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保存富农经济、中立富农"的政策思想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相伴始终,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发轫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确定于抗日战争时期,在解放战争时期逐渐走向成熟。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保存富农经济"政策思想的两个理论基点:第一,富农政策服从革命性质和任务,应征收富农半封建性的土地财产,不动富农以资本主义为代表的其他土地财产。第二,允许富农经济的发展,反对绝对平均主义,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政策。这些思想为中共执政后解决富农问题积累了理论经验,是新解放区土改"保存富农经济"政策成功展开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邓子恢正确对待富农经济的思想主要包括两部分,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过调整根据地的土地政策而平衡包括富农在内的农村各阶级利益;在建国初期,通过实行保存富农经济的农村政策,达到稳定中农、发展生产,巩固党在农村统一战线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建国初期刘少奇深刻分析和把握国情,在如何处理富农问题上力主保存富农经济,并把保存富农经济与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广泛的反封建统一战线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人对富农的概念、性质、经济特点等方面的认识进行了长期艰辛的探索,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对富农采取了在政治上中立、联合、打击,在经济上保存、削弱、消灭等政策.国内外政治情势对中共富农政策的抉择影响巨深.富农政策的不断反复,导致1950年代初不少富农、富裕中农、中农怀疑中共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失去了生产的积极性.中共多次对富农经济采取削弱、打击的政策和行为,并最终将富农经济彻底消灭,遏制了人民生产致富的理性欲望,封锁了生产力中的活性,对中国经济社会甚至人民心灵的发展与提升均产生了深远的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富农政策经历了保存--限制--消灭的曲折历程.建国之初,中共吸取了苏联富农政策的教训,又经过内部多次讨论.制定了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迅速开展,保存富农政策转向限制和消灭富农经济.富农阶层在经济上被剥夺,在政治上受到歧视.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政策的实行,富农分子及其子女被摘掉成...  相似文献   

6.
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领导中国革命的时候,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发达国家爆发无产阶级革命的论述不同,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在革命过程中,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制定的富农政策就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党对富农政策的主要内容富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特殊的…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富农政策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初步调整。华北、河南部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只征收了富农的出租土地,没有动富农的自耕自营部分。清匪反霸、减租退押的斗争,减轻了地主、富农对农民的封建剥削,是大规模新区土改的过渡步骤。这两个方面的初步调整为大规模新区土改中的保存富农经济政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制定了土地改革中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在实际执行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过程中,地方各大区之间却存在较大差异。中南区和华东区作为两个典型地区,因地方调查情况、领导人思想倾向和基层干部群众经历不同,在执行政策结果上出现较大差异。中南区对富农经济的打击相对严重,华东区的富农经济则保存较好,这对当时和以后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21,(10)
我们党如何对待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个重要课题。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同阶段,对于民族工商业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成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解放战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时期和最后阶段,在这一时期,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为毛泽东思想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工作中心、发展战略等方面也有了新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曹普 《党的建设》2009,(2):61-61
富农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地位以及党对富农的态度,是中国共产党遇到的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杜会平在《哈尔滨学院学报》上撰文指出,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在富农问题上进行了艰辛而曲折的探索,经历了从中立富农、反对富农到保存富农的政策转变过程。纵观这段历史,可以看出:第一,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地制定政策,是我们党应当  相似文献   

12.
陈云在对服务型政党建设的初步探索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主张,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党服务群众思想.该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提出阶段、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进一步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走向成熟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进一步完善阶段.陈云的党服务群众思想对当今的服务型政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肩负的历史任务来确定政治路线,把干部教育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党的政治路线的先导性措施,大力培养能够适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完成新任务的优秀干部,有力地推动了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共产党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干部教育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中国化。本文以历史发展时间为序,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四个阶段的干部教育情况进行了专题阐述。  相似文献   

1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张闻天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提出了许多颇有见解的思想和主张。他科学地分析了近代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性质,农村社会的各阶层,农村经济的发展重心以及农村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前途的实现途径等。这些思想和主张的提出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南,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发展也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朱红霞 《世纪桥》2007,(11):34-35
抗日战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重要阶段,抗战时期的大环境也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供了合适的土壤,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特殊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而这一科学概念的提出意味着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进一步成熟与发展,同时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已经能够熟练地把马列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张闻天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提出了许多颇有见解的思想和主张.他科学地分析了近代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性质,农村社会的各阶层,农村经济的发展重心以及农村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前途的实现途径等.这些思想和主张的提出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南,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发展也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思想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起步阶段和趋于正常阶段。在起步阶段,党对于党内民主还不能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没有形成系统的看法。在如何处理党内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上,往往走向极端。在趋于正常阶段,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对党内民主的认识不断深化,并进行了具体的制度设计,从而使党内民主在实践中有了较多建树。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提出和坚持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期间所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的,进而,其新民主主义革命观也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观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观,构成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两大组成部分;广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观则包容了整个新民主主义社会观,即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实际上只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阶段——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的历史阶段。本文着重分析了毛泽东为什么把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视为彻底的民主革命阶段、“彻底的民主革命”的含义及其根据,由此指出了毛泽东这一鲜为人知的思想具有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朱荣兰 《世纪桥》2013,(10):14-15,83
游击战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的斗争形式之一。我党许多领导人都积累了关于游击战争的大量宝贵经验,除毛泽东外,陈毅等其他领导人,也在革命的实践中,探索出了关于游击战争方面的许多经验,对指导游击战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其中中央苏区时期是陈毅游击战争理论形成的重要阶段,本文旨在陈毅在中央苏区时期的游击战争理论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实践育人观有着深刻的形成之源: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教育观的继承与发展是理论渊源,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继承与扬弃是历史渊源,革命实践对人才的客观需求是实践渊源。深入挖掘、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实践育人观的形成根源,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认识和准确把握此时期毛泽东实践育人观的内涵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