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等法学教育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法学教育体系,既要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又要满足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法学教育体系必须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必须进行改革 ,既要适应国家司法考试的需要 ,又不能局限于国家司法考试 ,要培养适应市场要求的多元化的法律人才。同时 ,应大力开展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 ,提高法律专业人员素质 ,开拓高等法学教育的新前景。  相似文献   

3.
谷盛开 《人权》2003,(3):28-31
在人类历史上,妇女长期被认为在许多方面次于男子,在法律上则表现为妇女与男子处于不平等地位,甚至从属于男子的地位。女权运动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争取妇女与男子在法律上的平等。性别公正与妇女保护在法学领域也是一个重点问题。对性别公正与妇女保护问题,可以从基本法理、国际人权法,中国妇女保护法律制度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高等公安法学教育两大关系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学教育与公安教育的关系是法学教育为体,公安教育为用;法学教育铸魂即铸造“四个忠于”之魂,而公安教育则是增能即增长才能、技能。法学教育与公安法学教育的关系是“母体”与“子体”的关系,或曰普遍性与特殊性、本色与特色的关系。因此,公安法学教育既要遵循法学教育的一般规范和规律,又要体现公安法学教育的特殊性,即要结合公安工作实际,为公安实战服务。  相似文献   

5.
现有警察院校的法学教育没有能够得到应有重视,使得培养对象的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法治理念不能满足职业化警察的需要,影响了警察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应将警察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法律现象和法律问题充实到警察院校法学教育过程中,明确警察院校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积极探索警察法律人才机制。在精选法学学科、增减课时时尊重法学课程的体系化,根据授课专业的特点,适当调整开设的法学学科及其课时,改革警察院校法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6.
包运成 《前沿》2008,(2):66-69
双语教学是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或者外语进行的专业教学。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的需要,是增强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改善外语教学的主要手段。但是开展双语教学又存在许多困难,必须从教师、学生、教材和管理等方面努力,才能搞好法学双语教学。  相似文献   

7.
李田香 《传承》2012,(8):88-89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英语应用技能很有必要,双语教学的开设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目前,高等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存在着双语课程开设数量少,地区发展不平衡;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效果不佳;师资力量不足,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材供给不足等问题。对此,国家教育部门可以加大经管类专业双语教学的课程比重;学校也应加大师资进修力度,引进能胜任双语教学的师资;在教学班级的设置上,可以对学生进行分流,按照英语成绩进行分班教学;加强编写适合学生需求的双语教学教材等。  相似文献   

8.
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对公安本科院校的法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法教学作为法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目前公安本科院校的国际法教学存在特色不够鲜明、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必须进一步优化国际法学的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妇运》2001,(9):1-1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纪;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世纪;也必将是中华女性以巾帼创新业的精神,更加有力地撑起现代化建设“半边天”的世纪。科技竞争、人才竞争、教育竞争是新世纪的显著特征。在新的世纪,妇女能否取得进一步解放与发展的主动权,越来越取决于其接受教育的程度,取决于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妇女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意。“十五”计划作出了实施“人才开发”的战略部署;江总书记的“七…  相似文献   

10.
高校法学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贯彻落实“德法兼修”教育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次上创新的支点。司法警察院校应当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把握办学定位,精准施教,坚持“德法兼修”培养标准,实现法学课程思政的目标。通过优化课程思政总体设计、请“专家型”警察讲授执法经验、加强与实务部门沟通、开拓第三课堂等路径,推进法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融合渗透、同向同行,承担起司法警察院校为司法行政系统培养高素质“德法兼修”法治工作队伍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章立明 《思想战线》2006,32(4):54-60
中国妇女学全球视野与其行动的均衡点决定中国妇女学的生命力,即妇女学能否在国内广泛渗透和扎根,成为社会机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影响、改变民众的日常生活、行为、观念,而不仅仅停留在教学与科研环节,以学术为壁垒,把妇女学看作是精英妇女的自留地。妇女学发展需要兼具两个功能,一个是专业化,突出对专业人员的提高功能,另一个是通俗化,强调对公众的普及功能。中国妇女学建设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是开始,而不是结束。  相似文献   

12.
高校的女性学学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女子院校的女性学建设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在学科建制与学科内在规范的建立方面均有了一定的发展,学术合法化日益受到重视,从国家政策及教育机构的支持角度看,其社会合法化正逐步提高,系所、专业及学科的设立使得其行政合法化也有了实质的推进,但在政策投入力度、学理探讨、机制深化、学科课程设置以及跨校合作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相似文献   

13.
学科制度视角下的"妇女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珺 《妇女研究论丛》2005,(Z1):101-103
妇女学的学科合法性长期受到学术界的质疑。从学科制度的角度来研究妇女学学科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经过学科建制和学科制度化的过程,妇女学才会有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高校女性学教研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中国女性学的教学与研究问题,不仅要把它置放在当下全球化的女性学教研风潮中,而且要把它置放在近百年来中国女性解放的特殊历程与话语环境中,尤其是要把它置放在古来有之的女教传统的因素中,才有可能更准确、更到位地认识并解决女性教研与学科建设、女教传统与女性现代化、女性主义理论与社会实践之间存在的矛盾,从而建立起一个良性互动、行之有效的现代女性学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女性学学科建设包括三个方面:学术规范、社会建制和女性学教育。本文通过反思女性学成长的过程,从学科性、社会建制两个方面讨论了应该加强和如何加强女性学学科建设的问题,并就其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跨越式发展与本土经验--女性学学科建设的十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女性学学科建设,自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得到了长足发展:学科体系逐步成熟,研究队伍不断壮大,课程与教材建设日臻完善,形成了自身独有的一些特色,走出了自己的发展之路,正在成为人文社会学科中一个新的综合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17.
妇女学的内容与目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政 《思想战线》2002,28(1):102-105
妇女学不是把妇女看作问题 ,而是以妇女成为主体向男性中心的知识体系提出问题时产生的。妇女学的核心理论是社会性别。分析研究各个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中社会性别制度的变迁 ,社会性别话语的变化 ,社会性别等级制同阶级、种族、族裔等的交叉关系 ,社会性别同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特定社会性别制度对男女的规范 ,性文化的变迁 ,妇女在各个领域的活动经历等等 ,是妇女学的主要内容。妇女学的目标是以新的认识论认识人类社会 ,并在此基础上参与改造社会。  相似文献   

18.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日本教育家成濑仁藏完成并出版《女子教育论》,掀起了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革新运动。不久,该书被中国学人译成中文,推动了中国女子教育近代化的起步。该书的著译、流传,凸显了美国-日本-中国的女子教育传播格局。但是,该书曾形成的中日女学交流起点的作用,竟然在其后的历史进程中被两国学界同时淡忘。文章尝试将历史考证方法和跨国视角相结合,在重新唤醒这段历史记忆的基础上,重建面向未来的两国女学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9.
规范性与现实性--浅论课程设置与妇女学学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设置是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妇女学的学科建设,既要尽可能融入全球化背景下的妇女学发展潮流,积极参与世界妇女学领域的对话与交流,又要坚持本土化的发展道路,给予当代中国妇女生存与发展的处境充分的现实关照。这种学科发展方向要求妇女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要遵循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的一般原则,注重科学性和规范性;另一方面要兼顾妇女学生存与发展的特殊性与现实环境,做到规范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妇女发展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当代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从性别视角来分析,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妇女发展的基本观点,彰显出鲜明的促进妇女发展的时代精神,确立起审视妇女发展的新的坐标,提供了推进妇女发展的思想武器,是妇女发展的灵魂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