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序言东南亚地区集中了海外华侨、华人的80%以上人口,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华人对居住国的战前与战后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当地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何看待、对待当地华侨、华人的经济地位与经济力量,历来是东南亚各国政府的华侨、华人经济政策的重要课题,从而也是影响东南亚各国华侨、华人经济发展命运的重要课题。除了泰国之外,东南亚地区各国在战前都曾经长期沦为西方殖民国家的殖民地,泰国也是西方殖民国家所控制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战前西方殖民主义者为了达到其在殖民地进行“分而治之”的政策目的…  相似文献   

2.
菲律宾华侨办学的历史始于1899年。在西班牙统治时期,处于殖民政府专制制度压迫之下的华侨,根本无法建立华侨学校。1898年美国取代西班牙在菲律宾的宗主国地位后,在教育政策上,除大力发展公立学校体系外,亦放手让世俗的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发展。对于华侨办学,菲美殖民政府则采取不予干预的政策,于是华侨学校便破土而出。华侨学校在菲律宾的发展演变以1973年为转折点。1973年以前是华侨学校兴起、发  相似文献   

3.
目前,东南亚约有2000多万华侨华人,占海外华侨华人总数的70%。华侨华人在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东南亚地区形势以及华侨华人自身的不断发展,未来华侨华人在联结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 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各国都相继建立和恢复了正常的外交关系,东南亚各国也对其华侨华人政策作了相应的调整:一是改变以往对华侨华人强制性的同化政策,普遍采取较温和、宽松的政策对待华侨华人。例如:在入籍问题上,允许华侨自愿选择当地国籍。二是改变  相似文献   

4.
华文独立中学是马来西亚一个非常独特的私立教育体系,是我们研究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应该说,有关这个课题的研究,国内已有一些文章见诸报刊,但根据马来西亚近年来的政策动态,从发展方向的角度来把握这个问题,这还是一个较新的视角。东南亚各国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政策导向直接决定了华文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在马来西亚,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政策导向首先是通过经济因素体现出来的。英殖民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歧视政策不仅极大地压抑了华文教育,而且对1957年独立的马来西亚政府也产生了消极的示范影响。1961年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印度尼西亚的华侨商业是印尼华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华侨很早即在印尼爪哇各地从事商业贸易活动。十九世纪中叶,特别是1870年荷印殖民政府被迫废除“强迫种植制”,实行“自由竞争”的新殖民经济政策以后,华侨商业(包括零售业,仲介商和批发商)在前此阶段经营发展基础上,逐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它对促进当地民族及华侨的工农业生产发展,物资的交流,提供人民生活的便利等方面都起过  相似文献   

6.
沈燕清 《南洋问题研究》2006,33(4):71-76,87
鸦片税收专卖承包制一度被认为是华侨剥削印尼人民的罪证,19世纪末爪哇社会出现反鸦片风潮,殖民政府借机以鸦片公营专卖局取代了鸦片税收专卖承包制。本文作者指出,以公营代替私营,殖民者的最终目的在于从华侨手中夺过经济大权以获取更高的利润,华侨始终不过是荷兰殖民统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东南亚华侨华人在中国的东南亚软实力构建过程中的角色为研究对象,以中国政府提出"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和方针为研究背景,在介绍东南亚华侨华人基本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东南亚华侨华人在中国软实力构建中的作用,并就"亲诚惠容"理念对中国东南亚软实力建设及东南亚华侨华人在其中的独特作用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战后初期闽籍华侨复员东南亚问题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政府侨务部门面临一个繁重而严峻的任务——使在战争中被迫流离居留地的华侨返回原居留地恢复生活、生产及规划移民。由于战后东南亚各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经济上百废待兴等主客观原因,东南亚各国政府对华侨的复员和移民采取了限制态度,使复员和移民的事业充满了艰难险阻。本文拟根据馆藏档案资料,对战后东南亚闽侨复员与移民交涉及遣送进展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2002年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华人政策日益缓和、宽松,华人社会总体比较稳定,继续呈良性发展态势,各国华人积极参与当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虽然世界经济低迷对东南亚各国影响较大,但各国华人积极应对,改进经营管理模式,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加强与中国联系.  相似文献   

10.
“华侨农场”,这个对年轻一代略显陌生的名词,其实蕴藏着一段重要的历史记忆。上世纪中后期,由于种种原因,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侨华人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限制,甚至于人身安全也遭到了严峻挑战,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和信任,大批华侨选择回归祖国怀抱。为了妥善安置回归的同胞,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华侨农场应运而生。其中,广东省共设23个华侨农场,让来自24个国家的6.9万名归难侨从“漂泊无根”到“落地归根”。  相似文献   

11.
日本对台湾进行殖民统治期间,将台湾作为研究与调查东南亚资源和华侨问题的重要据点.<利用本岛人执行华侨工作之具体方案>就是台湾总督府为配合日本南侵的需要而提出的"研究成果".它既是台湾总督府在台湾长期统治的一项经验总结,也是大日本帝国在"南方圈"利用台湾"本岛人"协助推行华侨政策的蓝图与工作手册.  相似文献   

12.
2022年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东南亚之行引发东南亚国家华侨华人持续热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备受瞩目的关键词。恰值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面对海外环境复杂化和不确定性上升,如何有效凝聚华侨华人力量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亟待探讨的重要议题。中国与文莱关系友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文莱政府的积极响应,截至目前两国合作成绩斐然。文章通过梳理分析文莱华侨华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基础、实施进展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为中国和文莱友好关系为文莱华侨华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创造了条件,但也存在亟须关注的内外挑战。基于此,文章研究提出继续深入发展中文友好关系,加强对文莱华侨华人的调查研究和与文莱华侨华人的沟通交流,重视发挥文莱华侨华人华商的桥梁作用,注重发挥华侨华人在商贸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民心相通”等方面的作用等推进文莱华侨华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东南亚华侨华人认同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迫于国际国内大背景的压力,东南亚大多数华侨不得不自身调整,开始了自身身份认同的激烈变化。这主要体现在民族(当地)认同、文化认同与族群认同等方面。其中,民族(当地)认同是二战后东南亚华侨华人认同的最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14.
周中坚 《东南亚》2000,(2):50-54
华侨移居东南亚大约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他们把祖国的教育一并带到海外。在华侨聚居地 ,在出现近代学校之前 ,同国内一样以私塾形式进行教育 ,讲授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启蒙读物和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鸦片战争以后 ,随着华侨大规模移居和西方文明东传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东南亚产生了近代华文学校。一个世纪以来 ,东南亚华文教育经历了华侨教育和华人教育两个阶段 ,从面向祖国、为华侨“落叶归根”服务 ,演变到面向居住国、为华人“落地生根”服务。一、 50年代以前 ,东南亚华侨“落叶归根”的工具在近代 ,很多华侨是为了寻求生路…  相似文献   

15.
战后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归化政策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战后,东南亚国家的华侨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华侨已多数归化于当地国家,成为当地国的公民,华侨社会的这巨大变化,同战后东南亚国家对华侨采取加速归化的政策和步骤有密切关系。本文拟就战后东南亚国家对华侨归化战略、政策及其对华侨社会变化的影响作一些探讨。战后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归化的战略和政策战后,东南亚各国先后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了政治独立。东南亚的民族主义在反殖、反帝斗争,争取民族独立中是具有进步性质的。但在独立以后对待异族采取盲目排  相似文献   

16.
杨阳 《东南亚》2001,(4):36-41
泰国地处热带 ,雨量充沛、土地肥沃 ,以盛产稻谷而闻名 ,是东南亚主要的产米国家。华侨在泰国经营米业历史悠久 ,其中碾米业是华侨资本最普遍的投资对象 ,可以说泰国华侨对碾米业的投资在东南亚一带是最早和最多的。一、华侨中介商在泰国大米贸易中的形成185 5年 ,暹英鲍林条约的签订 ,开了暹罗史上允许外国人在本国土地上自由经商的先例 ,是暹罗“锁国”大门被彻底打开的重要标志。在 185 5年以前 ,大米已是泰国的主要出口商品。随着鲍林条约的签订 ,泰国日渐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 ,国内广大农村的自然经济解体 ,市场需求导致收购…  相似文献   

17.
柬博寨的华人华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人简史柬埔寨的华人和华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1890年柬埔寨的华侨华人达到13万 ,20世纪60年代末 ,估计有42万。后来由于柬埔寨国内政治局势多次剧烈变动 ,华人华侨的数量明显减少。到了90年代 ,随着全面和平的实现 ,政局稳定 ,经济发展 ,柬埔寨和中国的关系改善和加强 ,柬埔寨华人华侨的数量逐步回升 ,但绝大多数的华侨已经加入柬埔寨国籍 ,成为柬埔寨民族的一部分。柬埔寨政府不再颁发华侨身份证 ,华人已经完全融入柬埔寨社会。柬埔寨政府在经济上和文化上对华人和柬埔寨人实行一视同仁的政策 ,不歧视华人。柬…  相似文献   

18.
广西在抗战中的突出成就,主要是广西军民团结一致,英勇奋战的结果,也是与海外华侨(特别是东南亚华侨)的大力支援分不开的。被誉为"中国对日抗战的四大支柱之一"的广大侨胞,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国热情,成为祖国抗日军民的伟大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19.
早期华侨经由海上丝绸之路出国,主要定居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并依赖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生存发展,因此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华侨,而华侨也为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致力于和平、共赢发展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同样需要华侨华人的建言献策、牵线搭桥和直接参与,但同时也为华侨华人提供了发展机遇,因此,华侨华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20.
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对华侨华人态度和政策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华人群体在近30年来经历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他们经济力量的迅速增长和受到良好教育的华人新移民数量的增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对华侨华人的态度和政策也发生根本的变化,根据国内外侨情变化的特点,制定出有利于华侨华人在当地生存、发展,又能促进华侨华人对中国经济、文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务实侨务政策,从而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的海外华资,并与他们在各个领域里密切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