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个压力管理的小故事:培训师在课堂上拿起一杯水,然后问台下的听众“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有人说是半斤,有人说是一斤,讲师则说“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钟,谁都能够;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可能就得进医院了。  相似文献   

2.
生活的篓子     
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智者,寻求解脱之法。智者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石子路说:“你每走一步路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照智者说的去做了,智者便到路的另一头等他。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智者问他有什么感觉。那人说:“越来越觉得沉重。”智者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理。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  相似文献   

3.
开心乐园     
疯狂司机长嘴夫妇沉重的和肤浅的某夜发信息给朋友:郁闷中,聊会儿天吧。不一会,朋友回信:好吧,想聊什么?话题由你定。想了想,回复道:那就聊点沉重点的话题吧,比如说,你的体重!一阵沉默过后,朋友来短信了:这也太沉重了吧,我们还是聊点肤浅的吧,比如说,你的智商!念旧丈夫说:“女人是喜新厌旧的动物。”妻子马上反驳道:“谁说的,我们也很念旧的。”丈夫问:“你怀念以前的什么东西啊?”妻子说:“年龄!”龙虾与土豆丝客人:你们这里有二尺长的龙虾吗?服务员:先生,请等一下,我去看一下……服务员:对不起……客人:一猜你们这种不上档次的地方就………  相似文献   

4.
在与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的内容中,若问群众“最缺少的是什么”?对这个问题,如果在我们政工圈内讨论,可能是人云亦云,各持己见。有的可能认为,较多的群众会回答:“最缺少的是金钱和财富”;有的可能觉得,较多的群众会回答:“最缺少的是朋友与友情”;有的可能说,较多的群众会回答:“最缺少的是关心和  相似文献   

5.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是常有的现象,教师对此要进行否定。而教师的否定也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教师否定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知道“错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教师的否定中受到启示和鼓舞,产生学习的动力。1.开脱式否定。“你答错了,但这不能全都怪你,可能老师在提问时没有把问题说清楚,现在我再说一遍,你注意听别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教师铺好台阶,不让学生因此而感到脸上无光,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2商量式否定。“你答得不错,可老师觉得还不够全面,如果再补上XXX就更完整了,你说对吗?”让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  相似文献   

6.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型案例:这是一节中学团体心理辅导课。这节课是“做情绪的主人”系列之一——创设温馨的亲子关系。一上课,教师拿出一个蓝色的纸盒,有些神秘地让大家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学生们兴奋地猜来猜去,最后猜中是温度计——情绪温度计,红色代表高温情绪,蓝色代表低温情绪。“对于积极的情绪体验我们称之为高温情绪,对于消极的情绪体验,我们称之为低温情绪。那么,与父母相处时如果出现了低温情绪,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考试成绩下来了,你自己觉得考得挺好,但受到爸爸的批评,说没什么进步,被数落了一顿,心里不是滋味,你该怎么办?”学生们七八个人一组…  相似文献   

7.
我们曾见一位教师批评学生,说他不该老是质“疑”质“惑”的。我们想,学生质惑,何错之有?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又说:“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看来,教师之为教师,就在于“解惑”,学生之为“学生”就在于排“惑”求知。“惑”不排,何以求知?  相似文献   

8.
<正>每天喝8杯水1945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报告称,我们每吃1卡路里的食物就需要补充1毫升的水。该说法传播开后,就成了"每天应喝8杯水"。一位运动学家称:"每天喝8杯水,意味着补充2.5升液体。"但他表示,"其中约750毫升液体来自食物。"所以,所谓"8杯水",只是提醒我们多喝水,而且最好"在口渴之前主动喝水。"过量饮水反而易引起身体水肿。每天摄入400克果蔬世界卫生纽织曾建议人们每天摄入最少400克果蔬。有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9.
萧琳跟民警非常诚肯地说:“我们因为孩子的事生气,我气昏头了,就报案说他绑架了孩子。对不起,给你们添麻烦了。”民警只好把梁南放了,“你们生气,也不能拿人民警察耍着玩吧。以后注意!” 走出派出所,萧琳泪流满面:“梁南,看你被铐在暖气管子上,民警还说你能被判刑,我才心软了。我们毕竟做了那么多年的夫妻,你就不能放过我,让我过几天好日子吗?你就不能像个男子汉一样好好做点事吗?青青也是  相似文献   

10.
李银河: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女性》: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到,将近半数的网友认为女人再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上次婚姻的阴影。从感情上说,您对这件事是怎么理解的? 李银河:离婚毕竟是向一个你很熟悉,跟你生活了很长时间,自己也投入了很多感情的人告别,女人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在感情上会有创伤。有的人会觉得很痛苦,觉得人生很失败,这种创伤感可能持续一生,长  相似文献   

11.
“曾经有朋友问我,你有没有什么爱好?我说:有啊,工作。就是本能地喜欢,没觉得有压力,自己陶醉在其中。”  相似文献   

12.
许多人看香港影星李嘉欣的电影 ,总是记住了她漂亮的样子 ,忘记了电影名 ,我也是如此 ,你可别说我是“好色之徒”。既这样说 ,我们不妨看李嘉欣本人是如何看“色”的。记者 :有这么两个词 ,秀色可餐和国色天香 ,你觉得哪个最适合你 ?李嘉欣 :都不太适合用来形容我。秀色可餐嘛 ,你要问问男人见到我是不是就觉得肚子饿了 ?如果真是那样 ,太夸张了吧 !国色天香就更让人受不了 ,这个词是用来称赞有着倾国倾城貌的女人的 ,像已故摩洛哥王妃嘉丽丝姬莉就最适合。论知名度、相貌 ,我都还不够 !记者 :美人总是薄命 ,生命中总是没有安全感 ,如古代的…  相似文献   

13.
上帝求职     
上帝在天国中待久了,感到很腻味,于是他下凡到人间,想找一个好的职业干干,于是他开始了一番精心的调查,作为选择职业的依据。   他找到了一名教师。上帝说,我觉得教师这个职业不错,人们称之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却有理有据地反驳他。教师说,教师名声好,但待遇差。人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也”,还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国家也重视爱护教师这个队伍,可实际呢 ?现在很多地方的教师都不能按时开工资,有的地方一年半载开不出工资,一些教师成了贫困户,连生活都难以维持,有的教师…  相似文献   

14.
先讲一个寓言: 接连几天的大雨刚刚停止。老圃出门,正好看见朋友老塾师远远走来了。老圃忙挑上水桶去给小树苗浇水。老塾师路过看了,不禁失声大笑:“朋友,你疯了,刚下过大雨为什么就浇树?”老圃漫不经心地回答:“我的职务就是给树浇水啊。”老塾师说:“难道你就不管死活?——难道做事能不想想目的?”老圃反唇相叽:“这和你只顾给娃娃们硬灌‘子曰’、‘诗云’岂不一样么?”老塾师楞了好久,突然狠拍了一下老圃的肩膀:“哝嘘兮,妙哉,兄之比譬,启吾心扉矣!”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很明显,是说:“做事不能盲目蜚干,而要考虑效果,讲究方法。”老圃能一下说服老塾师,奥妙就在于采用了“启发式”这个好方法。当前,中学政治课的教法怎样?多数教师注意了改进方法,采用了启发式。但是,有的教师认为政治课不同于别的课,要保证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人家“老外”能够做到的事,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就说顾客,我们不是也在大讲特讲“顾客是上帝”吗?可谁有过“上帝”的感觉?谁有过“上帝”的礼遇?拿退货来说,上帝”根本连想都不敢想!至于错过公共车,一个电话打过去公交公司二话不说就给你弄辆专车,更是做白日梦!  相似文献   

16.
韩少功 《政策》2007,(2):59-59
乡政府召开村组干部大会,宣布禁止“买码”——一种类似六合彩的私彩。贺乡长此次禁码当然是吃了豹子胆,冒天下之大不韪,几成人民公敌。他话还没说完,台下便有抗议纷起。有人站起来大叫:“禁码?笑话,我已经亏了两千元,你们赔给我?我不去赢回来,拿什么买化肥?”另一个站起来:“你们早不禁迟不禁,等我亏了三四千就禁,安的是什么心?这就是你们执政为民啊?你们给群众造成了损害,就要负责到底!”还有更多的人在拍桌子:贺麻子,你不能做缺德的事!我们又没有拿你的钱买码,你狗咬烂布巾啊?你蛮的屙牛屎呀?贺麻子,我们从没亏待过你,要茶有茶,要饭有饭,…  相似文献   

17.
在进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我带领学生到昌潍医学院解剖学教室进行参观。学生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停放在教室当中的几具尸体,看到这一景象,有的被吓得直向教室外面退,有的捂起了自己的眼睛,有的则壮着胆坐到了尸体旁边的凳子上。过了十几分钟,多数同学适应了教室中的心理环境和气味环境,这时,昌潍医学院的姚教授开始给大家讲解。姚教授首先拿起一个盛着小孩头颅的玻璃瓶向大家说:“今天大家想看的就是这东西。这些东西接触多了,自然也就不觉得奇怪,不觉得神密,更不觉得可怕了。”姚教授按照我们预先联系的要求,向同学们讲了人脑的各部构造,人脑各个部分的功能,什么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人阶级的典范、“铁人”王进喜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喷油。”我想,这是对正确的“压力”观的形象、准确的表述。现在社会上为什么会出现不肯找活干、靠父母退休金过日子的“吃老”一族?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感受到或认识到生活的压力,觉得反正有人  相似文献   

19.
一个时期以来,在中学各科的教学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大概莫过于政治课了。当教师讲述某一正确的观点时,有些学生总是不大相信,或总是从反面去理解;没等你开口,他就先摆出一副反感的架势;你还未讲完某一道理,他就在下面显得不耐烦了,有时还会站起来与你乱争一气。于是有的教师就认为,现在的学生“逆反心理”太多了,真难弄。怎么办?一学期来,我在高三《政治常识》课的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一、努力创造师生之间良好的“教学心理场”。奥地利哲学家布贝尔说:“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政  相似文献   

20.
《新东方》2006,(2):30-30
德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汉波尔特访问美国总统杰斐逊时,在白宫的书桌上看到一张报纸,上面满是对总统的批评和攻击言论。他拿起报纸惊奇地对总统说:“为什么要让这种言论在报上发表呢?为什么不查禁这家报馆,或者至少要对编辑进行罚款?”杰斐逊笑着回答说:“朋友,把这份报纸放到你的口袋里带走吧。万一有人怀疑我们美国是否有言论自由,你可以把它拿出来给他们看,并且告诉他们你是在什么地方找到它的。”没有摩擦也就没有磨合,有了争论才会有高论。理解了这一点,领导才能够检视所有可能的回答,而不会认为员工的意见“不可能”、“幼稚”、“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