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监狱改造罪犯的目标是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罪犯是初次社会化失败的人。监狱对罪犯的矫正和重塑是对罪犯进行再社会化的过程。公民教育是对罪犯实施再社会化的可供选择的路径。对罪犯公民教育在方案设计上,可围绕遵纪守法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家社会教育、科学理性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抵御诱惑防范重犯教育、重建生活技能教育等八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罪犯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 ,是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高发群体。开展罪犯心理健康教育是稳定罪犯改造情绪和监狱改造秩序的需要 ;是提高罪犯素质 ,适应再社会化后的需要。《罪犯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实施的研究与实验》采用“质的研究”方法 ,从理论上着重研究罪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罪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从实践上着重探索罪犯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实施的方法、途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3.
劳动改造社会化可以满足监狱工作进一步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监禁刑所固有的缺陷,使罪犯的劳动改造进一步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使劳动改造的诸多资源得以有效整合并发挥作用,扩大了社会监督,促进了对罪犯合法权益的监护。但是目前的劳动与改造在社会化初衷与目标上走向了背离,我们应当从观念、体制和运作方面采取有效对策,确保劳动应有的改造效能。  相似文献   

4.
《行刑与罪犯矫治社会化研究》一书,对行刑社会化问题进行了全面而又系统的研究。就行刑社会化的本质意义而言,是要动用社会资源共同融入罪犯的矫治之中,体现的是人文精神,是社会公众对于罪犯的关注和尊重。行刑社会化狱内模式的核心问题是监狱如何运用社会资源为罪犯的矫治服务并促进罪犯矫治工作。狱外模式论主要是对社区矫正制度、出狱保护制度等行刑社会化的社会模式的研究。改革与价值论是行刑社会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构建完善的刑事法律体系,推进行刑一体化;确立现代化的监狱行刑观念;纯化监狱职能等内容。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行刑社会化是现代刑罚对犯罪的宽容,是现代社会对犯罪人的宽容。因此,宽容性是行刑社会化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5.
论以德治监     
以德治监是以德治国思想在我国监狱工作中的具体贯彻和实施,是当前我国监狱全面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迫切需要。坚持以德治监对促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监狱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德治监与依法治监是一种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德治监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树立良好的监狱党风、政风、警风;培植良好的罪犯改造风气,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大力提高监狱人民警察和罪犯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以及弘扬监狱的真善美,体现监狱的进步、人道与文明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秩序的稳定,惩罚改造罪犯,从根本上减少社会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是监狱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能所在。为了更好的发挥这一职能,在监狱管理工作中,必须做到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三化共同作用于监狱工作,是新形势下培养守法公民,提高罪犯改造质量,构建和谐监狱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7.
生活在文明世界,不可避免要受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作用,诸如家庭、学校、社会……,常人如此,罪犯也不例外。自进入监狱(劳改队)罪犯即开始自己的改造生涯。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无论是“负隅顽抗,破罐子破摔”,还是“踏实改造,重塑自我”;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罪犯总必然会受制于一些客观的环境因素。一般来说,罪犯在改造中面临的三个社圈,就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改造道路和改造方向。  相似文献   

8.
习艺劳动的“三化”建设是未成年犯管教的全面推进“三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阵地。习艺劳动的“三化”建设中,法制化建设是根本保障,科学化是提高监狱工作效能和整体水平的根本途径,社会化是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监狱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罪犯教育工作在我国罪犯改造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但是,关于“罪犯教育”是否具有“惩罚性”,一直存有争议。有人认为,教育改造对于罪犯而言,具有“强制性、痛苦性和不可选择性”,是教育改造具有“惩罚性”的表现。而惩罚从其本质意义上讲,具有报应和威慑的价值取向,而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具有善质性,目的不是为了让罪犯产生痛苦,而是使其发生改变,得到矫正,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0.
监狱工作社会化的法学与实践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现代法学理论,今日之刑罚执行已不应再仅是纯粹地对罪犯实施惩罚,而是要在惩罚基础上,通过各种行刑矫正措施的落实,"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使其能顺利地以健全健康的人格回归社会。监狱工作社会化,将通过重整司法资源和社会资源配置,全面发挥刑罚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之功效,实现罪犯经过改造由犯罪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刑罚执行终极目标,它既是对传统行刑方式的一种更新改革,也是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的表现形式和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关系公安工作全局。以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公安工作,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八种意识:强化高举旗帜意识、科学发展意识、历史方位意识、服务大局意识、民生为先意识、基层基础意识、改革创新意识和队伍建设意识。  相似文献   

12.
《生活》周刊是20世纪初在城市青年中享有盛誉的综合性进步刊物。作为一份面向都市青年的杂志,它好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当时都市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众生百态及其种种苦痛艰辛;同时也推动着当时都市青年社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发展地方政府执行性机构是世界范围内行政改革的一个潮流所向。发展执行性机构对实现政府职能社会化,从“部门行政”走向“公共行政”,提高政府管理绩效和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代中国,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化程度较高的行业社团已经成为共识。但众多观念和制度障碍使得行业社团的社会化进程困难重重。中国行业社团究竟走哪条路,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和最有效的方式实现其社会化进程。社团社会化的路径选择需要从中国行业社团发展的大环境出发,只有适合国情,才具可操作意义。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社团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社团社会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路径应该是立体的、综合的、非均衡的、滚动式的发展过程。社团社会化的内容包罗万象,只有找准切入点才能事半功倍,而借鉴现代企业制度,构建行业社团的法人治理结构将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增强我国高校的办学活力,改革的实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高校后勤领域的体现,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高校后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自觉的最伟大成果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以解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内在的执政文化自觉的逻辑结构:邓小平理论实现了执政文化形态自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执政文化主体自觉,科学发展观实现了执政文化内涵自觉。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教园区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及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高校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特点,探索多种共青团工作进学生公寓的模式及有效的工作载体,开创了学生团建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成为高等学校改革中一个势在必行的趋势.高等学校应认清形势,提高认识,积极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  相似文献   

19.
司法合法性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合法性是指公民因为司法本身是公正、廉价、高效的,它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公民的权益而产生的对司法的忠诚和自愿服从。司法的合法性基础和来源包括意识形态、结构、个人品质和司法的有效性。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司法潜伏着多种合法性危机的诱因,故巩固司法的合法性地位是我国司法改革的根本任务。我国的司法改革应以公民为主导力量,以公正、廉价和效率为其价值评价标准,同时要从意识形态、结构、个人品质和司法的有效性四个方面致力。  相似文献   

20.
母亲群体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全民的素质 ,直接决定我们民族社会化的进程和质量 ,因而提高母亲的群体素质势在必行。可以通过创建“母亲群体素质工程”、认真实施义务教育、办好妇女培训班和母亲学校等来提高母亲群体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