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浙江省全面开展新家庭计划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社区生育文化的 建设与发展。这一宏观层面上的政府行为,将新生育文化直接渗 透到微观的家庭机制中;通过家庭(社会细胞)的内在变化,推动 微观个体的进步与发展,并借助各邻近个体(家庭)之间存在着的 互助性、攀比性与趋同性等特质,引发中观层面(社区)中众多家 庭的类化发展,最终推进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一种从宏观 上着眼、布局,微观上实施、突破,在中观上取得区域性、集群性成 效,最终又依托各个中观层面的横链式类化发展,实现宏观整体 (社会)全面进步的科学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2.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讲好中国的故事,关键在中共党史学科的创新发展。“学科”是知识生产现代化、专业化与规模化的产物,既担负着知识社会化的教育功能,也是制度化实施知识创新的现代形态。能否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取决于学科建设理论的科学性,建基于某一认识领域的学科化过程。众所周知,党史研究一直以来面临学科性质、学科归属、学科理论等方面的广泛争议,严重制约着党史研究资政育人功能的实现。以往相关探讨主要聚焦于政治层面的学科功能、制度层面的学科划分与实践层面的学科困境,对于学科建设理论的研究最为薄弱,而学科建设理论是党史学科化实践的逻辑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命题,对于探讨新时代党史学科建设理论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求构建社会主义性质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作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体,必然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打造与引领。在青少年理解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上应该在宏观层面上加强意识形态的引领与掌控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在中观层面上加强价值观的教育和构建,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微观层面上加强思想信念教育,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新形式,使青少年从内心深处领会、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社会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在结构意义上将社会理解为一种在矛盾运动作用下不断变化与发展的有机的整体构成物.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在关于社会结构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实践发展以及现实运动等诸多层面上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使社会结构这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获得新的内涵和形式,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需要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区域协调发展观,深刻揭示了一国之内区域分工与区域协作的原理,为人类社会均衡配置各种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地域融合,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理论来源和实践方法。归根到底,公平的观点和效率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区域协调思想的理论根基。在当代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呈现出三种实践模式:宏观模式、中观模式和微观模式,这三种模式都是马克思主义区域协调思想的运用和深化。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区域协调发展观,深刻揭示了一国之内区域分工与区域协作的原理,为人类社会均衡配置各种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地域融合,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理论来源和实践方法.归根到底,公平的观点和效率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区域协调思想的理论根基.在当代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呈现出三种实践模式:宏观模式、中观模式和微观模式,这三种模式都是马克思主义区域协调思想的运用和深化.  相似文献   

7.
谭德宇 《学习论坛》2006,22(12):64-67
没有正确的农民观,中国的农民问题就解决不好。而能否成功解决这一问题,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农民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农民观。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农民观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农民观中国化的实践总结和理论结晶,对于科学地指导中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以往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实践首先看成是认识论意义上的实践,由此科学地阐明了实践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揭示了认识的发生、发展的辩证过程。在认识论层面上的实践可以称为社会实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当前中小学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抓住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进一步推进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促进教育工作不断迎接挑战,实现新跨越。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认为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不断研究探讨教育工作如何科学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与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任务,必然要求推动具有深厚价值底蕴与明确价值需要的网络文明的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明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网络文明的价值意蕴,根植于中国文化的价值积淀之中,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共产党奋斗实践之中,生成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世情、国情、党情的科学判断之中。网络文明建设的价值主体是多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者、建设者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根本取向是整体的,覆盖整个国家层面、社会层面直至个人层面。实现社会主义网络文明的价值意蕴,要加强制度法规建设,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高社会的整体文明水平。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各国实践和时代发展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根本途径和主要形式。马克思主义和实践结合的有效形式,既是马克思主义充分发挥指导实践的根本形式,也是实践选择和应用理论指导的主要形式,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形式。选择最好的形式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最佳结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基本路径上,体现为由政治认可向社会实现逐步推进和深入;在具体状态上,既体现为接受层面的大众化,又体现为创造层面的大众化;其基础和保证,则在于不断地以改革发展成效惠及全民和以强有力的思维逻辑说服人.三重视角的透视,对于科学把握和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建党90年来党的指导思想随着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不断创新发展,积累了许多丰富而又宝贵的经验: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进一步提高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水平;始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对于汲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教训,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的内涵丰富,涉及微观、中观、宏观多个层面,应从经济时代的发展中客观地把握。其中,微观层面的内容包括生产者行为和消费者行为的知识化,这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和逻辑起点。中观层面主要表现为高技术产业和知识产业的崛起,这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支柱。宏观经济运行的知识化、智能化是知识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我国的绿色治理不同于西方国家以社会生态化为核心的绿色政治,它凸显着社会生态化与政治生态化的双重意蕴,需要宏观价值引导、中观制度落实及微观行动实践三个维度的支撑。以绿色治理理念纳入顶层设计实现宏观避险,以完善现代化治理制度体系实现中观着力,以创新基层绿色治理模式实现微观搞活,以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构建绿色治理生态的突破口,以容错纠错机制作为绿色治理的保障机制,是新时代我国探索绿色发展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从规律层面认真总结建国以来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历史经验,对于新世纪党长期有效执政,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回顾党执政的历史和实践,执政的主要历史经验可以概括为六点。一、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主导的意识形态,是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政党的旗帜和灵魂。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原则建立起来的,其价值取向决…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议革所以是长期的,首先是因为改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范畴。各门科学都有各自特有的范畴,所谓范畴,就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规律的思维形式,又是转过来进一步认识世界和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作为马克思主义一门独立科学的科学社会主义,当然也有它自己特有的范畴,例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如此等等,都是对社会主义的一般科学认识,都是指导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背景、内涵及创新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面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 ,不仅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而且对于实现“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不仅体现在正确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而且体现在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六大,以前所未有的理论勇气,对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和全面的探索,提出了许多理论性、前瞻性、指导性都比较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概括,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指导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强大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20.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经验,也是我们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和开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的伟大法宝。我们不仅要用科学的态度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经典社会主义理论,更重要的是学习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的经验和本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