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与发展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在处理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上正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受到广泛重视。本文拟对联合国在世界环发事务中的作用做一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占光 《当代世界》2010,(1):72-73
国际环境体制的建立是以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为起点的,这次会议于1972年6月5日至15日召开,是由联合国主导的第一次以环境问题作为议题中心的全球会议。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和筹建的环境规划署日后都成为国际环境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环境体制的有效性主要是指国际环境体制通过其规则,决策程序和项目规划等措施对体制参与者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具体到斯德哥尔摩会议当中,则是《人类环境宣言》和环境规划署对中国环境治理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毛瑞鹏 《国际展望》2022,(6):17-31+149-150
一国发起具有道德感召力的国际倡议,有助于其通过议程设置和话语塑造提升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并引领国际秩序发展方向。中国致力于以公平、正义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积极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提出中国倡议和中国方案。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的新阶段。全球发展倡议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如期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期望,是中国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大举措。全球发展倡议有助于推动发展问题回归国际议程核心位置,也有助于促进国际发展知识交流,提升中国作为全球发展贡献者的形象。树立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良好国际形象,争取关键伙伴及联合国发展系统的支持,增加发展援助的投入,是中国当前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的主要路径。展望未来,随着全球发展倡议的机制化建设,其将成为促进国际发展合作协同增效、包容共进的有效路径和平台。  相似文献   

4.
薛磊 《国际展望》2010,(3):49-59
冷战结束后,国家内部的武装冲突或无政府状态成为国际和平及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作为全球性国际组织,联合国在应对这些新的威胁和挑战方面负有重要责任。以联合国关于"和平、发展、人权"三大支柱的新表述为标志,其领导和组织的维和行动正在发展成为一种全球伙伴关系,这要求联合国各主要机构、区域组织、利益相关国以及非政府实体等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维和行动的执行也需要更具长期性和广泛性的战略规划。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国需要对国际形势的变化作出积极应对,更为充分和广泛地参与联合国和平行动,进一步提升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京都议定书》与集体行动逻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引发的全球变暖是当代最紧迫的国际环境问题之一。1999年联合国环境项目的一项调查表明,世界上51%的环境学专家认为气候变化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作为全球共有财产的大气遭到破坏将危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进而威胁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因此,如何应对全球变暖,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环境保护问题,而且涉及政治、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一直将参与国际组织作为拓展所谓“国际生存空间”的重要途径,千方百计地谋求挤人政府间国际组织,并将“加入联合国”作为最终目标。民进党执政后,更将参与政府间国际组织作为实现“台独”目标的重要手段,变本加厉地推动“参与联合国”以及其他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活动,并利用已加人的国际组织大肆进行分裂国家的活动。本文试从国际组织法的角度,就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台湾在已加人的国际组织中的法律性质和地位等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薄燕 《当代世界》2013,(12):44-47
气候变化是典型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应对这个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经过过去二十多年的努力,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机制已经形成并正在经历重大变迁。但与此同时,各国尤其是那些关键国家在一些具体议题上的分歧,使得该项国际机制的建设始终滞后于国际社会的预期和气候变化问题的发展速度。2013年11月12日在华沙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达成承前启后的一揽子协议之后于23日闭幕。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国际社会以反法西斯同盟为基础成立联合国组织70周年。时光荏苒,流年似水,人类社会沧海桑田,世间万象物是人非。然而,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政府间组织,在维护世界秩序、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依然具有不  相似文献   

9.
基于全球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环境问题上升为安全问题。"环境安全"作为非传统安全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关注的一个焦点,在水安全、气候变化、公共领域、环境难民和军事与核扩散等方面引发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环境问题也在几个方面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对我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形象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10.
简析多边主义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边主义包含工具性多边主义、制度性多边主义和战略性多边主义三个层次的内容。多边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1648年国际关系史出现之前、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从国际联盟成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从联合国成立到冷战结束从冷战结束至今。经过这五个阶段,多边主义实践由零星到频繁,由自发到自觉,由局限于某一区域到遍及全球,由被作为工具的多边外交行为到被作为一种战略选择,由作为暂时妥协、以备再战的手段到作为实现长久和平目标重要途径的理念,其制度形式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松散的国际机制到完备的国际组织等过程。多边主义的历史演变表明,多边主义伴随着国际关系史的发展,是符合人类社会前进方向的,是与世界潮流的要求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卢思骋 《南风窗》2007,(19):24-25
2007年9月18日,第62届联合国大会正式拉开帷幕。这是潘基文第一次以联合国秘书长的身份参与联大会议。就任以来一直把气候变化问题作为任期内重要事项的潘基文,更将该话题设进会议日程,于9月24日召开高级别首脑会议,并明确将会议题目定为"未来在我们手中:发挥领导作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美国总统布什计划于明底在华盛顿召集排放国会议,讨论建立在《京都议定书》2012年到期后新的减排系统,因此潘基文希望借由本次联大高级别的首脑会议向布什发出信号——继续支持《京都议定书》的谈判才是正确之路。在联合国关于本次高级别会议的声明中,说会议目的是为"促进探讨可能的办法,推动国际社会在即将于12月在巴厘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问题会议上谈判缔结新的全球协定"。同时指出:秘书长"打算发挥领导作用,帮助国际社会处理这个问题。作为唯一的全球论坛,联合国具备独特的条件,有能力形成一种共同的办法,对付气候变化。"受潘基文邀请,绿色和平中国项目与传讯总监卢思骋于9月24日出席本次高级别会议,代表来自中国的环保组织发言,就气候变化问题展开民间社会与国际社会之间的讨论。本文即为卢思骋的发言,由本刊独家刊登。  相似文献   

12.
李磊 《工会博览》2012,(35):51-53
国际工会联合会(ITUC)欢迎联合国的倡议,欢迎联合国把全球公民社会列入联合国新的发展议题,这个新的发展议题将在2015年代替原来的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尽管千年发展目标框架已经被证明在途径、结构、内容以及有效性等方面有许多缺点,但是工会仍然相信一个普遍的全球发展议题,在联合国的支持下,这个普遍的全球发展议题能在动员和协调全球范围的努力来促进人类的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全球环境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问题在2007年逐渐加热,成为许多重要国际多边会议上讨论的热点议题。如在世界经济论坛、欧盟苜脑会议、八目集团峰会、亚欧峰会、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尤其是2007年底召开的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13次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及在这次会议上美国与国际社会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明显分歧,更是将气候变化议题推到国际政治的主要议程。2008年1月23日,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达沃斯举行。在为期5天的会议上,气候变化问题再次成为大会的主要议题。与会者再次呼吁各国一致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给全球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国际展望》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转刊发行,值得庆贺。《国际展望》的主办单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其前身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是在已故总理周恩来的亲自关心下于1960年成立。作为国内首批的综合性国际问题研究机构之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致力于国际问题研究,服务于国家的总体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关乎地球系统健康稳定运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受到国际社会广泛重视.围绕全球环境治理转型而伴随的改革、协调、合作与竞争也在同步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全球环境治理机制不断完善演进,以南北格局为特征的全球环境治理主体也出现了新的复杂变化,多个利益攸关方在环境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秉持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在全球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角色.在全球治理体系转型的背景下,中国需进一步提高在全球环境合作中的领导力.  相似文献   

16.
合法性和有效性是决定干涉行动成功的核心条件。同主权国家相比,国际组织的干涉行动具有更高程度的合法性。通常而言,联合国是得到国际社会成员国广泛认可的具备干涉权利——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唯一具备这种权利——的国际组织,而这种权利则来自于其成员国的授权,并且在《联合国宪章》中得到明确体现。相比之下,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干涉行动的合法性则经常会受到国际社会成员的质疑。但是,联合国的干涉行动也经常出现有效性不足问题,这就需要地区性组织提供必要的支持。非洲联盟由于可以满足地区性组织参与干涉行动的相关条件,其行动构成了对联合国的重要补充,从而促进了非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联合国成立60周年。在中国的纪年中60年为一甲子,按中国的历法,今年也是联合国的甲子庆。60年来,尽管联合国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也犯过不少的错误。但它毕竟在当代的国际政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是它为什幺能从当初成立时的51个成员发展到今天的191个成员,几乎囊括了地球村的所有成员,成为名符其实的地球村的“村委会”。诚然,作为国际格局的产物,联合国也必须具有与国际格  相似文献   

18.
<正>社会党国际成立于1951年6月,是主张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工党及其他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作为世界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政党国际组织和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政治力量之一,长期以来社会党国际及其成员党在国际事务和所在国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为社会党国际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但作为一个具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国际组织,社会党国际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如社会党国际内部机制僵化、官僚主义  相似文献   

19.
孙辉 《当代世界》2010,(3):40-42
环境问题,或者说环境的破坏和治理问题并非始自今日,应该说,环境的全球治理进展很快,在环保意识、环保科技、国际合作、国际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进展并不足以使得全球环境治理取得实质结果。那么全球环境治理出现困境的症结在哪里?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自成立以来通过了一系列禁止性别歧视和家庭暴力的国际条约及人权宣言。作为相关人权公约的缔约国,为履行国际义务,我国于2016年3月1日颁布施行首部防治家庭暴力单行法律——《反家庭暴力法》。在具体制度设计上,顺应国际反家庭暴力立法趋势,将家庭暴力的主体范围扩展至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并确立了人身保护令制度、告诫书制度、强制报告制度;同时,该法也存在若干局限和不足之处,如未将性暴力纳入家庭暴力的范畴,庇护制度尚待完善等。未来我国应适时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和司法解释,及时解决法律适用中呈现的突出问题,切实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