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海舟 《台声》2001,(7):46-46
申办奥运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大事,为了支持北京申奥, 5月 23日到中国进行修学旅行活动的日本神户中华同文学校师生 70余人齐聚北京西苑饭店,在支持北京申奥长幅前,认真地签下每个人的名字,表达了海外台胞、侨胞希望北京申奥成功的真诚期盼。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甘子玉,全国台联会长杨国庆,中国侨联副主席林丽韫,全国台联副会长石四皓、陈贵州、苏民生等出席了签字活动。   日本神户中华同文学校创办于 1899年,是在变法先贤梁启超先生的大力倡导下,旅居神户的爱国侨胞,为了让子孙后代不忘自己的祖国,克服困难,依靠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在上虞的乡贤中,有3位与奥林匹克结下不解之缘的奥运赤子,他们分别是:原国际奥委会第一副主席、中国奥委会主席,现国际奥委会教委、2008年北京奥申委顾问何振梁;原中国奥委会副主席、1993年北京申奥时向萨马兰奇主席递交《申办报告》的代表团团长吴重远;2008年北京申奥标志设计者陈绍华。  相似文献   

3.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提出了要把奥运会办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其中把人文奥运作为申奥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4.
总结奥运成功经验 谋划北京交通长远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交通、公安,环保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北京奥运会期间交通保障工作圆满完成,兑现了北京申奥时对交通保障的承诺,赛事交通和城市交通和谐运转,实现了“让国际社会满意、让各国运动员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奥运经验总结奥运交通保障工作的成功得益  相似文献   

5.
11月6日上午,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宋金升接待了前来造访的北京奥申委副秘书长孙大光一行。  孙副秘书长介绍了北京申奥情况及下一步要开展的工作。宋副主席听完介绍后说到,民众和政府的支持是北京申奥得天独厚的条件。从上次申奥到现在,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成就斐然,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这次在悉尼举办的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些都为北京申奥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农工民主党7万多名党员100%支持北京申奥,我们将通过党内的宣传途径,作好宣传工作,同时,也希望为申奥办一…  相似文献   

6.
例1: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2001年7月13日申奥成功,7月17日在电视节目《五环夜话》中,申奥官员张清指出,申奥成功后,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最难做的工作不是盖体育场馆,而是软件建设,即全民的素质建设。当时就有一名在场的观众说:提高人民的素质,要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就应管住我们的“口”,管住我们的“手”。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请你谈谈对“绿色奥运”的理解。  (2)管住我们的“口”,管住我们的“手”是什么意思?  (3)我们应如何履行保护环境这一…  相似文献   

7.
“2008年的奥运会无疑会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我很幸运,参加了北京奥运的申办和筹备工作。”在王惠看来,申办奥运和筹办奥运的工作就如同一个大学堂,学习的过程,也是建立使命感的过程,这个使命就是:不能辜负国人的期望,一定要圆好我们民族的“百年梦想”,让世界通过奥运更准确、更全面地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8.
7月13日晚,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用尽量平稳的语调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后,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我们随机采访了省内的几位党外代表人士。民建河南省委副主委李学让说:“我们全家人对我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非常关心。7月13日晚,我和老伴、儿子、孙子一直坐在电视机前。当萨马兰奇宣布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时,全家人非常高兴,小孙子更是高兴得蹦了起来。申奥成功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这充分说明:中国的国力强大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没有这些条件,申办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李岚清同志的表态发言也反映了中国…  相似文献   

9.
谢稚 《理论月刊》2010,(2):91-94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应该通过打造自己的国际主流媒体,向世界传达自己的声音.特别是要扭转西方媒体对中国的片面报道及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以“沟通、理解、宣传、引导”为着眼点。论述我国媒体在对外传播中提升国家形象的策略。在对外传播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除传统媒体外,还要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在全球舆论舞台上引导国际社会和民众,从而掌握更多的主动权,提升我国国家形象和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当缤纷的礼花和响彻夜空的礼炮声归于寂静之后,人们从申奥成功的热烈欢呼中又回到了理性之中。申奥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只不过是把“申办”变成了“举办”,今后七年的路程更艰巨,责任更重大。只有扎扎实实努力工作,才能把申办时的庄严承诺变为成功的现实。 与场馆、交通、通讯设施等硬件相比,举办奥运会的软件准备更为重要。比如赛程的安排、人员的管理、宣传以及服务等等。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一位委员对北京申奥代表团提问:“不仅仅是组委会里面,而且也应该在更多的志愿者当中能够讲外语,过去…  相似文献   

11.
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动会取得成功。举国上下,彻夜欢腾,海内外华夏儿女兴奋不已,人人都为伟大的祖国而自豪,为北京申奥成功而欢呼,为实现几代中国人的奥运梦而高歌。兴奋之余,很多群众给奥申委写信、打电话,表示要为北京筹办2008年奥运会捐款,有的群众还将捐款直接邮寄到北京奥申委。可是,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奥申委常务副主席刘敬民日前表示,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不提倡让老百姓捐款捐物。刘敬民说,北京市的经济从1998年以来,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加之受申奥成功的拉动,这种良好态势会不断增强,我们完全有…  相似文献   

12.
国内要闻     
<正>北京获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7月31日,北京令世界再次心动,中国将续写奥运辉煌。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投票决定,将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交给北京。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申办冬奥会代表团表示热烈祝贺。国际  相似文献   

13.
治理"白色污染"必须运用经济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色污染”是长期破坏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痼疾”。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为了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居住环境,应当在治理“白色污染”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中国政府在申办奥运会时曾向世界承诺,要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科技的、知识的奥运,绿色的、生态的奥运,人文的、可持续发展的奥运”。遗憾的是,北京治理“白色污染”的成效甚微,已经落在上海等城市的后面,与实现“绿色奥运”的目标相距更远。随着举办奥运会的时间在一天天迫近,市政府应痛下决心,把治理“白色污染”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科学制定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北京奥运会记住一位老人的名字:霍英东!多年来,霍英东为了协助发展祖国的体育事业做出了巨大、无偿的付出。对于北京奥运更是倾注了心血:北京两次申奥,霍英东都专派长子霍震霆直接参与,利用父子在体育界和企业界的人脉帮北京做工作。北京2008年奥运申办成功后,霍英东为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捐资两亿港元……就在北京奥运会各项筹备工作顺利推进、距离奥运盛会在中国大地开幕不到两年的时候,霍英东却仙逝了。没能亲身见证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历史时刻,老人把巨大的遗憾留给自己,也留给了2008年。霍英东:憾别北京奥运…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我79岁,假如我能够举着奥林匹克的火炬在北京,那最好。”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日前在央视接受访谈时表达了自己的深切期望。“我不敢奢望最后点火,我只想真正地举着火炬在北京的街上,进入运动场也好,没进入运动场也好,只要跑上一段我就心满意足了。”何振梁,1955年结缘体育到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在近50年走向体育、走向奥运的过程中,永不言悔、永不放弃,与北京一道守得奥运花开中国,是中国人追梦奥运的象征性人物。“奥运老人”的心愿  相似文献   

16.
《思想工作》2008,(6):39-39
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日前,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期宣传报道做出安排。其宣传重点: 1、大力宣传奥运会的理念和主题口号,充分报道奥运筹备工作亮点。要大力宣传我区各族人民参与奥运的热情和全民支持奥运筹办工作的动人事迹。大力宣传社会各界企盼奥运、支持奥运、参与奥运和奉献奥运的高涨热情。  相似文献   

17.
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7周年主题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由北京奥林匹克文化促进会出品的《我的中国心——言恭达草书<何振梁在莫斯科申办第29届奥运会的陈述演讲>》长卷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工人这一群体形象在国际报道中骤然增多,梳理近两年来国外媒体对中国工人的报道,认为这些报道寄托了西方中心话语的想象,宣扬的是西方神话价值体系,与中国工人的现状并不完全相符。由此提出中国对外宣传应有自己的中长期策略,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和文化身份,注重翻译和宣传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一、申办奥运 18年前邓小平"中国要申办奥运会"的声音似乎还在耳边响起,7年前,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声音似乎也不太遥远,这-切仿佛就是昨天才发生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历数现今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女性文化名人,人们会脱口而出:杨澜、于丹……杨澜赢得了最广泛的认同和赞赏,哪怕是与她本不相干的体育,也因她的参与多了一份文化的韵味。从1993年开始加入申办奥运会的团队,到2001年申奥成功,再到2008北京奥运会的盛大开幕,15年的岁月,知性的杨澜始终延续着她与奥运的激情爱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