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和谐社会心态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基础,它具体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与他人的关系上、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中.和谐社会心态的塑造需要借助道德调控的力量.道德调控既是塑造和谐社会心态有效手段,也是塑造和谐心态的重要保障.确立道德调控的目标体系、运用多种道德调控手段、构建良性的道德保障体系、加强道德调控的法律规约是塑造和谐社会心态的重要策略.尤其在社会公德方面,把"道德的应当"转化为"道德的必需",以强化民众对道德规范的践行,增强道德调控的有效性,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培育和塑造美好和谐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2.
一、道德预防功能的概念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种社会精神现象.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它用善与恶、诚实与虚伪、公正与偏私等来评价人的行为,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俗的力量来维持的.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通过学习、认同、模仿等实践活动,逐渐地掌握和完善了运用道德观念来评价人们(也包括自己)的行为,起到抑恶扬善、调整人际关系,自觉地调整自己行为的心理作用.在阶级社会里,道德是具有阶级性的.不同的阶级和不同的社会集团,其道德规范具有不同的内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这是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当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还有许多具体道德规范应当遵从,如,家庭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当前行政权力滥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危害也是不言而喻的.行政道德在制约行政权力滥用方面可以而且应该发挥其重要和独特的作用,它是促进行政权力合法、合理运行的重要力量.鉴于此,应该从加强公务员的行政道德建设、推动行政道德立法、健全行政道德监督机制、构建行政道德规范的奖惩机制、完善道德回报机制等方面着手,探索行政道德对行政权力滥用的制约途径.  相似文献   

4.
干部道德,主要是指干部的职业道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官德”。它基于一般的社会道德规范,又高于一般的社会道德规范,既是调整干部同他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准则,又是指导约束干部从政行为的准则,也是党和人民群众对干部的基本要求。道德自律是内在的约束力量。它的工作之窗·监察论坛,主要是指干部的职业道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官德”。它基于一般的社会道德规范,又高于一般的社会道德规范,既是调整干部同他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准则,又是指导约束干部从政行为的准则,也是党和人民群众对干部的基本要求。道德自律是内在的约束力量。它…  相似文献   

5.
郑定 《法学家》2006,(5):40-52
在世界各民族语言中,"罪"都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用语.但"罪"的法律意义背后,有着很深的哲学意蕴.首先,"罪"与道德密切相关,在很多情况下,"罪"的判断实际上就是一个道德判断;其次,"罪"与宗教也有极深的渊源,在人类历史的一些重要进程中,宗教教义对于"罪"的内涵都发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罪"也意味着社会责任的背叛,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罪"都是在与群体、与他人的联系中得以确定的.所以,从"罪"的渊源上进行探索,有助于我们对于法律、刑罚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法治意识和道德规范在人事考试工作中的作用,认为急需完善法治管理和道德约束机制,以法律的尊严来制约,以道德的力量来自律,完善人事考试机制。  相似文献   

7.
刘珍 《河北法学》2001,19(1):71-74
道德与法律均为社会的行为规范,道德是法律的重要渊源,道德规范可以也应该法律化。但道德规范法律化不是随心所欲的。法律是现代道德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正> 权利由伦理,宗教范畴向法律范畴的演进端赖权利的保护手段由道德力量向强制力量的转化。以史为断,人类最初的规范性准则最可能的形式是习俗与判例,这些规范最主要的作用发生的场所是法庭。这就表明一种事实;人类社会早期对权利的法律确认和强制性保护是个别的、特定的,这种个别保护的日益增加与一再反复形成了一般规则,其目的是为了济社会经济,政治情势变化以后,社会群体组织中习俗、道德、宗教力量的不足,通过法律规  相似文献   

9.
乔治·爱略特的作品以强烈的宗教意识和道德感著称。她宣布放弃基督教,并在作品中反映出对基督教的怀疑态度,同时却自认为不是无神论者,不反对基督教中的合理成份。爱略特独特的人道主义宗教观便是她宗教上的双重态度的产物。在道德方面,爱略特不论在小说中还是个人生活中都表现出对传统道德规范的蔑视与反叛,但同时她又常常颂扬并在行动上顺从传统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0.
《法治纵横》2014,(24):42-46
第三讲 佛教传入新疆与多种宗教并存格局的形成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早传入新疆的,也是在新疆流传时间最长、信仰人数最多、社会影响最大的宗教。历史上,佛教对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都曾产生过广泛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律师职业道德是指律师在其职业活动中,通过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教育力量,形成的调整律师同委托人,同法院、检查院,同国家法律,同起诉人(包括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同律师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及律师所形成的道德观念(或道德意识,诸如,道德认识、道德信念、道德感情、道德理想等)、道德品质和情操。其中,道德观念是律师的内在信念、道德责任感和义务感;道德规范是律师的行为准则,也是评价律师道德善恶、是非的客观标准,它是律师道德的核心部分;在律师道德观念的指导下,支配下,按照道德规范始终不渝的行动,便形成了律师的道德品质和情操。  相似文献   

12.
对于道德现象的划分,一般是内在于道德,分析道德现象的构成并将其划分为道德活动现象、道德规范现象和道德思维(道德意识)现象。这种划分方法对于了解人们的道德活动是很有意义的,但对伦理学学科的自身理解来说,这种划分却应该让位于一种新的、纵向的层次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党员领导干部道德是党员的职业道德范畴,是用来调节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领导者与领导者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党员干部在实践过程中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的内在机制.所以,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是反腐倡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帝王中,不少人颇有佛缘,女皇武则天便是其中一位.武则天推崇佛教的目的,是想把佛教当作自已登上权力顶峰的思想武器.她一当上皇帝,便宣布"释教开革命之阶,升于道教之上".  相似文献   

15.
正池州市是安徽省宗教工作重点市之一,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该市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243处,其中,佛教寺庙176处。佛教工作,尤其是九华山的佛教工作是全市宗教工作重中之重。"六五"普法以来,该市通过抓龙头带全局,创新开展"法律进寺庙"活动,将"法律进寺庙"作为推进宗教领域普法工作的重要载体,坚持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着力打造"法律进寺庙"普法品牌。"法律进寺庙"活动服务中心,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全面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论道德情感的法律规制--"打死小偷"的法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人类必定拥有道德情感 ,它为社会共存所必需 ,并形成同时代的道德 ,而且不能削弱只能不断地增长与发展。然而 ,道德情感的不稳定性导致了它可能出现膨胀或缩减的非正常态 ,因此必须寻求一种力量对它进行适度规制。法律与道德之间的相互促进性与功能互补性决定了法律便成为了这种合理力量并进而对人们的道德情感予以制约或引导 ,以使道德调控机制的功能得以充分而有效地发挥。  相似文献   

17.
司法道德是指法官、检察官、警官等司法人员在司法实践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的总称。司法道德并不是一种纯粹的道德规范,而是一种带有相当强制性的“准法律”,它介于法律与道德之间,体现了“软性约束”与“刚性约束”相结合的特点。借鉴西方司法道德的理论与制度对中国的司法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田华 《河北法学》2002,20(6):70-73
道德规范内化为人的品质、德性 ,仅仅依靠道德思想教育是不够的 ,由于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制约了道德规范的内化 ,要使道德规范内化为人的德性 ,需要从制度入手 ,加强制度建设 ,达到“道”与“德”的统一 ,道德规范与制度安排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张本顺 《法制与社会》2013,(34):219-22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取向应侧重于爱国、道德与法律等三个维度.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内化大学生的道德规范、养成大学生的法治精神,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担当者.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社会的管理思想、做法和经验,是由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系列基本特征决定的.宗教神学控制论、道德约束观、礼乐治国论、无为而治以及法家的社会控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主要的社会管理思想.统一的社会信念和中央政权的强大、注重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共同治理社会、综合为治,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治理经验.历史上,中央政府统治力的下降、吏治腐败、对重大灾荒事件应对不力、因社会矛盾和冲突而引发的农民起义等,多是导致政权衰落的主因.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管理,虽然主要应当专注于国内治理与内政建设,但抱持全球化的视野,对国际局势变化给予关注,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