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未来家庭的伦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承宗 《湖湘论坛》2001,14(4):79-81
家庭伦理与其他社会伦理一样,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生活方式决定的。社会生活方式发展变化了,家庭伦理也必然或迟或早要发生变化。那么,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未来家庭生活将会如何变化 ?未来家庭伦理的模型会是什么 ?未来家庭伦理将会遇到哪些难题 ?一   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共同规律,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也有共同的指标。在今后的四、五十年里,我国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将逐渐接近西方发达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当前或今后所出现的家庭模式和家庭问题,可能会在我国产生或出现。然而,我们毕竟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民族传…  相似文献   

2.
读完这篇报道,感触最深是:有着极好心理天赋的刘天顺真的被环境、被其命运所扭曲。尽管“犯罪”的法律意义完全相同,但是,“犯罪人”与“犯罪心理”却有着各自形成的背景问题。刘天顺的犯罪心理问题显然是其成长环境出现较严重的缺陷使然。首先,特殊的历史背景——“文化大革命”给刘天顺的家庭带来了悲剧性的影响,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其家庭功能的异常,而人从出生至18岁正是其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这时期,人不仅在物质生活上相当依赖家庭,更重要的是其智力的开发、未来生活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也在这一阶段形成,还有人的未来生活中所必须必得的…  相似文献   

3.
社会机体由人构成,然而,长期以来,人并不直接依赖于社会生存,而是以家庭作为主要的人生庇护之地,身心寄托之所。尤其在漫长的小在经济社会中,家庭是重要的生产单位,也是人唯一的生活安全保障单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现代化工业的兴起,家庭的生产功能逐渐萎缩、消亡;与此同时,人们走出家庭,直接参与社会化生产,导致了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家庭的生活保障功能亦日益弱化。按照一般规律,社会化生产的发展程度与家庭功能的强弱应该成反比关系,人被推向社会的范围愈广,对家庭的依赖愈小,受社会保护的程度愈高。但是,在我国几十…  相似文献   

4.
在探讨如何借鉴西方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时,最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有两大问题,一个是在社会经济运行方面,四大经济主体——家庭、企业、银行、政府——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渠道;另一方面是西方国家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思路。让四大经济主体运转有序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通常称家庭、企业、银行、政府为四大经济主体。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德国的市场经济模式,也不管当代西方经济生活的运行多么复杂,四大经济主体间的相  相似文献   

5.
《精神文明导刊》2006,(9):50-50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期对部分城市5169位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进行了调查,发现意外伤害、吸烟、喝酒和性行为、不良饮食习惯等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率,正呈不断上升之势,已经危害到了青少年的健康。有关专家特别提醒,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是同传统落后的观念实行决裂“的过程,也是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和先进的科学文化教育人、培养人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正确的引导。除了理论、舆论、政策引导方式外,行为导向也是十分重要的引导方式。一、行为历响和行为导向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具有双向影响效应众所周知,在社会生活中,个人或群体的社会行为,对他人或群体的思想意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是“行为影响”。行为影响的特点之一是广泛的社会性。小至家庭、邻里、学校、企业和事业单位,大至民族、国家,其社会行为都会产生影响效应。行…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提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强调了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这里,我就家庭美德建设提出几点看法。一、家庭美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之一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生活单位,家庭的质量关系着社会的质量,家庭的文明关系着社会的文明,家庭的稳定和睦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精神面貌乃至家庭伦理道德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家庭在结构、功能、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显示出新的特点,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尊老爱幼、夫妻…  相似文献   

8.
少年期是个体由儿童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在人生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处于特殊的地位,也存在着特殊的问题。社会偏差行为便是少年期存在的特殊问题之一。 少年社会偏差行为是指少年(相当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由于自身因素与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少年个体产生的反社会、非社会性以及与生活环境不相适应的偏离社会所要求的行为。从目前存在的少年社会偏差行为来看既有个人品德上的偏差,又有社会交往和生活方式方面的行为偏差,  相似文献   

9.
黎明 《人权》2003,(6):14-15
低保,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简称,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救助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被喻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一条“安全带”。未被其他保障制度所覆盖或保障不足的人,以家庭为单位,只要人均收入低于最低标准,便可领取维持基本生活的补助。这项制度采取普遍性的全面保障原则,不需要个人承担任何缴费义务,体现的是公民基本的生存权利、国家的当然责任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0.
现代疾病的发生不只是以生物学因素为致病因子.大部分源于心理、精神、社会因素等原因。也就是说,现代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重视心理与社会因素对住康的影响正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当今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社会生活日趋紧张,改变了社会、家庭生活结构。如今,同事之间、夫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明显祛少。心灵沟通缺乏,言语交流不够,长期如此就会导致情感压抑,心理活动不健全就会产生疾病。人到中年,成为社会的中坚。但他们负担也是重。在家庭中,…  相似文献   

11.
孙慧明 《前沿》2011,(23):202-204
传统孝道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我国社会养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曾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我国家庭养老的思想基础即传统的孝道又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为了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利用传统孝道在当代中国的价值,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等方面,来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络已经日益影响到人们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社会生活方式,并正在全方位地改变着人类社会面貌.因而,互联网络是工具、空间还是社会?人在互联网络中是被异化、还是发展?这些都成为学界研究的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通过血缘、姻缘关系或收养方式将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单位,也是最基本的生活单位。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发生着最深刻的影响。如果家庭结构松散,家庭环境不良,家庭控制失灵,家长素质低劣,家庭教育不善,道德沦丧,那么,这样的家庭就会失去稳定的基础,出现生活秩序的紊乱,子女犹如脱缰珠野马,极易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独生子女的社会行为取向之“个我取向”形成的结构性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社会的变迁与转型、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以及家庭教养方式是独生子女的社会行为之“个我取向”的结构性原因。  相似文献   

15.
石书臣 《传承》2010,(6):168-168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络已经日益影响到人们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社会生活方式,并正在全方位地改变着人类社会面貌。因而,互联网络是工具、空间还是社会?人在互联网络中是被异化、还是发展?这些都成为学界研究的前沿问题。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曾令辉  相似文献   

16.
时尚作为在某段时期内为社会中相当一部分人所认同与追随的生活方式的总称,天生属于“权力——知识”的讨论范畴。该文试图从形象设计、格调孕育、人际沟通等角度,对时尚这一与“第五代人”的生存状态相互契合的力量,是如何参与“第五代人”自我建构的过程,做一番考察与解说。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乡社会的快速变迁,农二代进入县城成为重要的生活主体,并开启了新的生活方式转型,通过聚焦县域农二代的生活实践可以透视中国社会转型的微观脉络。调查发现,县域农二代落脚县城后在生活方式上出现了“中产化”的转型,主要表现为:日常生活的品质升级、独生子代的优质教养以及个人与家庭的双重休闲。而这种跨阶层生活方式的转型,是农二代立足县城这一阶层化的表达空间,在阶层身份建构和阶层流动的强动力下,通过三代家庭的代际整合所实现的结果。然而,从客观结果来看,县域农二代的“中产化”生活缺乏职业阶层晋升和稳定可观的收入水平作为支撑,超前地、盲目地进行“中产化”的生活方式转型,导致农民家庭可能陷入过度透支的风险和家庭稳定的危机中。  相似文献   

18.
后梦婷 《求索》2013,(12):224-226
不同于西方社会.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传统中国在天道观与宗法制的影响下。形成了家庭为中心的社会建制,也促使中国社会在差序性的社会结构与情理的社会特征基础上建构了政治系统的属性。而儒家思想不仅强化了这种社会组成方式。更为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尤其是政治行为提供了细致的规范。它通过孝、忠的连续统,规范了中国人对于政治系统的态度。而这种具有伸缩弹性的身份等级结构,以及对于权力权威看法的权威文化,影响着中国民众政治信任的产生与表现。  相似文献   

19.
“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文明程度、社会结构以及政策可能酿成的行为方式,所有这些甚至更多,都记录在它的财政史上。”在经济大师约瑟夫·熊彼特的笔下,一国的财税制度如同神仙手中的魔镜。与芸芸众生密切相关的个税改革正是魔镜中剧情最复杂的那一幕。让人是非难辨。正如美国霍姆斯大法官的精辟概括——“税是我们为文明社会所支付的代价。”  相似文献   

20.
家庭文化的特征及社会功能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基地,是人成长的第一个摇篮。以家庭为基础构筑起来的家庭文化,也是按人文进行教化的一种文化形式。家庭文化体现在家庭成员的价值取向、道德品格、情感志趣和生活方式之中,反映在家庭环境建设和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以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核心的心理型文化因素,在家庭文化中有相当的比重。因此,可以说,家庭文化是一种介于物质和精神之间的社会关系型文化,是一种复合型文化。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家庭文化的教化作用是立体的、交叉的、全方位的,是其它文化所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