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属于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种类较多,受灾损失巨大,其中广西自然灾害也相当严重。自然灾害事件易于演变成为哄抢、上访请愿、抗议游行、群体乞讨、暴乱骚乱等类型的社会安全事件,究其原因主要是有关部门对灾害处置不当,诸如救援工作迟缓、生活安置疏漏、心理疏导缺失、舆论引导偏向、治安防范失控等。有效防范自然灾害事件向社会安全事件演变,必须抓好灾后救灾、帮扶、管控、抚慰、舆论引导等薄弱环节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危机管理中政府话语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一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快速增长,诸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重大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在应对各种危机事件的过程中,政府话语权的把握程度在某种意义上不仅直接影响着危机事件的性质、发展方向及解决途径,同时话语权的掌握还可以减少或避免政府舆论引导过程中的缺陷和偏颇,化解危机事件,维护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深层矛盾的反映。舆论引导,需注意其环境变化和传播特点,重视意见领袖的桥梁作用。舆论演变有其盛衰规律。群体性心理危机有相对剥夺感、社会挫败感、成败之内外归因、敌对意识、优势意见、匿名参与感、从众心理、自发规范等。群体舆论传播的信息系表层意识,它们具有三种信息流。其中的流言蜚语形成杂音,谣传有爆发、澄清和终结之时。舆论引导,需遵循第一时间、信息公开、依法处置、合理有效用警、刑案密侦等原则。设置议程,引导焦点事件的主音和杂音;建立群体性事件的泄洪机制,用法制来引导舆论,完善其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深层矛盾的反映。舆论引导,需注意其环境变化和传播特点,重视意见领袖的桥梁作用。舆论演变有其盛衰规律。群体性心理危机有相对剥夺感、社会挫败感、成败之内外归因、敌对意识、优势意见、匿名参与感、从众心理、自发规范等。群体舆论传播的信息系表层意识,它们具有三种信息流。其中的流言蜚语形成杂音,谣传有爆发、澄清和终结之时。舆论引导,需遵循第一时间、信息公开、依法处置、合理有效用警、刑案密侦等原则。设置议程,引导焦点事件的主音和杂音;建立群体性事件的泄洪机制,用法制来引导舆论,完善其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网络舆论是公众的意见与网络传播媒介相结合的产物。它在给社会和谐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因而需要对网络舆论特点及过程演变的规律进行研究,以便引导调控网络舆论。对此,应认真分析网络舆论特点,对公共事件网络舆论的过程演变规律进行探索和总结,并由此提出政府引导调控网络舆论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各类突发事件中,社会安全事件直接威胁我国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但因现阶段两类不同性质矛盾以及国内外多种冲突交织,社会安全事件难以预测和完全控制。考虑到由境外敌对势力与国内矛盾引起的复合型危机,将新型社会安全事件与重大群体性事件、严重暴力刑事案件共同讨论,同时利用突变理论对上述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与演变机理进行分析,参考加固、引导、阻断和对冲四种策略,思考公安机关的具体应对策略,推动营造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7.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当前,以群体性事件为主的社会安全事件呈现高发的态势,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政府应急能力建设的短板。本文以北京市为标本,管窥中国社会安全事件应急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制定学生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和组织演练,有利于提高学校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控其主动权,增强学生的防范应对意识。制定处置预案包括构成要件及制作要求,演练要求充分准备、认真策划,明确目标、注重过程,合理布景、增强效果,抓住主线、设置悬念。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工作在应对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具有教育引导、调节疏导和控制保障功能。做好处置群体性事件中思想政治工作,应着力在建立预警防范机制,发挥基层组织功能,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加强舆论引导,用好法律武器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关于当前我国网络群体事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的特殊形式。它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其他相关目的,利用网络进行串联、组织,并在现实中非正常聚集,扰乱社会正常秩序,乃至可能或已经发生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群体暴力事件。我国网络群体事件发生模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网络舆论引发模式、由网络谣言而恶化或失控模式、利益受损群体网络发动模式以及境内外敌对分子发起模式。防范网络群体事件的发生应采取建立健全防范协作机制、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及时掌控事件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及构建利益整合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从2011年723温甬动车事故实例入手,分析重大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强、影响广泛、扩散度高、危害性大等特点。提出对突发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政治冲突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伦理道德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对策,揭示重大突发事件的管理决策重点在于及时公布事件真相、建立经济保障应急机制、组织心理危机专业队伍、大众传媒全方位报道。  相似文献   

12.
应急志愿服务是指在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种突发事件的志愿服务。笔者就加强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的意义、应急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以及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个体事件发生后,网络上有可能形成正向、理性的社会情绪,也可能形成负向、偏激的社会情绪,而这种不良情绪极易推动个体事件演变成群体性事件。为了避免这种演变的发生,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需要采取相应措施。首先,要明确责任,加强对网络社会情绪的监测、分析;其次,要多措并举,促进对网络社会情绪的回应与引导;最后,应当建立个体事件平息后的跟进机制,防范个体事件再次发酵,演变为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4.
论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舆情是群体性事件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主要特征有:流言广泛传播,难以实施有效控制;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信息交流呈现非理性化、情绪化倾向。网络舆情常直接引发群体性事件,或间接推动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发展。为加强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监控与引导,应重视网络维稳信息的收集与研判;加强网络管理,完善网络把关;建立网络舆情控制与引导机制;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形成舆论强势;建立网络评论队伍,引导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15.
"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近年来日益增加,其多源于社会转型和变革中日益积累的隐性矛盾,本质上还是一种利益冲突。其参与者涉及面广,负面影响大,处置难。公安机关在事发前要做好信息收集、情报预警、重点人管控、纠纷调解、应急机制和舆论引导等防范工作;事发后要快速反应、及时控制现场、判明事件性质、讲究处置策略、做好事件的善后工作等,以及时、有力、有效的措施来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16.
当前,群体性事件具有明显的舆论特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媒体管理、舆论引导工作:树立现代媒体理念,构建媒体全程管理管理机制,恰当引导群体性事件中的舆论发展;把握原则,掌握主动,确保正确的媒体舆情导向;讲究艺术,注重实效,不断提高群体性事件媒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试论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模式、原因及其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的特殊形式。它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其他相关目的,利用网络进行串联、组织,并在现实中非正常聚集,扰乱社会正常秩序,乃至可能或已经产生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群体性非正常事件。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模式主要有四种:网络舆论引发模式、由网络谣言而恶化或失控模式、利益受损群体网络发动模式以及境内外敌对分子发起模式。当前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生成原因主要有社会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网民民主参与意识增强、网络规制不完善、少数地方政府损害民众利益以及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方法不科学等。防范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应采取建立健全防范协作机制、加强网络真情引导、及时掌控事件的发起人和组织者、构建利益整合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舆论引导分为两个基本层面:即社会常态下的舆论引导和非常态下的舆论引导。对于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的舆论引导是当今社会一个比较突出的主题,舆论引导面临着诸多挑战:20世纪后半期社会风险逐渐增多;传统文化缺失,消费主义成为主流文化;在市场化和传播新技术条件下,舆论引导变得越来越困难;各国媒体在国际舆论场中互相制衡。舆论引导不仅仅是政府、主流媒体的责任,需要各种社会团体积极参与言论表达。  相似文献   

19.
突发公共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及社会安全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具有发生突然、难以预料、危害大且影响广泛等特点,因此常引发个体出现一系列与应激有关的障碍,即心理危机,此时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十分必要。对国内外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的诸多模式进行梳理与比较研究之后发现:预防性“医学一心理一社会”多维系统化的心理干预模式应是适合我国民众心理特征的综合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网络群体事件发生的模式、趋势及其防范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的特殊形式。它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其他相关目的,利用网络进行串联、组织,并在现实中非正常聚集,扰乱社会正常秩序,乃至可能或已经发生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群体暴力事件。我国网络群体事件发生模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网络舆论引发模式、由网络谣言而恶化或失控模式、利益受损群体网络发动模式以及境内外敌对分子发起模式。网络群体事件新趋势呈现爆发该类事件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增多、规模日渐扩大化、主体日益多元化、组织日趋严密、形式日程“合法化”、及国际背景更加复杂化。防范网络群体事件的发生应采取建立健全防范协作机制、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及时掌控事件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及构建利益整合机制等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