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贪污反浪费一事。是全党一件大事”。“三反”运动在全国晨开……。五反。历时半年,进行得比较顺利,到1952年6月基本结束。然而令一党主席和一国总理真正担心的,并不是资本家,也不是商人,而是来自内部的威胁,即所谓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正像毛泽东曾经预料的,有些人没有被钢铁炮弹打倒,却被。糖衣炮弹’击中。  相似文献   

2.
1962年党的七千人大会以后,毛泽东的秘书、享有盛名的中共“秀才”田家英受毛泽东的派遣,到湖南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回来后向毛泽东力荐包产到户的责任制。可没料到,田家英的这一举动使他和毛泽东之间产生了不可弥补的政治裂痕,后来还被毛泽东指责为“连半个马克思主义者也不是”。“文化大革命”中,田家英受到江青、陈伯达的迫害“畏罪自杀”,其冤案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得以昭雪。  相似文献   

3.
关于1957年的反右派运动,毛泽东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不是阴谋,是“阳谋”。其实,不管是“阴谋”,还是“阳谋”,总而言之是“预谋”。“反右”本来就是整风的题中之意。在整风中进行“反右”早就在毛泽东的“预谋”之中。“引蛇出洞”是既定方针“牛鬼蛇神与麟凤龟龙并长,这是我们所料到,也是我们所希望的。”许多论著都说,毛泽东没有料到在整风运动中会出现“右派趁机猖狂进攻”的局面。新近出版的由逢先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在1939年提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本领恐慌”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个初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重大挫折,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着严峻考验。此时此刻,一股“毛泽东热”在华夏大地悄然升起。1990年1月,在北京《大学生》杂志召开的一次青年知识分子的座谈会上,一些年轻人发出重新认识毛泽东的呼吁,之后的一年多,数以千计的大学生投入“寻找毛泽东”的行列,社会上也涌荡着对毛泽东的普遍思念之情。在一个非同寻常的历史转折关头,如此壮哉“奇观”究竟预示着什么? 一、“毛泽东热”的内涵“毛泽东热”首先是一种政治现象。它反映了当代青年和群众力图重新认识毛泽东的倾向。“文革”一结束,社会上曾流行一股全面否定毛泽东的思潮。尽管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但这股思潮在社会上、在青年中的消极影响并未被清除。近几年,随着大量有关毛泽东生前生活的著作的出版,许多大学生开始了重新认识毛泽东的探索。结果  相似文献   

6.
“和平统一”系指用和平方式统一国家。毛泽东指出在解放台湾问题上“不放弃和平争取”邓小平指出:“和平统一不是大陆把台湾吃掉,当然也不能是台湾把大陆吃掉。”“一国两制”,是指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并存,也是和平统一祖国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提法,毛泽东同志曾做过多次论述。延安整风时,中央党校学员曾讨论什么叫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思想,是千百万先烈用鲜血写出来的,是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他还说:“我个人的思想是发展的,我也会犯错误。比如,我  相似文献   

8.
黄志高 《党史文汇》2009,(10):51-55
“党八股”一词足人们耳熟能详的。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号召整顿党内存在的“三风”,其中一项就是反对“党八股”的文风。但是,“党八股”这个概念并不是毛泽东所首创,最早使用这个词语的恰恰是毛泽东所批评的“左”倾领导人之一的张闻天。  相似文献   

9.
近日,读到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三九年讲过的一段话:“我们队伍里应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习的本领只有一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学习本领,这是我们许多干部所迫切需要的。“毛泽东这段话寓意深刻,哲理性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我国文学界、影视界、教育界,相继掀起一股“寻找毛泽东”、“发现毛泽东”的热潮。进入90年代的第二个年头,这股热流更快地扑向了全国各地,一发而不可收。毛泽东又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之中:毛泽东像章成为人们喜爱的纪念品,毛泽东邮票被集邮爱好者们视为掌上明珠,毛泽东的书籍几度脱销,毛泽东的颂歌不绝于耳,毛泽东的书法倍受推崇,……“毛泽东热”的浪潮还漂洋过海,波及到大洋彼岸。西方也出现了一股毛泽东著  相似文献   

11.
叙述名人或伟人的身世,总想在他的少年时代找出些出众不凡的迹象,这是很难摆脱的困惑,也是约定俗成的错误,想来有时也还是可以体谅的。 后来成为诗文大家的毛泽东,在1893年12月26日那个寒冷的冬夜,赤条条来到世上的第一声啼哭,肯定不是诗歌,不是咏唱。不过,忽然有一天,拖着长辫的父亲或挂着少妇特有幸福面容的母亲,抱着毛泽东第一次走出上屋场那被当地人称为“一担柴”的家门口时,越过坪坝下面的一方池塘,他看到的却是一脉诗乐之山——韶山。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专家写出“造反大字报”1966年,狂潮陡起,神州大地上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动乱开始了!8月18日毛泽东第一次接见红卫兵时,“万岁”声如雷,广场上百万红卫兵哭着、吼着,成为一片躁动翻腾的红海洋。斯特朗十分敬仰毛泽东,“文革”初起时,80岁的她也热血沸腾,在《中国通讯》中以8页半的篇幅介绍文化大革命,向国外心存疑惧的外国人解释说:它不是“一场接班之争”,而是“改造人的灵魂并建立新世界的梦想!”当时热情讴歌甚至亲自参与“文革”的外国人很多。1966年8月,在中国的许多外国留学生、专家,也像中国学生一样,搞起“大辩论”、“大字报”。…  相似文献   

13.
在上世纪70年代初,中共中央内部围绕电影《海霞》展开了一场斗争。这场斗争表明:即便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党内的正义力量也在同邪恶势力进行着不懈斗争。毛泽东、周恩来对当时文艺界现状表示不满毛泽东早在1972年,就已经感到中国文化艺术界存在严重问题。他当时虽然没有认识到文化艺术界“左”的一套盛行,但他对只有“样板戏”,而其他文艺作品太少,明显表示不满。这年的七月,他批评说:“戏剧、文艺作品少了。”毛泽东的这个话,传到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让国务院的文化组研究如何贯彻毛泽东的指示。国务院文化组研究后认为,毛泽东的指示指出…  相似文献   

14.
“五毒”、“三害”、“打老虎”这些名词儿,对于今天的青年已经陌生。如果将其译成今天的流行语:“偷税漏税”、“贪污受贿”、“腐败分子”,相信你一定不会陌生。建国后的“三反”、“五反”运动,是一场不流血的内部战争。毛泽东甚至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你有贪污吗?”周恩来的老厨师也受到嫌疑。人们说:“杀了两个人,管了几十年。”它的警示作用一直延续到今天……  相似文献   

15.
一、政治斗争引发的一场哲学大讨论 1976年中国历史上出了一件大事,横行10年的“四人帮”突然被一网打尽。人民群众对“四人帮”时期的这一段政治已深恶痛绝,大政方针改弦更张已迫在眉睫。但是问题远没有这样简单,因为在这段时期还有一些方针和具体决定是毛泽东同志作出的,又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这能不能也予以否定呢?当时毛主席的威信至高无上。一方面是实践证  相似文献   

16.
赵志超  肖剑平 《湘潮》2006,(2):20-22
1969年国庆节,毛泽东正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来自全国各条战线的模范。这时,一位身着戎装的独臂军人走到毛泽东面前,向他敬了一个军礼。毛泽东笑容满面,亲切地握着来人的手说:“你是我的真老乡啊,是瓦子坪的,是个看牛娃!”这位被毛泽东称为“真老乡”的人叫彭绍辉,1906年7月出生于湖南省韶山市离毛泽东故居韶山冲仅4公里的杨林乡瓦子坪村。因在战斗中失去一只手臂,被称为“独臂将军”,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彭绍辉虽身居要职,但仍时常挂念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关怀着家乡的生产和建设。他曾4次回到家乡视察,看望乡亲,留下了许多桑梓情深的动人故…  相似文献   

17.
霞飞 《党史博览》2006,(4):30-36
毛远新是毛泽东的亲侄子。毛泽东生前对毛远新很器重。当年,毛远新在政界也一帆风顺,27岁就担任了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5年又当上了毛泽东与中央政治局之间的联络员,代表毛泽东参与中央的工作。正当毛远新春风得意之时,却于1976年10月被“保护审查”,从权力高峰上跌落下来。  相似文献   

18.
1955年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的何廷一,在1956年至1958年间,受空军党委以及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的指示,执行毛主席的“空中接送”任务。笔者经刘亚楼的夫人翟云英的介绍,有幸访问了原空军副司令员何廷一将军,了解到毛泽东的“云中岁月”。北京空军航空博物馆展出的代号为4202的苏制伊尔-14型运输机,不少人认为是毛泽东的专用飞机,其实不然,它只不过是毛泽东乘坐过的为数不多的飞机中的一架。毛泽东生前没有专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组建了空军,民用飞机也从无到有。按理说,毛泽东应和周恩来等一样,该有专机了,但中央为…  相似文献   

19.
“何鸣事件”,亦称“漳浦事件”,毛泽东同志于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二日在延安党的活动分子会上,论述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基本政策时称其为“何鸣危险”。一九三八年,何鸣同志随新四军赴皖抗日,翌年六月,在内部被毫无根据地打成“叛徒”、“特务”,死于非命。建国后,由于“何鸣危险”,闽粤边区游击战争史的研  相似文献   

20.
萃岚 《广东党史》2011,(8):14-14
让我们通过有关历史故事,看毛泽东的亲属有哪些“特权”:一是有为革命牺牲的“特权”。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从小就随父母四处奔波。1930年l0月,杨开慧被敌人关进协操坪监狱,小岸英也和妈妈一同关在监狱内。杨开慧就义后,毛岸英被释放,后由党组织将他们兄弟三人送到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