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新技术革命形势下如何进一步运用和发展《资本论》的有关原理,会牵涉一系列的理论问题。这里,仅就以下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的一孔之见。关于生产力的内容问题。生产力是由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资料和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并能使用生产资料实现物质生产的劳动者构成,是在劳动过程中结合在一起和共同起作用的生产的物质因素与人的因素的总体的能力。在人的劳动这个因素中,马克思是把它理解为“体力和智力的总和的”。马克思说:“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  相似文献   

2.
在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的第一卷中,马克思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用自己敏锐的眼光和独到的思维全面系统地揭示了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内容,尽管劳动价值理论至今仍然闪耀着不可磨灭的思想光辉,但是在130多年后的今天,也出现了它所无法解答或者当时并没有涉及的问题:第一,马克思建立劳动价值理论所处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当时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主要是指以体力劳动为特征的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现在,已经是后工业化社会、信息社会,生产劳动的领域已大大扩展,生产社会化程度已大大提高,科学技术工作…  相似文献   

3.
胡俊 《党政干部论坛》2003,22(11):16-17
每一时代的政治现象和精神现象都可以由该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得以解读。而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则是根据第四次科技革命后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地趋势而作出的对党的阶级基础理论的重大发展。一、工人阶级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转型人类的生产过程可以分解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经济性体力劳动为主的、以实物为中心的实物性生产过程。另一种是以创造性智力劳动为主,以知识和数据为中心的知识性生产过程。实物性生产过程与知识性生产过程,是两种本质上完全不同的生产过程,二者服从完全不同的经济学规律。任何时代的任何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4.
马武刚 《党史文苑》2011,(16):46-48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首先是人类智力发展的理论,是人类劳动方式以体力支出为主向脑力支出为主发展的历史,是历史主体随着社会关系的不断拓展而从民族地域性的解放走向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历史。它阐明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同人类智力发展进程的一致性,两者都与社会关系表现为相互的正向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曾经提出:“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源泉是智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7页)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科学技术在知识形态上是一般社会生产力,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一旦科学进入生产过程,这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就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倍加的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科技成果,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公路建设等级的上升、养护机械程度的提高,对公路部门职工的要求,其智力因素比体力因素越来越显得重要。因此,发展公路生产力,就必须努力提高公路系统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 一、发展公路生产力与职工文化素质密切相  相似文献   

6.
分工是指人类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劳动的分化,是一个兼具经济学意蕴与哲学意蕴的综合性范畴。马克思第一次以分工为视角将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联结起来,阐明了分工的历史动力论和历史辩证法两重规定。深刻理解马克思的分工思想对解决我国当前发展与改革中的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第一节社会主义經济管理的必要性、性质和任务一、经济管理的必要性经济管理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人们劳动过程的协作性质所引起的。当社会生产力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人们在共同劳动中彼此分工,而又相互协作、相互联系。在这里,要求确定每个人在劳动中的地位及其职责,协调他们之间的动作,有组织有秩序地从事生产活动。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性质时,明确指出:“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  相似文献   

8.
在学术界,人们通常根据马克思所说的“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这句话,把“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理解为“劳动者”,把“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说成是构成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从而把“劳动过程”等同于“生产力”。这是对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的误解。首先,马克思所说的“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指的是劳动主体所从事的劳动,劳动主体的劳动是劳动主体的劳动能力,即劳动者的体力和智力的支出和使用。因而把马克思所说的“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理解为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一个适用于当代和未来的科学命题呢? 首先,在古代社会,科学与生产是脱节的,人们用简单的手工工具搞饭吃,衡量劳动成果的主要因素,是劳动时间的多少,劳动者体力的强弱,劳动的数量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科学只是处于萌芽状态,技术也是非常简单的生产技术。所以,在古代社会里,谈不上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其次,在近代社会,科学与生产的关系日益紧密。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自然科学知识越积越多,生产力的水平逐步提高,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反过来,生产越来越需要科学的指导和帮助。但也只是在不同的区域和民族出现了经验形态的科学。17世纪,英国的伟大物理学家牛顿把物体运动的规律,归  相似文献   

10.
农民的集体劳动的出现与集体的构造和国家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国家授权集体组织农民劳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生产劳动的管理规范。其中,生产队是基本的劳动单位,组织农民共同劳动的重任由生产队长承担。农民在集体劳动中虽有许多消极表现,但农民集体劳动也有值得肯定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1.
工人阶级政党的建设和科技进步是密切相关的。科技进步改变了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提高了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增强了工人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使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先进性得到不断的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必须紧跟科技进步的潮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只有把党的建设与科技进步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工人阶级政党在科技进步中诞生和成长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作为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是在机器大工业建立的过程中诞生的,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登上了政治历史舞台。可…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指出 :“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 ,在任何时侯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 ,也必须坚持这一点。”我们党把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作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之一 ,意义重大而深远 ,为我国国企深化改革、实现新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力量和智力保证 ;给广大工会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和能力的大舞台 ,也给工会工作者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会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重要课题中国工…  相似文献   

13.
阿尔都塞认为,在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条件下,劳动力再生产的非物质条件包括技术能力资格和对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臣服意识两个方面。依据技术能力所做出的看似价值中立的劳动分工,实则是一种带有鲜明阶级倾向性的意识形态操作。为构建并维护劳动技术分工的意识形态,资产阶级启用了以学校系统为代表的意识形态的国家装置,在将工人阶级驯化成"顺民"的同时,也缔造了一批从被雇佣者阶层升迁上来的意识形态的"卫道士"。正是在意识形态的国家装置的高效运作中,资本主义再生产得以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性为工人阶级政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党始终高度重视依靠工人阶级。早在1945年,毛泽东就指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新中国成立前夕,党的工作重心即将由农村转向城市,中国社会也即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在这一关键的历史时刻,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  相似文献   

15.
“分工”范畴,对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一书理论构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相对于他们的任何一部著作都更集中、完整地阐述了分工的社会历史作用。一、分工是先前历史的主要力量之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历史从根本上说,是劳动的历史,而分工是劳动的重要形式。分工作为劳动过程的重要形式,构成  相似文献   

16.
王政敏 《共产党人》2011,(11):35-37
<正>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也创造了人类本身。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生产劳动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倡导党员干部参加劳动,既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一、干部参加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作风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党,一刻也不应该脱离劳动群众。马克思认为"生产劳动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改革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同样也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首先,从生产力本身来看。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影响和改造自然界、获得物质资料的力量。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1)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2)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3)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力整个系统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要素。列宁把它称之为“全人类的首要的生产力”。①这个首要的生产力既包括体力  相似文献   

18.
服务是活的劳动,它是由服务提供者凭借体力、智力和技能,借助一定的工具、设施和手段,在服务接受者参与下完成某种活动,以直接满足其需要的过程。现代经济是服务的经济,服务业的发展对创造就业和财富分配至关重要,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服务的生产差不多都是核心的经济活动。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已成为一国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中国的对外服务贸易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其中较具规模的服务贸易始于1979年开始的海外工程承包和20世纪80年代初围内旅游业的开发。随着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和货物进出口的发展,相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火生 《学习论坛》2005,21(3):66-69
自然物不仅是劳动的对象和条件,也是重要的生产力。自然生产力是以自然资源和能源作为要素态的生产力。劳动生产力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价值生成能力。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对自然生产力的超越。重要的是,生态型生产力是自然力、劳动力和生态制约机制的内在综合所构建的整体性生产力形态。  相似文献   

20.
科教兴黔,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解决许多认识和实际问题,才能把省委、省政府制订的这项战略决策落到实处,收到预期的成效。 首先,要从重视体力的观念向重视智力的观念转变。人类劳动的实践证明,人的体力是受人的生理状况制约的一种极有限的自然力,而人的智力则是随人类实践不断提高而具有无限性的一种社会力。人的劳动能力继续提高的决定因素,是人的智力而不是人的体力。国外曾有人统计过,七十年代末,世界上一些发达地区劳动者的人均年产值超过三万美元,而在落后地区则只有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