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右 《民主》2007,(2):41-41
诸葛亮辅佐刘备立下了赫赫战功,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死后,他又辅佐后主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他才华横溢,智谋无穷。然而,蜀国的灭亡,暴露了诸葛亮忽视人才培养和使用人才的弱点。在他身后,蜀国基本上政无内治之人,战无征伐之将,以至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地步。按说,诸葛亮才智多谋,既懂得人才的重要,也有识才之慧眼,用才之本领,可为什么到了“蜀中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加快建立选人用人失误失察责任追究制度,用严密的程序和刚性的责任保证把人选准用好。建立选人用人失误失察责任追究制度,是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治本之策。当前,选人用人失误失察现象时有发生,出现了用人失误,到底由谁负责,责任如何认定,责任有多大;如何追究责任,谁来追究责任,追究谁的责任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探讨解决,并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3.
用人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问题。为此,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专门严肃论及。本文针对新形势下领导干部这一层面在用人上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用人观及识人、用人过程中应当把握的一些准绳。  相似文献   

4.
中央纪委副书记刘锡荣在中央纪委和中央组织部新闻发布会上说:“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在选人用人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创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用严明的纪律确保地方各级党委换届工作顺利进行。对‘跑官要官’制止不力,造成用人严重失察失误的,要严肃追究责任。”这番话,向人们发出了一个信号。“用人失误”,也要被追究责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建立“决策失误追究制度”。我认为、这是对旧体制的挑战,也是制度创新的一个重大举措。它的量要意义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也体现在政治领域,特别是对党政机关的决策者,更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本文侧重就建立用人失误失察追究制度作一些理论思考。 用人失误失察追究制度,顾名思义就是在选人用人方面、由于领导人的错误决策,给国家、集体、社会所带来的损失或不良后果,对此,决策者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国家必须依照相关法规对决策者给予处理。简言之,用人失误失察追究制度就是为了规范和约束决策…  相似文献   

6.
《组织人事学研究》2003,(5):26-27,23
《干部任用条例》第六十五条规定,要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追究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当前,用人失察失误现象时有发生,且问题出现之后,到底由谁负责,责任如何界定,责任有多大等等,没有一系列责任过错有效证据的认定标准和办法。界定责任是追究责任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就如何界定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谈几点看法。一、界定用人失察失误责任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选用一名干部,环节多,涉及面广,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其责任往往互相交织,甚至互为前提,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7.
一、“用其独到之处”意为用其“得长”——用得恰到其处 要想人尽其才,就必须扬长避短,充分照顾人才在某一方面的专长、特长,如果领导者能够捕捉到人才身上的这一闪光点,用其在最能发挥其专长、特长之处,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三国时刘备用张飞用的不是其智谋,而是其勇猛,勇猛是其“长”;而刘备用诸葛亮用的不是其勇猛,却是其智谋。正因为刘备会用人,用人用得好、用得妙,换句话说,就是正因为他懂得用人用其独到之处,最终才能成其大业。  相似文献   

8.
谨防偏见     
东汉末年,诸葛亮将庞统推荐给刘备作为辅佐的对象.庞统来到刘营,直接去见刘备,效古人毛遂自荐之法,未出示诸葛亮所写的荐书.看来庞统是要考察一下刘备的为人,用我们的话说就是要获得初步的人际知觉.可是刘备见庞统自傲无礼、形貌丑陋古怪,心中不悦.但为了实现自己招贤的诺言,还是给了庞统一个小小的县官当-可见刘备对庞统的"知觉"是不佳的.庞统不满意刘备对自己的轻视,但毕竟有事先得到的关于刘备爱才的说法,所以未曾辞去,他要作进一步的观察.诸葛亮归来,见刘备如此处置,大  相似文献   

9.
赵军  崔东荣  王哲 《学理论》2012,(22):60-61
《史记》中括母识人的故事不仅彰显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文化传统,也是当今我党选人用人的基本标准和重要思想。正确把握这一用人原则,就要辩证地看待德与才的关系,构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使考核标准精确化、考核途径多样化、考核程序规范化、考核方式系统化。  相似文献   

10.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选人用人问题历来为我党所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干部选拔任用丁作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选人用人失察失误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仔在?因此,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必须对防范用人失察失误进行深入地调查与探索,从而有效“医治”这一严重影响社会主义事业进程的恶疾。  相似文献   

11.
章立早 《团结》2005,(3):47-48
(一)“阿斗”似乎成了“愚钝”、“笨蛋”的代名词。其实,三国时代那位扶不起的刘后主阿斗并非天资愚钝,在他幼童时期,诸葛亮曾对他进行过智力测验,并夸奖他智力非一般。可他后来的表现为什么显得如此“愚钝”、“笨蛋”呢?主要原因是他没有得到合理的培养和使用:刘备在世的时候,名为太子的阿斗,当然无权过问政务,自然得不到锻炼的机会。17岁那年,当刘备一命呜呼后,他匆匆登上皇位,名义上虽然成了一国之主,但一切政令和军令,事无巨细地都由诸葛亮和一班老臣包办。他不过是一位享享清福的安乐王,什么事情也不用操心。可是,当诸葛亮和那班全力…  相似文献   

12.
用人历来是关系国家社稷治乱兴衰的根本问题。中国历代有作为的思想家、政治家 ,无不高度重视选人用人问题 ,并留下了丰富的著述、深刻的思想和宝贵的经验。历史上用人上的成功之道 ,对于我们正确地选人用人、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综观中国古代用人思想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政之要 ,惟在得人人才是成就一切大业的基石和先决条件 ,用人是为政之本、治国之本、安民之本。古今中外 ,凡成就大事业者 ,都十分重视人才的作用。墨子说 :“夫尚贤者 ,政之本也。”(《墨子·尚贤》)汉代刘向指出 :“要在得贤而任之”,…  相似文献   

13.
一、目前我国乡镇政府用人制度的状况 1.乡镇政府用人方式。 通过对吉林省、黑龙江省乡镇政府用人制度的调查,乡镇政府用人方式基本上有这样四种:选任、考任、委任、聘任。选任是指通过县级人大选举或产生,担任乡镇政府的正副乡长职务,每届任期3年的乡镇政府干部。这种用人制度同推行公务员制度并不矛盾,即使推行公务员制度以后也要继续存在。考任主要是通过考试方式录用乡镇政府的干部,这种用人制度只是在局部地区搞过试点,没有广泛推广实行。委任是指上级下派干部进入乡镇政府从事具体业务工作。这种制度自建国以来一直是我国基层政府用人的主要渠道,这种用人制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为巩固基层政权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中诸葛亮的形象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三国演义》对诸葛亮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军事上的运筹帷幄,思想上的深谋远虑,刻画得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15.
吕方 《各界》2014,(11)
公元227年,诸葛亮向蜀汉后主上书,慷慨誓师北伐曹魏,千古奇文《出师表》令我们感动至今.然而,在北伐中他的战术却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与气壮如山的誓师陈词形成巨大反差.陈寿评价诸葛亮在北伐中的表现:“奇谋为短.”那么,果真是由于诸葛亮的战略战术失误主导了北伐的进程与结局,还是战争背后另有玄机呢?  相似文献   

16.
据《三国演义》记载,刘备临死之时托孤于丞相诸葛亮,太子刘禅即位后,蜀汉军政事务不论大小皆由诸葛亮决定.诸葛亮为感先主刘备知遇之恩,倾心竭力,扶助嗣主,起早睡晚,事必躬亲,惟恐他人不尽心.在奖惩方面,"罚二十以上皆亲览",所有簿记书册,常亲自核校,最后操劳过度,过早病死.如果说,诸葛亮那种尽心尽力,为扶助蜀汉后主刘禅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刻苦工作精神值得人们称颂的话,那么,  相似文献   

17.
包公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人物。特别是他的廉洁奉公、不畏权势、执法如山、刚直不阿的形象和精神已传为美谈。但是,有关他在用人方面的一些思想,人们知道得并不很多。包拯留在世上的专门著作虽然较少,见到的也只是一些奏议。但是从这些奏议中,也不难看出,包拯在用人问题上  相似文献   

18.
余显斌 《各界》2014,(9):46-49
古代皇帝也有偶像,刘备大概算一粉丝,诸葛亮就是其偶像。因此,刘备言“我得孔明,如鱼得水”,崇拜之极。今天看来,不唯关张不服,后世史家也有异议。另一个是北魏太武帝,也算超级粉丝,他的偶像,则是他的谋臣崔浩。崔浩行军用兵之道,高于孔明:在北魏一统北方底定中原中,其功之大,无可比拟。  相似文献   

19.
领导是服务,领导是维护公权力的责任人,用什么人,怎样用人,小处上看,是个领导艺术和领导水平的问题;大处上看,是如何保持共产党先进性的问题.因此,以下九种不良的用人心理,均在克服消除之列.  相似文献   

20.
组工干部在识人用人中不仅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还会受到诸多习惯化、固定化的社会心理,尤其是负面心理效应的影响。有效地应对这些负面心理效应,对于组工干部选好干部、用好干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