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迅雷 《法庭内外》2006,(8):48-48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本来是哲学层面的最形而上的人类天问,没曾想,如今却变成了一个现实层面的最形而下的人生发问!  相似文献   

2.
首相的困惑     
人生经常面临许多抉择,也经常遇到许多令人不解的现象,而且都找不到答案.没错,这些就是哲学问题.你可以选择不面对哲学,却无法逃脱哲学问题的纠缠.  相似文献   

3.
人格本体与自然本体同一的宇宙本体论哲学是李白道家化人格的思想基础。它对原始道家哲学本体论的超越在于:使主体在和宇宙的同一性关系上占据了主导地位。李白道家化人格的宇界表明主体渴望摆脱庸常的生活模式,升华到一个新的人性水平。儒道生命价值观的矛盾表面在:儒家以精神不朽来消解死亡带给现世人生的消极意义。而道家认为只要顺应自然的循环变化,就无所谓生死,更无须被死亡所困扰。驱动儒家以进取精神介入现实人生的是对生命悲凉无奈的体验,促使道家以超然姿态淡出功名利禄的却是他对死亡乐观平和和领悟。儒家矛盾的生命价值观在李白对艺术精神境界的追求中获得了对立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戏曲创作‘哆梦”。梦境描写不但是一种审美的艺术手段,更是戏曲作家观照人生的重要方式:通过对梦境的哲学沉思,把目光重新投向现实并折射其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5.
说来巧合,许东于1999年收取第一笔贿赂,于2011年因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入狱,并将于2023年刑满释放,此三种不同人生的节点,都是在农历的免年,更富有戏剧性的是,他的反侦查能力很强,深悟“狡兔三窟”的生存哲学,在案发前,将自己受贿的事实隐藏得几乎无影无踪。  相似文献   

6.
尼采哲学中把人性作为他自己一切哲学的出发和归宿,而在尼采的人性观中人的创造性又是他的人性论的核心。在他的哲学中,权力意志、主人道德、超人学说、重估一切价值都蕴含了人的创造性。人要肯定自己、高扬自己、超越自身的存在,从而创造出世界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周茜蓉 《政法学刊》2005,22(3):124-127
哲学通常被当作世界观来把握.但这种把握并不根本.它没有追问世界观之成为世界观的源始根据,即世界观通过什么而成其为世界观的问题蔽而不明,这使得哲学之思与科学之思等同,并使哲学陷入二元论.哲学史表明,古代哲学和现代哲学都不是世界观,而是世界观的前提条件,决定这个前提条件的是世界历史起源的奠基行为,哲学在此奠基行为中展开,并获得其本质的规定性,人生和历史在奠基行为中得以定向和敞开.因而,真正的哲学在本质上是对人类历史奠基行为的细心看护.  相似文献   

8.
王阳明用“致良知”三字概括自己的学说,提倡知行合一,教人防“私欲”,从而达到“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的圣人境界。超凡入圣的路径就是致良知,是建立在“致”的基石之上的。致良知道德修养论包括了内外工夫,知行合一并最后达到理想人格,是内心省察与外在磨练相互为成的结果,是求诸于心和道德实践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人生到此,天道宁哉!"除了黑暗,确实不好有别的色彩来描述魏晋的岁月。然而恰恰是在这黑暗之中,崇尚清谈思辨的玄学蔚然成风。也许是为了逃避现实和养尊处优,但这中国哲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并能够引起不少对美学和人生、社会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汉代语词,有习见而难得确诂者,“肺腑”、“录囚”亦其例也。本文以大量用例说明:“肺腑”当读“柿附”,以木札木皮喻疏末之亲,扩大之,则非嫡系亲属亦可称“肺腑”;“录囚徒”则为省察囚徒,“录”字先秦两汉有省察义。  相似文献   

11.
警察为安全而生、为平安而立,警察应形成职业安全哲学的自觉,新警作为警队的后备力量更应该以职业安全哲学指导警察人生的铺展.在解读职业安全意识与能力、警察职业安全哲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新警职业安全意识与能力建设的必要性,提出提高新警职业安全意识与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周玉春 《法制与社会》2010,(30):250-250
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和谐统一的价值取向,与西方文化强调个体、差异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中国哲学的和谐辩证法思想所代表的价值观,对于中学哲学教育的改革,对于学生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态度化解、中正和谐的人生品性培养等,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周易》六十四卦中"大过"卦的分析,阐述其哲学内涵,揭示其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14.
试谈研究人的本质的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谈研究人的本质的方法论高建军人生观问题,是人生哲学研究的核心。而如何认识人、人的本质是什么?又是研究人生的哲学基础和理论基础。这里,仅就什么是人的本质,以及研究人的本质的方法论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什么叫本质?何谓人的本质呢?关于这个问题。学...  相似文献   

15.
权力显示着威严和力量,而权利则寓意着尊严和利益。人类无时无刻不在撰写着权力与权利的历史。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受到权力与权利的触动。一、人为权利而活,法为权利而生18世纪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康德在其《法哲学》一书中就提出了权利学说,认为人生出来第一需要就是有吃有穿有睡有玩的生存的权利,而不需要任何权力,没有人出生后就想去管人。他主张“天赋人权(利)论”。其观点影响了整个世界。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就宣称,人人生而平等,其中包括“生命权利、自由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亦把天赋人…  相似文献   

16.
人格本体与自然本体同一的宇宙本体论哲学是李白道家文化人格的思想基础。它对原始道家哲学本体论的超越在于 :使主体在和宇宙的同一性关系上占据了主导地位。李白道家文化人格的宇宙境界表明主体渴望摆脱庸常的生活模式 ,升华到一个新的人性水平。儒道生命价值观的矛盾表现在 :儒家以精神不朽来消解死亡带给现世人生的消极意义。而道家认为只要顺应自然的循环变化 ,就无所谓生死 ,更无须被死亡所困扰。驱动儒家以进取精神介入现实人生的是对生命悲凉无奈的体验 ,促使道家以超然姿态淡出功名利禄的却是他对死亡乐观平和的领悟。儒道矛盾的生命价值观在李白对艺术精神境界的追求中获得了对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孙竽 《法制与社会》2011,(29):240-241
为使监狱警察培训能更适应复杂社会变迁的需求,有必要在培训中适当应用埃德加·莫兰的复杂性思想。通过培训采贯穿复杂性思想,进而促使监狱警察通晓“统一性和多样性融合”之理,理解唷序性和无序性交混”之理,领悟“个体与环境相互渗透”之理,明白“理解自我应先理解他者”之理,把握“整体与部分关系”之理,省察“封闭与开放关系”之理。  相似文献   

18.
存在主义法学是西方二次大战后兴起的、建立在存在主义哲学基础上的资产阶级法学流派。所谓存在主义哲学,是帝国主义时期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对于人的“存在”的危机感的产物。它的基本倾向是主观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它所研究的对象是抽象的的非超阶级的人的价值。存在主义者声称,人生没有目的和意义,人的存在是偶然的和荒谬的。这种哲学反映出帝国主义时期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9.
蒋燕 《中国公证》2008,(12):63-64
人生就像一本书,有的人走马观花似地随手翻阅,而有的人却会用心地阅读,因为他知道这本书只能读一次,每一个人都在经营着自己的人生。三十多年已走过,回想起来有太多的感慨和深刻的人生体验—那就是公证照亮了我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科学批判与法哲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法哲学研究的缺陷勿庸讳言,我国法哲学研究的总体水平还很低,显得非常粗糙、肤浅和不成熟。老实说,许多所谓“法哲学”研究,很少有甚至根本就没有什么真正的法哲学意味。这当然首先是因为我国的法哲学研究起步较晚,对于西方各国法哲学研究状况缺乏全面准确的了解,也缺乏真正科学的吸收。但同时,笔者认为我国法哲学研究落后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的许多学者是在尚未具备法哲学思维从而尚未真正进入法哲学领域,即是在对法哲学之科学本性盲然无知的情况下,进行“法哲学”研究的。这样的研究不可能不成为“隔靴搔痒”之举。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