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田玉阁是十师一八三团十三连一名普通的女职工,她十年如一日,用爱照顾瘫痪的丈夫,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的责任,用泪水和汗水换来了今天幸福的生活,成为师、团场公认的好妻子。初识田玉阁是2002年在奎屯接车的路上,她和丈夫吕全忠带着四个孩子和简单的行李从河南来。刚来时,心中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期望,路途疲惫也没有挡住一家  相似文献   

2.
<正>6月27日清晨,尹平和往常一样,早早起床,煮好牛奶,蒸好馍馍,端到公公婆婆房内,将公公婆婆搀扶到桌前吃饭,然后服侍两位老人吃药。收拾利索,走出房间时,尹平已浑身湿透了。尹平照顾的这两位老人,  相似文献   

3.
这是发生在湖北省长阳县实验小学的一件真实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9月26日,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名单公布。我省的何艳和雷华宗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相似文献   

5.
6.
侯柱双 《当代党员》2011,(12):56-58
2011年暑假,奉节县兴隆镇川鄂村。“玩老鹰抓小鸡了!”一位50多岁、身体消瘦的男子,不停地挥动着左手保护“小鸡”。  相似文献   

7.
正我叫谭曙光,来自八师天筑建工集团。我生活在一个上有90多岁高龄的养父、下有两个可爱女儿的和谐美满的大家庭。在我和妻子共同生活的30多年中,先后赡养了4位患有精神分裂症和瘫痪的老人。在患难与共的岁月中,我们只有一个坚定信念,那就是用爱呵护这个家,才能撑起一片晴朗的"天"。1983年,我的岳父母先后瘫痪在床,我和爱人王桂玲商量后,毅然把老人接到了自己家中。为了更好地照顾4位老人,我和妻子就对照书本自  相似文献   

8.
正家,是我们向往的地方;家,是我们累了想要歇脚的地方;家,是我们无怨无悔为之奋斗的地方。每天,从家到单位,再从单位到家,两点一线的生活,如同钟摆,周而复始。潜移默化中,家和单位的界限开始模糊,不知何时起,我们工作的地方——电厂的集控室,成了我们另外的一个家。其实,这个"家",家的味道无处不在。有冰箱,有洗衣机,有微  相似文献   

9.
10.
正在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佛山村,有这样一位不平凡的妇女:20年来,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八口老弱病残之家,用常人无法想象的辛酸与坚忍,演绎着感人至深的孝老爱亲故事,书写着人间大爱。她是一名平凡的农村留守妇女,却闪耀着不平凡的人性光芒。她就是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模范、共产党员王峥嵘。  相似文献   

11.
走进农四师六十七团姜金新的家中,映入笔者眼帘的是一套40多平方米的土木房子,房间打扫得干净整洁,卧室一张旧沙发上坐着姜金新老人93岁高龄的老母亲沈阿秀,整齐的柴火垛,干净整洁的家具,透露出这个家庭的和谐生活。  相似文献   

12.
<正>"阿杰,这些年苦了你了,可我的身体却这么不争气啊,要是有来生,我一定……"10月1日晚上,在农八师一二一团利民路社区13号小区的一间普通住户里,年轻的妻子郭丽用仅剩的左手捶打着自己因患病瘫痪在床的身体,哽咽着对照顾自己吃饭的丈夫说。谭杰、郭丽夫妇是一二一团利民路社区的居民,他俩都是炮台联合加工厂职工。1981年,谭杰与郭丽喜结连理,婚后,小夫妻俩互敬互爱,感情笃深。一年后有了  相似文献   

13.
《江淮》2008,(6)
芜湖市火龙岗镇普通农民薛洪梅20年来先后收养了4个弃儿、流浪儿,并帮助一批改造后的"两劳人员"解决工作;广德县13岁少女陈宗静每天早晚接送残疾的母亲上下班,用稚嫩的双手撑起爱的蓝天;六安市叶集实验区皖源酒厂厂长徐莉几年来资助215名贫困孩子返校读书,光荣当选为"中国百名优秀母亲";淮南市谢家集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广德28年如一日默默照顾一位非亲非故的老人,直至老人入土为安;休宁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胡前进因公殉职后,上万名市民自发含泪为他送行。安徽因他们而感动!感动产生力量,感动产生精神,感动产生魅力。他们给无助者以信心,给失望者以希望,给孤独者以温暖,给弱势者以力量,给人们生命以不可或缺的春天,给社会生活以最美的风景……  相似文献   

14.
"柴妈妈,三年来您教我学会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会用您给予我的爱战胜一切挫折和失败。"这是一名走出教养所的孩子,写给北京未成年劳教所一大队副大队长柴国红信中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凤龙村有一个特困残疾人家庭,在这个家庭遭受不幸后,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61个县市的3100名热心群众伸出了温暖之手。这个催人泪下的真情故事闪烁出的爱心之光,是那么地震撼人心……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51岁的郑世银,1987年带着妻儿从重庆开县来到新疆,在喀什市一个体砖厂打工,后来老板把工钱卷跑了,他白干了几年。1990年春,郑世银从喀什来到二团,在建安公司当了一名建筑工人。1996年郑世银和妻子调到该团八连承包土地。家里的经济条件虽不是很富足,一家人平平淡淡地生活倒也其乐融融。但是命运总是捉弄人,2010年5月中旬,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瞬间打破了郑世银一家平静的生活,不幸的事情接蹱而来。  相似文献   

17.
正她双腿残疾不能独立行走,在孩子幼小需要关爱的时候丈夫离家出走,就是这样一个命运多舛的女人,硬是凭着自己不屈不挠的刚强性格和一双勤劳的双手撑起了一个家的幸福……她就是七师一二九团社区"好母亲"崔小琴。崔小琴从出生就先天性双腿残疾,导致她要依靠双拐才能行走。小时候,看着同龄的孩子都能够愉快地奔跑玩耍,她心里总是很羡慕。也许是由于自己身体有缺陷,使她养成了乐观向上的性格。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崔小琴顺利地完成了初中学业,毕业后,由于她双腿有残疾,劳动  相似文献   

18.
米娜瓦尔,维吾尔语意是“优秀”。然而米娜瓦尔却是一个残疾的汉族女孩,撑起米娜瓦尔生命风帆的是吐尔洪夫妻。 应当说,米娜瓦尔的生日是2003年3月21日,吐尔洪抱她的那天。 那天早晨,一位维吾尔族老大娘在路边捡到一个汉族女弃婴,吐尔洪和路人围着看到这个女婴骨瘦如柴,胳膊还没大人的指头粗,头上布满针眼,额头滚烫,呼吸困难,然而两只圆而又大的眼睛,仿佛在诉说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大家还发现女婴嗓子眼里没有小舌头!是个哑女婴,这可能是米娜瓦尔被其父母遗弃的原因。没有人  相似文献   

19.
《党员文摘》2006,(5):F0002-F0002
2005年12月7日.是重庆黔江小女孩倪东艳8岁的生日。可这天早上.父亲仅仅说了句“照顾好妈妈”后,就停止了呼吸.小东艳从此就开始了独自照顾智障瘫痪母亲的艰苦生活。照片中的家简陋而昏暗.她就将作业拿到灶前.一边烧柴火做饭.一边借着火光做作业。曾经有好心人提出要收养这个可怜的孩子,小东艳却回绝了,因为她舍不得丢下智障的母亲。  相似文献   

20.
正驻村一年多以来,在千方百计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最让我放心不下的便是村里的留守儿童。2014年2月,我在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且身体状况差,加之兄弟姊妹多,家里日常生活开销早已入不敷出的刘芷凝(化名),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打算放弃学业外出务工。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主动找到刘芷凝,提出每月给她100元生活补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