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在清代开垦土地过程中出现的所谓“大租”、“官大租”与“番大租”,是怎样形成的,产生过什么作用,与大陆土地制度有何不同,垦户与佃丁之间存在什么一种关系,性质如何,特点怎样等等,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过去台湾学术界通行所谓“庄园说”,如东嘉生《台湾经济史研究》说:“王公豪族在庄园的上层建筑,南部的庄头为王公,中北部的庄头为豪族……南部庄园有庄头和庄丁(佃户),中北部庄园有庄头(大租户)、庄丁(佃户即小租户)和佃人。他们从事庄园的管理和耕种,佃户是通过土地  相似文献   

2.
李颖  王尊旺 《求索》2011,(12):241-244
清代台湾原住民政策主要包括设立理番同知、实施通事制度、推行教化政策、实行封山禁垦制度等。清代台湾的原住民政策,深刻地影响到原住民的生产领域和精神世界。同时,该政策对促进台湾的民族团结和加速台湾开发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清统一台湾期间,随着台湾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清政府注意力的转移,其治台政策也有一个沿革的过程。从根本上讲,清代台湾原住民政策是从属于整个治台政策的,它是清政府治台政治、经济、教化政策在理番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发展科技是台湾经济开发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开发的各个时期,科技发展的目标、政策虽各有差异,但总的趋势是经济与科技的结合度日益提高,特别8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对科技开发更为重视,认为科技振兴“决定未来之命运”。其实,台湾的科技政策,既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也有因经济自身问题带来的种种弊病,发展潜力受到极大限制。对此,务必进行全而的分析与客观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清代离职官僚社会活动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不少人通过科举、捐纳、保荐、恩荫等方式进入官场,同时也有一批批当权者由于种种原因退出政界。作为曾经具有临民责任的特权阶层,还乡之后,他们主要从事什么活动,其社会作用如何,封建政府对他们有何要求?笔者欲就此作一探讨。 一 清代官僚的离职形式 官员在什么情况下结束其政治生涯,清政府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特别是没有比较具体的年龄标准。《大清会典事例》中有每隔三年对任职于中央和地方的官员进行一次考核,其中“年老有疾者致仕”的条文。然而究竟什么年龄是“年老”,不得而知。实际上,官员何时离职完全取决于中央乃至皇帝。从清代众多官僚的经历中,我们将其离职形式归纳为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5.
清代蒙古社会僧侣贵族的产生,主要有蒙古王公贵族出家为僧、西藏高僧活佛转世以及中央政府册封等,这三种途径既相互交织,又各具特色。僧侣贵族的形成,不仅改变了蒙古的社会结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蒙古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台湾少数民族的民族识别与族属来源历来为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台湾省的少数民族并非一种,至少有素雅族、布农族、排湾族、卑南族、赛夏族、曹族(邵族)、阿美族、鲁凯族、雅美族等,他们中的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等源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百越民族,其他民族则与马来人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国民政府接收台湾的策略、准备及台湾光复后实行的制度,学术界已有诸多论述,而关于台湾光复前设立的一个重要机构——台湾调查委员会,研究似未见充分.本文拟对其设立、工作、成效及缺陷作较为全面、详细的论述,并以台湾调查委员会为例,评析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准备工作及对台政策之得失.  相似文献   

8.
9.
《台声》2017,(10)
<正>制艺又称制义、时文、四书文、八比文等。制艺写作是清代科举制度规定的考试项目。"士既无不出身于科举,既无不能为制艺。"清代"出身于科举"的台湾文人留存的制艺作品相当多,并有制艺作家和制艺作品达到全国一流的水平。卢前(冀野)《八股文小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5月版)据清人梁  相似文献   

10.
清代台湾的大地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祖基 《台声》2000,(8):40-41
1999年9月21日凌晨 ,我国台湾省中部发生了百年罕见的大地震 ,造成大量建筑物倒塌 ,人员死亡2000多人的惨剧 ,其经济损失估计高达数千亿元新台币 ,其后南部嘉义地区也发生了几次地震。台湾地处环太平洋板块西部岛弧地震带上 ,由于地壳活动的原因 ,岛上的地震历来就比较频繁 ,仅1951年以来就发生过5次6.5级以上的强烈地震 (不包括今年 ) ,每次都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在以往的历史上台湾也是地震的多发区 ,古代地方文献中保留了不少相关的记载 ,为我们研究台湾地震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兹把古籍中…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3,(10):43-45
据《集美大学学报》刊载,有关清代台湾进上,黄典权、林文龙列有31人,汪毅夫列有32人,均未能爆台湾进士的全貌。通过文献考订,综合各家的统计标准,清代台湾进士的总人数应该是33人。  相似文献   

12.
清代台湾少数民族特有的酒文化现象 ,不仅彰显了其浓厚的文化习俗特色 ,显示出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低下 ,同时也反映了移民与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 ,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汉番共同开发台湾的历史业绩。  相似文献   

13.
清代前期的台湾是一个移民社会,闽粤一带的流民大量涌入台湾,其中有不少游民。人数众多的游民阶层成为当时台湾社会结构的一个特点。游民阶层在社会中处于什么地位,他们对台湾的开发和社会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在台湾和日本的史学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图对游民阶层作比较全面的考察,从游民的概念、来源、  相似文献   

14.
(一)所谓阄书,就是分家文书。在分家时,将财产按照继承人数,“准情酌理”“肥瘦搭配公平”均分,作成一阄一阄的,然后“同堂焚香告祖,序次拈阄”,拈到的即为继承到的财产,各继承人“各照阄内掌管”,因此叫阄书。现在所见到的  相似文献   

15.
施飞 《统一论坛》2001,(6):57-60
清初的台湾,地广人稀,存在大量尚未开垦的土地,吸引着大批大陆移民蜂拥而至,因此台湾遂成为移民的天堂。在此汹涌的移民潮中,占绝大多数的是单身男性,女性极少,这种男多女少的局面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后期,随着清政府政策的改变以及人口自身的发展才逐渐得到改变,男女性别比例逐渐  相似文献   

16.
<正>清乾隆二年(1737年),侍郎吴金提出台湾建省之议,在朝中并未引起太大反响并很快被否决。然而,这是史籍对台湾建省最早的记载,也是当时有识之士对台湾的思考。此后,这一议题被不断提出并以不同方式实践。嘉庆十一年(1806年),将军、总督、巡抚及水陆两提督巡查台湾;光绪元年(1875年),闽抚"冬春驻台,夏秋驻省"制确立,台湾建省再次提出及正式设省。这是清政府对台湾的认识过程,体现了台湾的重要性。一、礼部侍郎吴金首次提出台湾建省  相似文献   

17.
在台湾经济史上,合股经营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组织形式。日据初期的“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曾对台湾民间的合股经营作过调查,收集了许多与此相关的契约文书等原始资料,并在《台湾私法》一书中作了专门介绍。本文拟在此基础上,对清代台湾的合股经营作一初步的考察,进而分析其社会性质及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清代台湾的义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台湾移民社会中,每当发生农民起义或游民暴动,民间就会出现一种和它们相对抗的社会力量——“义民”。清朝皇帝曾经颁发“褒忠”“旌义”的匾额,表彰义民协助官军镇压“乱民”的“义行”。社会上也建起了义民庙以表示对死去的义民的崇敬。可是后来,当人们肯定那些反抗官府的“民变”时,对于“依附官府镇压起义”的义民就会持否定的态度。近年来台湾史学界有人做翻案文章,认为义民是针对游民(罗汉脚)对社会的破坏  相似文献   

19.
清代后期编选唐宋词之特点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后期选唐宋词之风甚盛,其选词范式与前期大为异趣:后期唐宋词选本偏于精选细论,选家的理论批评意识较强,词论型词选渐成词坛主流;就操选政者的身份、编撰态度,以及选本中体现出的对唐宋词的校勘、考订等方面,无不显示出更为学术化的特征;此外,后期选本更加注重读者之接受状况,选家十分重视以选本向学词之人开示门径,度人金针。这一论题对于从选本之角度考察唐宋词在清代的接受状况,以及研究清代词学论题皆有裨益,对于今天的唐宋词选亦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台湾当局历来重视并大力扶植华侨、华文教育,一再强调“无侨教即无侨务”.由于历史的原因,菲律宾与台湾在政治上曾一度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台湾当局非常重视在菲律宾发展华文教育,视其为在亚洲国家的一个据点.本文试就台湾当局在菲律宾发展华文教育的演变、措施和特点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