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宗族势力对农村村民自治权力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国农村村民委员会直选中,宗族势力的影响不可小视,它给村民自治带来诸多消极影响,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宗族势力及影响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制度,同时在管控宗族势力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当前,宗族势力影响村民自治仍然存在,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村民自治作为农村基层治理基本方式,核心是村委会选举和村委会履行职能。消除宗族势力对村民自治负面影响,必须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村民自治法律制度入手,固牢根本,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村民自治面临的障碍和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研究。全文分《上篇——障碍论》和《下篇——对策论》两部分。本期发的《上篇——障碍论》对村民自治面临的障碍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 ,村民自治面临的障碍主要有历史遗留的障碍和现实存在的障碍。历史遗留的障碍表现有 :长期封建专制统治形成的障碍、封建宗法传统的障碍、专制法制传统的障碍、旧式自治传统的障碍。现实存在的障碍表现有 :观念上的障碍、体制上的障碍、村民自治制度本身缺陷的障碍、立法缺陷的障碍。作者对这些障碍的成因和危害作了相当程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民自治作为我国法律确认的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种制度安排,在现实运行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乡镇政府侵权越位,党支部行政化倾向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从根本抓起,明确《村委会组织法》细则,制定新的《村民自治法》,给予其法制保障;发展村庄的集体经济,夯实其物质条件;加强村庄的教育工作,提高村民的政治文化素质,奠定其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形式。在村民自治飞速发展的同时,受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地区村委会的运行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本文运用政治系统模型分析中国村民自治的运行过程,以期推动村民自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中国乡村治理实践中,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原因,理想的"村民自治"往往会嬗变为诸多典型的变体形式,且它们的成长空间都十分有限。本文基于对湘北S村的村治调查发现,建立在权力资源弥散性分布基础上的"村务共治"是村民自治的一种"非典型"嬗变。它突出地表现为拥有多重身份的村干部经常面临多重交叉压力,村级权力结构组成的多元化等。在特定条件下,这种"村务共治"可能成长为村级治理的一种"善治"形式。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成功实验,更是推进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它对于保证农民群众当家作主、密切干群关系、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目前现状看,离初衷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本文以平度为个案,调研发现了村民自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总结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提高村民民主意识,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的程序,抓好村级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进一步理顺镇村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8.
葛伟  苑野 《理论前沿》2004,(18):44-45
村民自治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然而仍存在很多问题。村民自治机制运行的政治阻力主要包括民主意识的贫乏、政治行为的失范、乡村社会分层迟缓等因素。本文对此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构筑村民自治之路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关注、支持和配合。  相似文献   

10.
自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以来,村民自治在全国普遍推行,并得到了蓬勃发展。然而,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农村精英大量流失,村民自治开始受到影响。近年来由于取消农业税以后,村民自治中存在着一些分歧和冲突,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得以突破,以期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政治体制的伟大创新。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村民自治制度以来,农村的经济状况、社会事业得到了空前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其成效显著。然而,它的推行给基层民主化进程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与农村传统观念、传统习惯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本文主要从多种角度去理解村民自治,对村民自治的进程和成效做了阐述,并对村民自治过程中的问题做了详细分析,最后对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要求把乡村治理好,然而,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却出现了乡村关系不顺的现象,乡镇政府干预村民自治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乡村治理的成效。因此,必须理顺现行乡村关系,健全相关的制度体系,转变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的观念,改革现行政绩考核机制,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村民委员会定位、村民会议的地位、民主选举的操作性、民主监督的形式以及侵犯自治权利的法律责任及其救济途径五个方面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立法缺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以期对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成熟和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对北京市远近郊区五个农村社区村委会的调研说明,经济发展和民主意识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条件。经济层面主要在于集体经济所有制、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三个方面,经济的独立性决定了村民自治的必要性;意识层面则由于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民的生产方式、二元化的户籍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使村民在心理上具有强烈的自治意识和要求,村民自治的组织体制和运作机制包括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前者指村民自治的组织体系,后者则是以“四个民主”为基础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视角,研究村民自治问题是近三年来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村民自治的重大意义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研究,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成因研究,深化村民自治的对策研究,关于村民自治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证研究等,且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在新形势下,加强开展村民自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证比较研究,村民自治中的"两委关系"研究和制度创新,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研究等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当前村民自治遭遇的难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推进过程中,村民自治遭遇到的五大干扰因素,它们阻碍甚至破坏《村组法》的贯彻实施。因此应当正视现实,不断完善我国村民自治的法律法规,创新农民公共参与渠道,让其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以实现农民群众的民主自治权利。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主体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村民自治是一种权利自治,村民自治主体是自治权的享有主体,区别于村民自治法律关系主体。村民自治主体应当是作为个体的村民,而村民集体和村民委员会都不是自治的主体。在界定作为自治主体的村民时,除了有户籍和居所都在本村的以外,还有外来人员和外出人员两种特殊情况,在一定范围内,他们也可以成力自治主体。"户"作为一个特殊村民自治主体而存在,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村民自治制度的核心是重新构筑农村社区内的权力结构,使之由一元国家农村基层政权转变为一元村民自治权,并承担相应的功能,实现转型时期中国农村的再度整合。但是在苏南农村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实践偏离了制度运行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网络开辟了道德建设的广阔天地,为实现人们的道德自律提供了条件,能最大限度地实现道德建设工作的社会化;但网络会影响人们的政治立场取向,导致不道德行为和犯罪行为增多,使网络主体的隐私权无法得到保障,使社会、家庭亲情淡化.因此,必须从构建网络道德的指导思想、培养人们的网络道德自律行为、加强网络管理、完善网络法规等方面入手,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0.
当前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迅猛发展 ,这一方面给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飞跃发展的契机 ,另一方面也为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打开了方便之门 ;同时 ,在信息网络技术的冲击下 ,公安院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方式亦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 ,应尽快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教育手段、方式、内容和提高教育工作者科技素质等方面采取有效对策 ,从而真正实现科技强警的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