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在七十年代发表《李白与张(?)交游新证》一文(《南京师院学报》1978年第一期),从张九龄的《张说墓志》考出张(?)曾为卫尉卿,考虑到张(?)是李白的重要文游,李白《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诗称“弹剑谢公子,无雨良可哀”,符合驸马张(?)的身份(张(?)为玄宗女婿,尚宁亲公主),因此,认为诗题中的“卫尉张卿”当即张(?)。从此以后,学术界多采用拙说。然而,笔者心中却甚惶恐,因为毕竟还未有直接证据证实李白诗中的“卫尉张卿”必为张(?)。于是,十余年来,遍查典籍和出土墓志,希冀找到既与玉真公主又与李白都非常亲近的张姓卫尉卿的  相似文献   

2.
对《对“人大”质询法院的质疑》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1997,(2)
对《对“人大”质询法院的质疑》的质疑编者按:本刊于1996年第9期发表了李晓斌《对“人大”质询法院的质疑》一文后,在法学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一些地方的报刊作了转载和报道,编辑部也收到不少来稿,提出了赞成或不赞成的意见,为了开展百家争鸣,我们选登如下几...  相似文献   

3.
20 0 3年第 5期的《比较法研究》中发表了题目为《质疑“以法律为准绳”》一文 (以下简称“质疑文”)。在这篇文章中 ,作者对传统的办案原则———“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中的“以法律为准绳”提出了质疑 ,认为 :“法律”不能成为办案的准绳 ,办案的准绳应当是法律的精  相似文献   

4.
对《比较法研究》“稿约”的一点质疑[编者按]缪剑文先生来信批评本刊“稿约”内容失当,编辑部表示欢迎,并于今年第1期对“稿约”文字作了适当的修改。“稿约”属定式合同,其条件是否公允合法,当引起关注。现将来信摘要发表,读者可与本期苏号朋博士《定式合同研究...  相似文献   

5.
关于法学中“29个多”问题的理论是非张光博陈桢先生一稿两投。以《1995—1996年中国法理学界的理论是非》为题发表在《法学》1997年第3期,又以《认真看待当前法理学界的理论是非》为题发表在《当代法学》1997年第3期。其中摆列了张光博否定的“主干...  相似文献   

6.
<正> 我写的《刑事诉讼两重结构辨析》一文在《现代法学》发表后,受到一些同志的关注。《现代法学》去年第六期发表了马贵翔同志的文章,对“两重结构论”提出质疑,他认为刑事诉讼仅存在三角结构,而且是“诉辩双方与审判官距离相等的‘等腰三角’结构”,至于现代许多国家刑事司法中存在的警  相似文献   

7.
“错案追究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错案追究制”评析[编者按]:《法学》1997年第3期发表了王晨光的《法律运行中的不确定性与“错案追究制”的误区》一文,在法学界和司法实际部门引起了普遍关注。6月初,本刊在上海召开了“错案追究制”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香港、江西、江苏、浙江、福建、上...  相似文献   

8.
王惠玲 《政府法制》2014,(32):35-35
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纸老虎”概念的领导人是蔡和森.1922年9月20日,蔡和森在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第2期发表了《武力统一与联省自治——军阀专政与军阀割据》,第一次使用了“纸老虎”概念,他认为那些空发议论而于国情时局无补的“政治家或政论家”,包括国民党的一些政治家或政论家都是“纸老虎”。  相似文献   

9.
本刊2002年第八期刊登了省社科院教授、著名社会学家辛秋水的文章——《组合竞选:村委会选举模式的探索》。该文发表后,编辑部陆续收到一些反馈意见,其中对辛秋水教授观点赞同者有之,持不同意见者亦有之。在此本刊刊发涂跃进的《“组合竞选”模式质疑》一文,同时刊登本刊记者对颍上县一次村委会组合竞选的现场观察与思考的报道《“让能想到一块的人一道工作”》,希望读者通过这两篇文章,能对“组合竞选”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也希望读者继续关注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法学》1995年第5期发表的陈恢先生与张光博先生商榷的文章,题为《是“正确百降”还是误导》(以下简称陈文),拜读之后,颇感震惊。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愿就文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谈几点个人认识。一、陈文是针对张文《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法学沿着正确道路向前发展》(中国法学》1995年第4期)提出商榷,字里行间竟带着莫大的情绪,什么“发表社论”、“口气过大”等等,这究竟所谓何来?依读者之见,张文不过是谈了学习邓小平“特色理论”的一些体会,作为一家之言.提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1.
《法学评论》2000年第2期所载孟勤国教授《质疑“帝王条款”》一文(下简称《质疑》) ,反弹琵琶 ,对我国民法学界关于诚信原则的主流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笔者读罢 ,觉得该“质疑”颇值商榷。《质疑》对“诚实信用原则是现代民法的最高指导原则 ,其实质在于授予法院(法官)以自由裁量权”的观点提出了四点质疑 ,笔者针对这四点提出自己的意见。(一)《质疑》提出 :“诚信原则能否授予法官以自由裁量权?一般认为 ,自由裁量权乃立法、司法关系及其权限的体现 ,在大陆法系中 ,依例属于公法范畴。诚信原则……是一条私法原则 ,私法原则…  相似文献   

12.
也谈立法上的“法人犯罪”——与杨兴培同志商榷●周长军杨兴培同志的《对立法上“法人犯罪”的反思》一文(载《法学》1996年第7期,以下简称杨文),在对我国法人犯罪立法的合理性、必要性与适时性提出质疑和批判的基础上,主张立法应及时取消法人犯罪。通读之后,...  相似文献   

13.
“超过诉讼时效法院不受理是对的”质疑本刊今年的第2期法律咨询“超过诉讼时效法院不受理是对的”发表后,接到读者来信商榷。并从程序和实体处理上进行学理分析。现将二篇来稿摘登如下:王旭宽来信说:超过诉讼时效法院不受理,在程序上没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  相似文献   

14.
《政治与法律》一九八四年第六期刊登《“司法机关”质疑》一文,读后颇受启发。同时,我也有一点不同看法。该文认为“‘司法机关’这个机关名称的提法应不再使用。”理由之一,是“司法机关”这一提法“缺乏宪法和法律依据。”现在,我想指出《刑法》第八十四条规定:“本法所说的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讯、检察、审判、监管人犯职务的人员。”根据这一条的规定,我的看法是,既然有“司法工作人员”,就应当有  相似文献   

15.
原告李先生诉称,2005年5月23日其在《音乐生活报》(总第565期)第14版上发表歌词《圆珠泪》和《爱着的女孩》。2006年1月17日,原告在北京电视二台(文艺频道)之公益歌曲大擂台听到被告“羽泉”组合演唱《求爱歌》。经对比发现,《求爱歌》与原告发表的《爱着的女孩》在构思、结构上存在本质的雷同,部分语句也惊人的相似。同时。《求爱歌》已被收入羽泉的专辑《三十》,并于2005年7月由被告北京华谊兄弟音乐有限公司出品.并由中国音乐家出版社、北京华谊兄弟音乐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6.
也谈经侦“初查”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公安部二局宋阳同志撰写了《质疑经侦“初查”制度》(发表于《中国刑事警察》2004年第4期,以下简称《质疑》),其主要观点包括: “初查”欠缺法律依据、“初查”具有一定的危害、立案前“初查”没有必要、应创建“立案后初查”制度。笔者认为,不管是“初查”、“立案侦查”、还是“立案后初查”,事实上就是一个侦查程序的启动问题,而侦查程序的启动问题又事关公民的自由和对犯罪的追究,即在刑事侦查程序中,国家维护秩序的需要和保障公民个人自由的利益分殊与价值冲突尤为激烈,形成了此赢彼输的“零和博弈”:要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安全,就要求强化国家惩罚犯罪的权力机制,这又会对公民的个人自由造成严重威胁;而要伸张和保障公民个人自由,就要求对国家权力尤其是强制性权力加以制约,而这又会损害国家追究犯罪、惩罚犯罪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讲,对“初查”、“立案侦查”、还是“立案后初查”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质疑》一文的参考价值所在,也是笔者《也谈经侦“初查”制度》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民事侵权赔偿行政裁决案不宜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质疑──与严惠仁同志商榷邹润学拜读了严惠仁的《民事侵权赔偿行政裁决案不宜纳人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载1994年第2期《行政法学研究》)一文后,颇受启发.该文指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生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8.
再议“执行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将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列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并明确提出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这给全国法院干警以极大鼓舞,尤其使全国法院执行干部无不为之振奋。笔者曾以“高执办”名义于2001年第5期《人民司法》上发表了《“执行难”新议》一文,余意未尽,又逢十六大东风,感想万千,欣然提笔,再议“执行难”。一“执行难”作为跨世纪的一道司法难题,早已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1999年,党中央批转了最高法院《关于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报告》,以中央文件下发全党,成为“尚方宝剑”,为抵制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对执行工…  相似文献   

19.
《知识产权》1996年第3期《对禁止使用专利申请做广告的思考》一文(以下简称“张文”)对《广告法》禁止使用专利申请和已经终止、撤销、无效的专利做广告的规定提出质疑,并提出了修改《广告法》第11条的建议。笔者认为值得商榷,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20.
《法学》2000年第1期载文《“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质疑》令人欣赏。虽然与作者有同感,但还不限于此,试讨论如下: 一、“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与沉默权 我国刑事诉讼法非但未赋予被追诉者沉默权,反而使其承担了如实回答的义务。此时,尚不能断言“如实回答”是被追诉者的一项供诉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