现象 具有以下四个特点时,就可以称为"社会 问题"了。一是对社会或个人造成物质或 精神损害,并较大程度地影响了社会发 展,具有破坏性;二是当这种现象完全漠 视、破坏、践踏社会既行的秩序和准则, 造成了社会关系的紧张、失调,具有紊乱 性;三是这种现象能长时间地持续,而且 社会对它显得有点"无可奈何",具有扩 展性;四是社会得动员相当的人力、物 力、财力和时间对付它,而且不认真、仅 做表面化文章是解决不了的,具有治理 的艰难性。  相似文献   

4.
从“大人口观“角度看,人口问题不仅包括数量问题,而且包括质量和结构问题。良好的人口环境,就是要保持适度的人口总量,优良的人口质量,合理的人口结构。从系统科学角度讲,发展问题,不仅是包括通常理解的经济社会发展,实为一个极其复杂的巨系统,可以看作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五大子系统的组合状态和运作过程。可持续发展,就是指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诸因素的全面持续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人口问题,实行计划生育,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持适度的总量,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观点,当人口总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时候,就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反之,要么造成生产资料的闲置,要么造成劳动力过剩,都会不同程度地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我  相似文献   

5.
非洲的根本问题是发展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类跨入21世纪的重要历史时刻,世界正在发生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鲜明特征之一。然而,由于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发达国家在此过程中因处于主导地位而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许多非洲国家甚至面临“边缘化”的危险。纵观今日之非洲,经济落后、债务负担沉重、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教育滞后、生活贫困以及内部冲突频繁、政治局势不稳定,是相当普遍的现象。显而易见,非洲的根本问题还是发展问题。贫困落后因素众多按照国际通用指标衡量,目…  相似文献   

6.
<正>岁末年初,许多单位党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有的民主生活会却开成了评功摆好会、互唱赞歌会,唯独不见问题;有的班子成员开展批评,轻描淡写,甚至有的同志只说优点,不谈缺点和不足。其实,这种看似"没有问题",往往才是最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谁的问题     
梁启超 《学习导报》2010,(18):44-44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指责对面那家太太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有一天,有个朋友来到她家。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个太太的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  相似文献   

8.
谁的问题     
梁启超 《新湘评论》2010,(18):44-44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  相似文献   

9.
住的问题     
经过建国以来60余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30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住房状况虽然也有了明显改善,但大中城市还存在着住房难的问题.要解决住房问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遏制投资性炒房,充分利用已有住房;加大住房用地供应量,多建住房;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大城市周围多建“卫星城”;扩大农田复耕面积;拓展空间,增加面积;坚持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力量;政府建保障房应当长远考虑.  相似文献   

10.
青蛙的问题     
訾翔宇 《党课》2011,(12):128-128
青蛙看到蜈蚣长着那么多条腿,不解地问:“你是怎么控制自己那么多腿走路的呢?用那么多腿走路,难道不会乱套吗?”蜈蚣愣了一下,回答:“我以前可一直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现在经你这么一问,倒使我乱了阵脚,无法控制自己的脚步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不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际工作者,对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是从体制、机制、资金、产品、历史包袱等诸方面寻找解决办法,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对搞好国有企业固然十分重要,但最根本的是人才问题。一、充分认识人才问题是搞好国有企业的根本问题(一)人才是社会生产力诸因素中的决定因素,即人才决定论。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在社会生产力诸因素中,人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是一切因素中起主导性、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人类社会发展的历  相似文献   

12.
作风问题也是党的形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是》200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作风问题,也是党的形象问题,作风不正,形象好不了,必然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切不可小看了作风问题。”江泽民同志这一重要论断,高屋建瓴,寓意深远,从党的形象、党的执政基础和巩固执政地位的高度,深刻指出了改进党的作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我们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党的形象好坏,关系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决定着党的兴衰存亡。党的形象,从根本上说,是由党的性质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决定的,但也与党的作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说过,"问题是时代的信号"。新一届中央领导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问题意识,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问题不是没有,而是有些党员干部不想、不会、不敢去找问题,还有些党员干部没有把自己放入教育之中,还浮在面上。8月14日,刘云山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坚持"一把手"带头,坚持开门纳谏,听不到意见、找不出问题本身就是问题,严肃认真扎扎实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问题根本上是农民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考中国的农民问题,必须要有一个基本的立足点,也就是说应该在什么样的层面来把握问题,是一个战略问题还是一个战术问题。惟其如是,才能对问题本身的性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一种清醒的自省和反思。我认为,农民问题,或者用时下流行的说法“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的一个基本战略问题。可以这样说,中国的问题根本上就是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6.
旗帜作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指导思想、政治方向和政治形象,是一种鼓舞人民和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它产生于实践、经过实践的检验而高扬起来,并成为进一步推进实践发展的指导思想。“旗帜问题至关紧要”。党的十六大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庄严地写入党章,成为新世纪凝聚人心的新的伟大旗帜。一、旗帜问题事关中国特色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旗帜的实质就是道路和目标的确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我们伟大的事业,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  相似文献   

17.
目前 ,我国的人口形势非常严峻 :人口基数大且正值第三个生育高峰期 ;老龄人口多 ;劳动年龄人口剧增 ;人口整体素质低等。人口问题严重影响经济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就是大力开发人才资源 ,优化人口结构 ,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8.
正马克思说过,"问题是时代的信号"。新一届中央领导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问题意识,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然而,长期以来有的同志把问题意识当成人的问题,这种现象应该予以警醒和改变。把问题意识当成人的问题是一种错误认识,这样往往把问题意识和人品混为一谈,认为有问题意识的同志是"刺儿头",爱挑刺儿,对什么都看不顺眼,甚至认为这些同志是另类,不成熟,不懂规矩,  相似文献   

19.
张荣臣 《党课》2009,(5):10-16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风建设。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经过全党多年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可以说,南海仲裁案的发起者是美国,失败者也是美国。其失败之处在于:第一,由于截至目前美国并未下定决心因南海问题与中国开战,因此显得似乎不敢与中国开战。由此其实力会受到国际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质疑,其强国形象大打折扣,东南亚国家普遍会重新考虑如何确定本国与中国、美国的关系。第二,美国采取的挑唆某些小国借南海问题向中国发难、自己在二线见机行事的办法最终未能形成国际社会同声批判中国的局面,美国也并未动用武力为某些小国撑腰,因此有关小国会反思被美国利用是否值得。第三,事实证明美国围绕南海的行动并未改变中国在南海的存在。美国之所以在南海碰壁,既是因为在奥巴马执政时期形成了抓住一切机会遏制中国的习惯,但在与中国是战是和的问题上并未下定决心,也是因为美国政体的设计存在缺陷。美国选择在南海问题上挑衅中国,结局对其来说注定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