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欣 《求索》2007,(9):174-176
西晋张华所撰《博物志》突破《山海经》只记殊方异物的局限,形成包罗地理知识、历史传说、文物考证等多种内容的博杂体式。笔者认为这种小说体式的产生与地理博物学的发展、汉晋之间的博学风气以及张华自身的人生经历均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史明文 《前沿》2011,(4):12-14,63
《物候志》是《新疆图志》的一部分,其作者虽为王树枏,但本文通过考察其稿本及资料来源,认为《物候志》是在张应选《新疆全省物候表》的基础上撰写而成,对研究《新疆图志》的编纂颇有意义。《物候志》的版本流传较为复杂,本文把其梳理为《新疆图志》本和《新疆小正》本两个系统,并详述其版本信息。  相似文献   

3.
明末宦官刘若愚效太史公司马迁之榜样,发愤著书,用13年时间陆续写成一部颇具特色的明代杂史——《酌中志》,给后人留下了明末宫廷政治生活的实态和许多鲜为人知的宫廷逸事。本文对刘若愚的生平做扼要考证,重点探讨《酌中志》的成书过程、版本及其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4.
5.
邵艾青 《淮海论坛》2006,(4):9-9,12
《共产党宣言》读书活动是这次青干班研究式教学的一个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十几年来第一次重返我校主体班课堂。作为担任导读任务的教员,在与学员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对几个相关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7.
沈丹 《传承》2010,(36):158-159
目录的传录体是目录学中解题目录的一种方式,南齐王俭在编《七志》时首创此种目录体例,即通过介绍作者生平,力图让人们通过了解作者去了解文献内容及考证文献。这种传录体是刘向在叙录体中推论其生平的扩展并独立形成的我国古代传录体体例。  相似文献   

8.
读书苦乐     
杨绛 《创造》2006,(6):110-110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  相似文献   

9.
读书偶得     
容颜出众的女子,总容易招致别人的爱慕,而另一方面,招惹流言的程度也大抵相仿。这很像桃花。大概没有哪一种花会如桃花如此之多地得到宠爱怜惜,也不会如桃花如此之多地受到诋毁谗言。  相似文献   

10.
罗效贞 《今日民族》2011,(12):50-52
《云南志》共有十卷,记录了云南界内途程、山川江源、六诏:名类、六赕、云南城镇、云南管内物产、蛮夷风俗等。较为全面准确地展现了唐代中晚期南诏境内自然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物产等诸多方面的情况,内容翔实丰富、全面客观,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读书三咏     
杨霜 《人大论坛》2012,(6):56-56
读《红楼梦》 千古一场《红楼梦》,同辉日月映苍穹。花开花落巷陌旁,朝兴朝亡大江东。儿女情长气如兰,文魁魄落志犹宏。道尽古今沧桑事,谁云作者是痴翁?长恨半卷埋尘埃,黄叶村头憾无穷。残梦堪如维娜斯,空留浩叹怅秋风。  相似文献   

12.
余昂 《中国保安》2012,(19):52-52
一抹书香,一杯花茶,蕴含着大千世界,五彩人生。惬意的生活本不过如此,因为这真实地还原了生活的本质。读书与品茶一样,只有在慢慢交流中才能品味到妙处,感受到精髓。  相似文献   

13.
读书偶感     
偶翻《道德经》.便去查阅老子的资料,可遗憾的是,老子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两大哲学流派之一道家的鼻祖,其身世、生平事迹,远在汉代司马迁那里就已经很茫然了。《史记-老子列传》为他作了一个四百多字的传记.而且其中有许多揣测性的词语.所以对老子的生平后人只能知其大概。书店里有关老子的传记也只能是带有演义性的传奇了。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中央电视台录制了郑和下西洋的电视剧。但,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日志,  相似文献   

14.
读书这件事像很多美好的事一样。总是会让得其三昧、乐在其中的人们深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总是喜不自禁地想向人“布道”,希望他们能够了解,能够分享。  相似文献   

15.
读书偶感     
黄桂宁 《今日广西》2008,(22):77-77
窗外,雨声浙淅沥沥,翠竹让清风抚弄得低头摇曳。我坐在桌前信手拿起蓝天出版社出版的《论语》随意浏览起来。一幅古朴雅致的夫子讲学图首先映入了眼帘,图中“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字迹似乎散发出淡淡的墨香。从扉页一直往下看,无尽的阅读乐趣弥漫于国学经典名著之中。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家里穷,吃穿用都常常难以为继,哪来闲钱买书?记得那时只借读过《艳阳天》、《金光大道》、《林海雪原》、《第二次握手》等寥寥几本课外书,诸如《红楼梦》、《西游记》、《金瓶梅》、《乱世佳人》等中外文学名著,都是在参加工作若干年后,逐渐问津的。不过,如此浅薄的文学阅历,加上颇低的学历,反倒成为我发奋读书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李璐 《理论月刊》2007,(11):125-127
佛教曾对于中国文学产生过巨大影响,而《维摩诘经》作为魏晋时代翻译佛经的典范之作,其文学影响力更是不可忽视。尤其是六朝志怪作品,深受《维摩诘经》中佛教教义、文学手法之影响;而其作者亦深受经文中佛家处世态度之感染,使得六朝志怪蕴涵浓厚的佛教气息。  相似文献   

18.
读书的境界     
周高 《群众》2014,(4):66-67
<正>书中有境界,读书亦有境界。多年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工作多么忙,总要挤出时间来读书。读书使我体会读破万卷书、行遍万里路的壮怀激烈,领悟笔底有惊雷、书中藏日月的海阔天空,收获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的磅礴娟秀,流连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的沧桑隽永。  相似文献   

19.
孙鹏 《长江论坛》2013,(4):73-77
江苏茅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是茅山宗的活动中心,是道教的“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历代高道把茅山作为养生修道、隐居炼丹的场所有其客观的原因。据《茅山志》记载,神灵仙真的“三宫五府”建立在茅山“仙洞”之内,这体现出道教文化逍遥齐物、道通为一的思想;茅山“仙洞”幽深阴凉的环境与道教贵阴尚柔的思想一致;茅山“仙洞”的神仙传说影射出道教对修道理想和现实社会的态度;历代高道隐居茅山“仙洞”养生修道,反映出他们主张远离世俗、保真养气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张尚英  ;舒大刚 《求索》2007,(7):199-203
宋代《春秋》学文献数量众多反映了宋代《春秋》学的繁荣及其在整个《春秋》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种类分布则展现了宋代《春秋》学讲求会通,注重义理、疑古惑经以及开拓创新的时代特色;时间分布、地域分布则分别展示了宋代《春秋》学发展的阶段性、地域不平衡性,共同揭示了其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