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初,正在兰州大学攻读的优秀研究生于广军,突然放弃即将到手的博士学位,申请退学到乡村自办研究所,准备“痛痛快快地干一番实事”。 他的举动,得到兰大校长胡之德教授的称赞和支持。两位正在兰大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和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7名大学生也主动找上门来要同他一块干。于是,一块“兰州祁连新技术应用研究所”的牌  相似文献   

2.
今年1月9日、10日两天,一年一度的深圳应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的火爆场面让见过大世面的深圳人也瞠目结舌———几乎包括全国各名校的约11万多名毕业生如潮般涌来。东北财经大学校长带领100多名学生乘飞机来了,兰州大学老师带领100多名毕业生乘火车来了,华南...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九日晚,兰州大学礼堂的舞台上,大学生和解放军战士并肩演唱,舞台下,观众们敛声屏气,纹丝不动。一个仅有一千八百多座位的礼堂居然塞了三千多人。演出一直进行了四个半小时。 这是兰大学生和祖国南疆战士共同纪念“一二·九”运动四十七周年的联欢大会。 一九八五年的“一二·九”前夕,兰大学生同云南边防前线某部展开了“奉献我青春,强盛我中  相似文献   

4.
今年北京高校毕业生十分走俏,分配就业工作比往年顺利得多。4月份,90%应届毕业生就有了去处,而往年同期只有一半左右。目前,北京地区67所高校的近3.2万名毕业生,已离校赴工作岗位报到。  相似文献   

5.
曾博 《理论导刊》2012,(4):12-14
高校稳定与否历来是社会状态的"晴雨表"和"风向标"。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蚁族"毕业生群体问题日益突显而备受关注,已演变成为高校稳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蚁族"毕业生群体生存现状的实地调研、分析,探讨"蚁族"毕业生群体对高校稳定的深层次影响,并就妥善解决该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阮敏尔  马林东 《学理论》2012,(10):96-98
农村基层就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农村发展人才紧缺的有效路径。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选取大学生村官这一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群体进行深入调研,在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村基层就业是否"下得去"的同时,重点关注是否"用得上"和"留得住"。同时就高校毕业生农村基层就业的总体状况、面临的困境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盖博铭 《瞭望》2022,(2):32-33
建院三十载,奋进已百年. "马院姓马、在马言马"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办学原则.在这里,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传播得以传承和光大,一代代师生担起了历史和时代赋予的责任. 面向未来,"北大气派、中国特色、世界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北大马院的发展目标,爬坡过坎、示范引领,让红楼传统不断光大和弘扬、擦亮马克思主义底色.  相似文献   

8.
上海现有5l所大专院校,每年有二万多名大学(包括大专)毕业生.如1987年,全市大学(包括大专)毕业生二万四千多人,毕业研究生三千多人,这是一支宏大的专业科技队伍.因此,搞好高校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对促进和发展上海的四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行毕业生分配制度的弊端长期来,我们对大学毕业生采取"统包统配"的办法,即:先由计划部门统一下达分配计划,再由教育部门统一制定调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如何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是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主要就如何依托党支部这一载体有效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以及有效开展"全程就业指导"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98,(16)
’98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面临考验张宝瑞江涛今年3月上旬,从10余所高校上报到北京市教委的关于毕业生就业的落实情况看,已与用人单位签约的比率远远不如人意。比率较高的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仅为3.8%,比率较低的北京轻工业学院甚至只有9.1%。而在去年同期...  相似文献   

11.
王东  李晓芳 《学理论》2013,(20):315-316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毕业生就业难这一现实问题也在不断地激化。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主要原因应该是用人单位、高校以及毕业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不断实现用人单位的需要、高校的培养与毕业生的就业三者之间的趋同。  相似文献   

12.
梁晓明  李睿 《学理论》2013,(15):293-294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相应的就业问题已非常严峻。"一切皆可抛,唯有读书高"的信条被颠覆,不再是"学而优则仕",金钱成了衡量人的价值的重要尺码,新"读书无用论"的思潮席卷大学校园。新"读书无用论"的出现是部分高校毕业生基于对自身能力的高估或贬低而对大众教育所能带来社会价值产生的怀疑;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偏离与扭曲,并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质疑。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础.要有效地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必须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认真构建公平合理的劳动力市场,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制度,积极营造良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4.
影响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社会因素作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强  姜峥 《学理论》2011,(11):300-302
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是贯彻执行国家"创业带动就业"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负责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一线辅导员和学生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它对于缓解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创新高等教育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从影响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社会因素角度出发,在深入分析政府、高校、社会和企业等因素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主要社会因素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中作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是一项为了帮助回到原籍的、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而推出的制度.该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使其适应从"学生"到"雇员"角色转变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广泛阅读和系统梳理学者们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核心概念、作用、存在问题、完善对策进行综述.目前,学术界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关注还很少,研究上缺少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广度,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9)
调查高校本科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心理状况,为高校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提供意见与建议。本文采用毕业生特殊群体筛查表、心理健康量表、就业挫折归因量表、就业社会支持量表对西安某高校1 423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七类特殊群体毕业生占比3.9%30.7%不等,就业焦虑、学习困难、经济困难毕业生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女毕业生、自主创业、就业迷茫学生更多采取自我归因,就业焦虑学生更多采取外在归因,女生和创业学生得到更多社会支持。得出以下结论,学校需要针对特殊群体毕业生进行分类指导与帮助,增加其应对现实困难的能力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7.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举措和源头工程。去年6月,南通市在江苏省率先启动了“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首批统一选聘了399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目前,全市共有1359名大学生“村官”,覆盖1049个村。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探索构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对于推进选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12)
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研究,首先应从对其含义的正确理解入手。通过分析整理近年来吉林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统计数据,笔者尝试通过三个层次九项指标构建高校毕业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阐述,提出建议如下:协调"质"与"量"的共同发展;国家增强政策力度,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专业设置紧扣市场生活,加强大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高校开设相关教育平台,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灵台县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体制,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优化人才干事创业环境,努力为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从2004年开始,先后8年从兰州大学、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等院校为教育、卫生、林业等系统引进专业人才104名,改善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2010年以来,全县累计登记接收本科毕业生980名,考录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187名、乡镇兽医站工作人员14名。  相似文献   

20.
最近,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向经过考试合格的一百三十三名自学者,颁发了大学专科毕业证书。从此,这批自学考试合格者,就正式被承认为大专毕业生,按其专长安排工作,并享受大专毕业生的待遇。消息传出,令人高兴,催人奋进。不进大学的门,只要有真才实学,也可以取得大专毕业学历。这是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