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刚 《刑事技术》2001,(3):41-42
在犯罪现场上,经常遇到犯罪分子遗留的残缺鞋印。这里所说的“残缺鞋印”是指那些没有反映出鞋底形态全貌的鞋印。例如只反映出鞋底的前掌中部或只反映出鞋底后跟某一部分的鞋印等等。这类足迹可利用的特征少,给检验鉴定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要分析利用此类足迹,确定特征位置,提高检验效率,首先要确定其留痕部位。做好这项工作对提高现场足迹的利用率非常重要。笔者从鞋底的花纹分布规律、伴生痕迹以及鞋底的磨损特征等方面阐述如何分析确定残缺鞋印的留痕部位。1根据残缺鞋印反映的周边形状及鞋底花纹、图案分析确定由鞋底花纹分布规…  相似文献   

2.
手印的相关性是指手印与犯罪行为内在联系的客观事实。手印是现场犯罪痕迹的一部分,是犯罪现场上出现率较高的一种痕迹,特别是手指头的印痕出现最多。根据现场发现、提取的犯罪手印,进行认真的分析甄别,能为侦察和技术检验提供方向和线索,为缩小侦察范围,刻画罪犯特征,鉴别犯罪嫌疑人提供客观依据。刑事犯罪现场极其复杂变化多端,犯罪现场上的手印,有的为罪犯留下,有的为事主、被害人或无关人员所留,确定现场手印是否罪犯遗留,关键是判明现场手印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1要结合现场环境和犯罪人的心理状态确定现场环境,能…  相似文献   

3.
凶杀、抢劫、强奸等暴力性案件,犯罪嫌疑人最容易遗留的痕迹物证是血指、掌纹。通常浅色光滑物体上的血指、掌纹照相并不困难,但遗留在疑难客体上的血指、掌纹,特别是微弱血指、掌纹,用常规的照相方法拍摄非常困难,有的甚至无法拍摄。笔者在检验中发现,运用滴水法照相,消除或减弱背景的干扰,增强反差,可取得理想的效果。用这种方法,成功鉴定了一起抢劫案件。1 999年6月8日夜,某出租车女司机郭某驾车在市开发区被一男子用铅球砸伤,被抢走现金等财物。现场勘查在出租车后座下方的一塑料购物袋上(陈旧、褶皱较多)勘见一枚潜血指纹(编为1号) ,在…  相似文献   

4.
1案例资料2004年4月,李某(女,85岁)被人发现死在家中。经现场勘查,确定案件为他杀,罪犯踹门入室,用室内的锄头打击李某头面部致颅脑损伤死亡,并进行奸尸,做案后用锁将门从外边锁住离开。现场床单上发现一处斑迹(经检验确定为精斑),其余未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痕迹物证。对精斑进行ABO基因型检测,为AO型。遂在周边乡镇寻找有前科人员和社会上有劣迹人员,若为A型,再进行DNA检验以辨别罪犯,结果均排除。由于该案发地为农村地区,婚姻关系相对来讲是比较固定,多为家系群居,因此2004年12月专案组提出利用家系进行犯罪嫌疑人排查。对现场遗留精斑进…  相似文献   

5.
在现场勘查中常常遇到一些必须用拍照方法才能提取的加减层指掌印痕迹。对于其中与客体有反差的指印痕迹,可直接加接圈或延长皮腔,使镜头与痕迹中心成一直线拍照成原物大方法进行提取即可。但有的客体上的指掌印痕迹垂直观察是看不到痕迹的,垂直拍照也就更不行了。如变压器中绝缘油浸泡后触摸的硒钢片上的加减层指印痕迹,油渍指印痕迹与黑红色硒钢片溶成一色,正面观察无任何反差,拍照后看不清痕迹,只是黑板一块。可通过半逆光侧面观察,硒钢片上油渍反光呈白色,指印乳突线所遗留的凹痕又呈黑色,用延  相似文献   

6.
紧紧围绕案件的特点,确定勘查的重点谋财害命案件中,犯罪分子的目的是获取财物,杀人是为了达到目的而采取的一种犯罪手段,这是谋财害命案件有别于其他杀人案件的根本点。同时,从作案手段上看,谋财害命案件又往往兼有盗窃案或抢劫案的特点。所以,在现场勘查中要抓住这些特点,紧紧追寻罪犯活动的轨迹,确定现场勘查的重点。做好中心现场的勘查,对特殊痕迹进行分析研究罪犯要进入中心现场时,就要排除在进口上的障碍。这些障碍如窗栅、铁门等往往牢度高、强度大;因此罪犯所做的动作多、幅度大,最容易留下犯罪痕迹(工具痕迹),这也就是我们中心现场的勘查重点。例如1994年6月14日发生在上海市吴兴路270弄1号3002室的盗窃杀人案,罪犯确定了厨房窗子未关、位置离电梯远,离楼梯近的3002室为作案目标后,即利用自制的特殊工具(长一市尺左右,顶端开有凹槽的自来水管),将厨房的扁铁窗栅扳断两根,后钻窗进入室内作案。现场勘查时,我们获取了窗栅上的工具痕迹以及罪犯留于室内的蒂婀多娜鞋  相似文献   

7.
所谓分离手印,系指一枚完整的手印(这里指指印或掌印)受某种因素影响分成了若干部分,在现场勘查及手印检验中,常常遇到这类分离手印。为拓宽手印的检验范围,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作了一些探索,并在多起案件检验中成功地进行了应用,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1 分离手印形成原因 这里所介绍的分离手印,不是因生理或创伤形成的分离,也不是残缺手印,而是指作案人在现场上由于心理作用、用力大小和方式、承受客体的质量、形状、表面光洁度及现场客观环境等影响造成的手印分离。 (1)由于用力大小和方式不同,在一处未留下完整手印,而分成几次在不同部位遗留; (2)作案人在作案过程中心情紧张,造成手印遗留残缺不全;  相似文献   

8.
刘浩  王民 《政府法制》2011,(23):38-39
现场勘查是刑事侦查机关对犯罪处所及其遗留痕迹和其他物证所进行的勘验和调查。目的是发现、收取犯罪痕迹和其他物证,了解和研究罪犯实施犯罪的情况和案件性质,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为侦查和审判案件提供线索和证据。  相似文献   

9.
1 问题的提出指纹作为物证之一 ,能够缩小并锁定犯罪嫌疑人 ,因此指纹的提取率和利用率很高 ,但是刑事技术部门在提取和比对现场痕迹时还经常能够发现犯罪分子遗留的掌纹痕迹 ,如果不对其加以利用 ,将可能会损失纹型信息的 30 %。事实上 ,刑事技术手掌纹识别这一领域一直是个空白。我局根据实战的需要 ,在原有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建立了手掌纹数据库 ,目前已输入 2 2万人的手掌纹数据 ,实现了手掌纹识别功能 ,包括手掌纹输入、手掌纹特征提取、手掌纹比对、手掌纹数据存储管理等 ,是既有手掌纹数据库也有十指指纹数据库的识…  相似文献   

10.
在现场勘查中,常常会遇到遗留在疑难角度客体上的痕迹物证。如:罪犯跨越阳台时,在阳台间隔墙外竖直面上遗留的加减层指纹;罪犯揭瓦入室作案,在房屋梁檀上遗留下的加减层指纹等。对这类客体上的痕迹需要在现场进行拍照提取。而现有的摄影器材,无法将痕迹拍摄下来。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研制出一套拍摄此类痕迹物证的简易器材:即“U”字型二次反射镜。  相似文献   

11.
浅谈变形、残缺、变异指纹的查档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手印是犯罪案件现场中较为常见的痕迹之一。但由于种种因素所致,会引起现场手印产生变形、残缺、变异等,如果对这些变化不清楚或了解不深透,势必会影响手印的正确检验鉴定工作。本文就现场手印极易产生变形、残缺、变异的主要原因及常见的反映形式进行探讨,目的在于能引起专业人员的共同重视。1现场指纹的变形指纹变形主要是因为人在接触各种客体时,由于用力大小、用力方向的不同,使乳突纹线挤压变形;或者由于在客体上滑动,导致指纹的移动和重叠。对于现场指纹来说,由于作案过程中某些动作的特定性,决定了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指纹有着不同程…  相似文献   

12.
1991年4月13日晚,某地区行署办公楼被盗,刑、技人员及时赶赴发案现场,经认真勘查,在现场被焚烧的纸灰下提取遗留在笔记本皮上残缺的右脚鞋前掌印1枚,并判断出鞋子种类。1991年5月16日,在工作中发现重大嫌疑,要求地处技术科复核检验。  相似文献   

13.
纺织品整体分离痕迹在一些案件中大量存在,如抢劫、强奸、杀人案件中,由于受害人与犯罪嫌疑人在搏斗过程中的撕打、拉扯,很可能在现场遗留有这种分离物;盗窃案件中,现场遗留或带走的纺织品分离物。因此,在现场勘查中应加强对此类痕迹物品的发现、提取和检验。  相似文献   

14.
l案件简介某年6月2日8时许,村民赵某家被盗。现场勘查在中心现场一个木箱上提取到一枚较清晰的残缺掌印。侦查人员通过现场走访排查出一名染发男子肖某有作案嫌疑,将肖某的捺印掌印与现场掌印进行比对,初检时未能比中,再次重新捺印其掌印比对,最终认定同一。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指纹档案管理是根据指纹中心花纹的不同进行分类管理的 ,在查找现场指纹时 ,对现场指纹的条件要求比较严格 ,对无中心花纹 ,只有指尖、外围、根基、三角、箕口部位的指纹根本无法进行分类查找 ,从而丧失了许多破案机会。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对无中心花纹 ,只有指尖、外围、三角、根基的现场指纹有着较高的查中率。我们利用美国COGENT公司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对残缺现场指纹进行查找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介绍如下。1 指尖部位指纹的查找指尖部位的指纹是根基翘起而只有指尖部位接触物体所留下的痕迹 ,它的出现率极高 ,遗留面积较小 …  相似文献   

16.
<正> 汗斑型物质在侦破案件中的作用仍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过去,罪犯遗留在现场的指纹往往由于汗液太浓,纹线不清或指纹搓动,没有指纹鉴定价值而不提取,使这唯一能够反映罪犯遗留在现场的信息,长期被遣弃。如某年3月17日晚19时许,女、男二人在家被杀。现场遗留有折叠式钢刀一把,在刀柄部发现指纹一枚,纹线重叠模糊不清,无法提取,后用盐水浸湿棉纱,擦试提取指纹汗斑,用热解离法检验是“B”型,  相似文献   

17.
足迹个体识别技术自动化——足迹计算机自动鉴定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场遗留的足迹,是直接认定罪犯的法庭物证,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罪犯作案手段狡诈,换穿鞋作案或作案后把鞋仍、毁掉,致使现场足迹失去了检验特征及认定鞋子的条件.1975~1986年笔者成功研究出足迹鉴定进行个体识别的科学理论——“足迹动力学”和足迹动力形态检验新技术.1991年利用该技术开始研制“足迹计算机自动鉴定系统”,用于检验、鉴定一个人换穿鞋足迹的同一认定,及不同人穿相同鞋足迹的个体识别,实现了反映人体运动规律、个体特点的足迹动力形态特征数据的输入——检验、比对、鉴定——自动生成成果——输出打印鉴定报告、图形自动化.  相似文献   

18.
在现场勘查中,勘查人员往往会忽视现场残缺指节纹的发现和提取,认为残缺指节纹的花纹面积小、特征少,又不能利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进行检索比对,客观上加大了侦破工作的利用难度。然而,实际工作中,通过对犯罪现场的相关情况分析,以及通过分析现场残缺指节纹花纹面积的形状、大小,遗留位置,形成方式,纹线走向与承受物体的关系等,对分析和利用现场残缺指节纹起重要作用。1案件简介2005年3月18日上午,我县发生一起持枪抢劫杀人案,一辆全封闭三轮“摩的”司机被击中头部死在驾驶车位上。现场勘查,该“摩的”的四扇车门均呈关闭状,其中右前门的底…  相似文献   

19.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案件给交警部门调查取证、认定肇事车辆带来很大的难度。交通案件涉案车辆痕迹的研究将越来越重要。本文从2起交通肇事逃逸案来归纳交通案件中的常见痕迹物证的形式及勘验。1案例简介2005年11月15日,北京市某高速辅线,一辆重型专业车将一骑电动自行车人刮倒后并从其身上轧过,造成骑车人当场死亡,重型专业车逃离现场。事故后,提取了嫌疑车轮胎胎肩花纹与骑车人上衣上碾压遗留胎肩花纹进行比对,确定嫌疑车的右后轮轮胎胎肩花纹与骑车人上衣上碾压遗留胎肩花纹相一致(如图1~3)图1骑车人上衣上碾压遗留胎肩花纹;图2嫌疑车轮胎胎…  相似文献   

20.
不管罪犯如何狡猾、诡秘,总是要遗留在现场或从现场带走微量物证。换言之,罪犯接触某一环境,而又不使其发生一点细小的变化,这是不可能的。如:某食品库内被盗现金1400多元。经现场勘查发现,房门和保险柜门锁完好,认定是使用选配钥匙作案。细致检验锁芯,在锁芯内弹子上附着有极微小的银白色物质。进一步检验认定,该细微物质是与原配铜质钥匙不同的铝质成分。因此,为侦破此案提供了重要线索和证据,及时地破了案。现场勘查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认真细致、一丝不苟,才能发现微量物证。微量物证源大体可作如下分类:(一)衣服:是一种理想的微量物证源。由于静电的作用,会使微量物证附着在衣服或其他织物上。如果在案发之后能尽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