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经过公安机关及有关部门的缜密调查,3.31千岛湖“海瑞”号游船案件已被认定是一起恶性抢劫纵火杀人的刑事案件。此案已于4月17日侦破,案犯吴黎宏、胡志瀚、余爱军于4月19日经检察机关批准被依法逮捕。寻找“海瑞”号3月31日中午1时许,福建省青年旅行社组织的台湾长风旅行社 FYT—30—0320A 台胞旅行团24人,由浙江桐庐中旅社接团从安徽歙县深渡至桐庐,途中乘坐“海瑞”号经过千岛湖,下午5时10分游览完蛇岛后,于5时30分离开蛇岛,驶往淳安毛竹源,当时与“海瑞”号一起出发的还有一艘“黄山”号。“黄山”号先期到达毛竹源码头,久等“海瑞”号未到,便返航寻找。  相似文献   

2.
华丁 《瞭望》1993,(27)
在风景如画的浙江千岛湖龙山岛上,有一座古朴的殿宇,每年接待着千万名不远千里万里前来凭吊的游人。这就是闻名中外的海瑞祠。海瑞是明代著名廉吏,嘉靖年间在淳安当过4年(公元1558~1562年)知县,任内政通人和,颂声洋溢。据当地史料记载,在他离任时,淳安老百姓“攀辕卧毂,垂泣拥留”,  相似文献   

3.
1985年整风时,被鲁迅称为写杂文“论时事不留面子,砭痼弊常取类型”的老作家舒展,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春联絮语》,文中有两副专门赠给党员干部的春联:其一是:“才要真爱,名要厚爱,总之自己要自爱;党不可欺,民不敢欺,实于良心不忍欺。”其二是:“为政惟求于民便,国事常如家事;公务皆可与人言,民心即在吾心。”老先生赠此两联,对干部勤政廉政寄予厚望,至明至衷,至善至诚,读来不由不感动。清明廉政,这是人民的向往。自古以来,清官就为人民所千古传诵。明代的海瑞,平时靠自己刨地种菜补贴家用,其母做寿仅市肉二斤,…  相似文献   

4.
鲍信 《瞭望》1994,(18)
吾兄: 发生于浙江千岛湖“海瑞”号船上的抢劫纵火杀人案业已侦破,4月22日的新华社电讯稿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对案情已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案件发生后的那些天里,人们曾从不同角度作过种种猜测,甚至当浙江公安机关经过17个昼夜的艰苦奋战,抓获了案犯,初步查明千岛湖“海瑞”号游船失事系特大抢劫纵火杀人案之后,一些人士仍然将信将疑,心存疑惑,诸如三个歹徒何以对付得了那么多人,为什么直到事发第二天才发现遇难的游客和船员。 现在,案件的初步审理和取证,已足以消释人们的疑惑。  相似文献   

5.
沧海桑田     
海瑞祠在龙山岛的高处,祠堂的大门,对着的是千岛湖上一片格外开阔的水域。水面清澈、幽远。就在这平静的水面之下,沉睡着一座有着1800年历史的古城。这是淳安古城。  相似文献   

6.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海瑞在福建南平县当县教育局局长,同时还兼任着本县公立学校的校长.这是海瑞的第一份官职.这位从海南岛的荒蛮之地走出来的小官僚,科举之路屡屡受挫,几十年凿壁穷经,一直没考上大学(进士),只挣回个高中文凭(举人),此时早已年过40.这很可能意味着:他永远也不会拥有自己的舞台了.  相似文献   

7.
“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在“三讲”教育之中,我又想到了老一辈革命家陈毅生前写的这一诗句。诤友难得,诤友可贵。以整风精神开展的“三讲”教育,需要更多的诤友出现。诤友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们心地无私,坦诚,不怕得罪人,为了关心同志的进步,为了人民的事业,敢于说真话。私心重的人,是当不了他人之诤友的。先哲贤士曾把那种只会阿谀奉承,吹拍讨好的人当做贼友,而把敢于提批评意见,敢于说真话的直言之士当作诤友。自古以来,就是做诤友难,做贼友易。明代的海瑞,可谓是皇帝的一位难得的诤友。但他知道当诤友是要冒风险的,所以,他为民进言…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化在本性上是讲“大道”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个大道,便与善有关。儒家说“止于至善”,道家说“上善若水”。这里所说的“至善”、“上善”,很接近我们现在所说的“大爱”。墨子主张“兼爱”,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儒家和墨家是“显学”,也就是说,“至善”和“兼爱”的理念是当时中华文化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9.
平白 《瞭望》1999,(50)
中药多为汤剂,所以中药的配方泛称汤头。把常用的汤头编成歌,以便于学习,称作《汤头歌诀》。旧时学医先要背《汤头歌诀》,背熟了,就基本能掌握医治某种病用什么汤头或一种病有几个汤头可医。当然,这只是最初步的,要达到医术精深,还得靠深入的理论研究和长期的临床实践。世间事多有相通处。对腐败现象这一封建吏治的并发症,历代明君贤相也总结出不少整饬的“汤头”。一曰思想教化之方。“以德为先导,以理为规范”,倡廉让、励廉耻,修定和规范官吏自身的行为。如包拯之无私,海瑞之刚正,都至今为百姓赞颂不绝。二曰厚俸养廉方。所谓“衣食足而知…  相似文献   

10.
雄关怀古     
秦伯益 《党政论坛》2009,(12):58-59
“关”的概念,我最早是小学时在上海跟父亲看京剧时获得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文昭关”伍子胥一夜急白了须发,杨延辉“盗令出关”见老母,诸葛亮“天水关”收姜维,“葭萌关”张飞战马超等。虽然那时我并不知道“关”的确切意义,也不知道这些“关”在那里,但总感到“关”一定是一个重要的地方,是兵家征战地,是商旅往来处,是“关口”、“关卡”、“关隘”。因此,攻者必叩关攻城,守者必据关守险;逃亡者要伺机出关,追捕者则凭关拘人。因此从小就对“关”有。种神秘,一种崇敬,一种安危所系、存亡所赖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正放弃一切,选择曲艺说到我走上曲艺道路,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家庭的影响。我的母亲是河南坠子演员,我的父亲是一名伴奏员。母亲演出,父亲伴奏,用我们的行话叫做"一副架儿"。我从小是在剧团里泡大的,耳濡目染各个门类的艺术形式。我还记得儿时听母亲说过长篇坠子书,是以海瑞的  相似文献   

12.
“现在时”这个概念,许多人不懂,汉语语法中是没有这个概念的、“现在时”在英语语法中是相对于“过去时”、“将来时”而言。“现在时”是个动态概念,是当前的、发展的。说不定这会儿的“现在时”,一会儿就成“过去时”,明儿的“将来时”,待会儿就成“现在时”?说为官是个“现在时”,不是发明,更谈不上创造、江泽民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警示全党干部,“参加革命为什么?当干部做什么?身后留什么?”此“三问”,其实质就是警戒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毕竞为官是个“现在时”,当常思身前身后事。  相似文献   

13.
王佳伟 《党政论坛》2011,(12):56-56
孟姜女 按照先秦的女子称呼,孟姜女其名在前,即“孟”;其姓在后,即“姜”。“孟”在此处是排行的称谓。在古代的排行中,老大称“孟”或“伯”,老二称“仲”,老三称“叔”,最小的称“季”,孟姜女就是“姜家的大姑娘”。《辞海》载:“孟姜,春秋时齐国大大杞梁妻。姜姓,字孟。……后人将杞梁说成秦朝人,称‘范杞梁’,并演变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王敏  庞世伟 《党政论坛》2009,(23):40-42
中国古先贤老子,其代表作《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道经”讲的是宇宙观,“德经”讲的是道德观。老子认为“在天为道,在人为德”,为此,为官从政的领导者要顺乎天道,要修养道德,特别要有“上善若水”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周娜 《理论导刊》2023,(12):127-134
推进教育数字化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方向。在新一代智能技术赋能下,思政教育获得了“数字之形”,“可见性”增强,但也带来了数据代言“副效应”,主体在场的“虚假性”被遮蔽,思政教育在现代化转型中陷入“象征性在场”的泥沼。从本质上看,“象征性在场”是思政教育在从传统向现代过渡中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离场方式,是传统“我不在场”在技术之维的现代异化。之所以会产生这一问题,根源在于思政教育在现代化转型中未能处理好“资源属性和价值属性”“符号互动和意义互动”“界面空间和实体空间”“数据主义和人本主义”等多重内在张力。走出象征性在场困境,需要以超越可见思维重塑思政教育,在由“物”到“人”中“超越有形”重塑思政育人系统,在由“技”入“道”中“超越有限”重建现代人机关系,在由“身”及“心”中“超越功利”重构底层教育导向。  相似文献   

16.
近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在接受《中国改革》杂志专访时概括了中国30多年来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经验,简而言之有三条:一是“把激励搞对”,二是“让市场起作用”,三是“实行对外开放”。再简单一点,可以概括为“放开”和“开放”两方面:前两条是“放开”,后一条是“开放”。  相似文献   

17.
“你的孩子真听话,今后一定有出息”,“那个人在单位很听话,一定会受重用”——这里所说的“听话”,就是顺从、服从,领导和他人怎么说就怎么做。“听话”的人一般给大家的印象是没有“刺”,容易驯服和驾驭,是人们眼中的“良种马”,好脾气,这样的人,人生道路就比较顺利,在事业上也应该是康庄坦途。  相似文献   

18.
我是1943年生在延安,就算是“马背摇篮”里长大,“根红苗正”的那代人,然后跟着一路打仗的部队,最后进到北京,在共产党开国的时候就在北京:一直在像“育才”、“一零一”、“男四中”这样的干部子弟成堆的学校上学。  相似文献   

19.
霍中华 《学理论》2010,(6):45-46
学风的特性表现为主体性、学习性、群体性、恒久性。学风的主体无疑是学生,包含学生的个体与群体,学生党支部应在“主体性”上发挥“教育功能”。学习性主要表现为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党支部应在“学习性”上发挥“示范功能”。学风是群体的一种行为习惯,学风建设应在群体中进行,学生党支部可以在“群体性”上发挥“凝聚功能”。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风、学风、党风”三风联动,互相支撑、互相促进,学生党支部应在“恒久性”上着眼于“抓党建促学风”发挥“激励功能”。  相似文献   

20.
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大师之“大”在于大“智”,更在于大“德”,高校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