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各类赌博对象中,官员赌博有其与众不同的特殊心态。官员赌博不管起初参赌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一个共同的规律是,凡涉赌者十之八九会走上贪的不归路,而贪的官员十之八九都会迷上赌博,形成了愈赌愈贪、愈贪愈赌的恶性循环怪圈。一、官场得志"猖狂赌"  相似文献   

2.
清朝前期的惩贪立法及其特点孙玉荣中国封建社会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至明末各种积弊已经根深,官吏中的贪污腐败问题尤为突出。有鉴于此,清代前四朝(顺、康、雍、乾)皇帝一直把惩贪作为整饬内外官员的中心和重点内容。康熙曾说过:“治国莫要于惩贪。”雍正说:“...  相似文献   

3.
贪名亦贪     
清代谢时雨任杭州太守时,曾在大堂上题一对联:"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鹜声华忘政事;养廉唯俭,俭己俭,偷人也俭,还崇平素保廉康."此联说出一个深刻道理,贪婪不仅是指贪图钱财,贪名也是贪,"鹜声华忘政事"的贪名官员,有时给老百姓带来的危害可能比贪利者还要大,古往今来,不鲜此例.……  相似文献   

4.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实行需要配套和完善 官员财产公开申报制度,起源于230年前的瑞典,有"阳光法案"、"终端反腐"之称.1883年,英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财产申报的法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在许多国家已被证实为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制度,也是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反腐手段之一."阳光法案"目前已在90多个国家实施,其最终目标是让官员不想贪、不敢贪和不能贪.  相似文献   

5.
大贪背后有“大师”,不问苍生问鬼神。近4年来,被湖南省纪委、省检察院查处的厅级领导干部身后,大都有“大师”的身影。他们或求“大师”指点升官捷径,或求菩萨保佑逢凶化吉。(据7月14日《中国青年报》)从来财迷心窍,一向权令智昏。迷信,是大贪们精神世界的“高位截瘫”;迷信,是大贪们钱权领域的“路径依赖”。湖南那个名叫李会刚的副厅级高官,因一“大师”预言他至少能官至副省级,就扛了149万元奔京城去购买官位;而已是湖南省政府副秘书长的唐见奎,因一小庙和尚“算准”了他升迁的几件鸟事,就从省财政拨出200万元专款,为那小庙修了条水泥大…  相似文献   

6.
传统中国政治化惩贪例析——以唐前期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红星 《北方法学》2013,(6):124-134
传统中国政治斗争无处不在,在政治斗争的需要下,政治化惩贪应运而生。政治化惩贪是以惩贪为名,行打击政敌之实。专制政体下政治权力制衡的缺失是政治化惩贪产生的根本原因,官员多贪贿的事实及政治斗争的需要是政治化惩贪产生的直接原因。政治化惩贪对传统中国惩贪实践整体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其表现出选择性办案、选择性不办案、用刑畸轻畸重等特点,惩贪的效果由此大打折扣,而传统中国的政治斗争也因此更趋激烈复杂。  相似文献   

7.
从根本上说,古代的惩贪不过是屡惩屡贪,"养廉"实质上也是养而难廉。然而,历代许多统治者的倡廉惩贪措施,毕竟是超出自己营垒中那些贪得无厌的蠢虫们的一种"善政",在减轻对人民的剥削,维护社会安定,恢复和发展生产力等方面,起过一定的作用,因而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 宋代的税收比前代大为增长,官员接触钱财的机会也由此多了起来。然而北宋时期官员贪污(时称"赃罪")的现象却减少了,尤其与相邻的唐朝、明朝相比,更是稀少。那么,是哪些因素使得北宋时期官员贪污者相对减少呢?  相似文献   

8.
因涉嫌违纪问题,河南省交通厅现任厅长董永安于2010年12月24日被纪检部门“双规”,6天后又被河南省安阳市人大常委会罢免其人大代表职务。此消息一出,世人无不深感震惊——令人至感惊愕的并非是又一名正厅级官员因贪落马了,而是在董永安之前已有三任河南省交通厅厅长、一任副厅长连续因贪落马,到董永安这一任已经是“五连倒”了。  相似文献   

9.
在巨贪频出的土地拆迁领域,李丙春算不上最大的贪官。但作为一名基层政权的干部,他却是"小官大贪"的典型。李丙春是全国落马乡镇官员中涉案金额最大的案犯,堪称中国"最贪镇长"。  相似文献   

10.
堪称"××第一贪"的,这几年并不鲜见.自"广西第一贪"成克杰、"江西第一贪"胡长清之后,山东、浙江、广东、河北、安徽、甘肃、吉林、四川、重庆等省市都出过"第一贪",甚至还有"中国第一贪"、"世纪第一贪"之称的,及至今年2月1日,因四年之间侵吞公款1798万美元、国有资产2.5亿元(未遂)被一审判处无期徒刑的宋建平,也坐上了"山西第一贪"的交椅.……  相似文献   

11.
昏官罢得好     
《法学》1989,(6)
杨汇泉副省长日前被湖南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的代表们罢免了。原因两条:一是“昏”,他身兼省整顿清理公司领导小组组长,在查处公司的工作中严重失职,在答复人大代表质询时竟“一问三不知”;二是“贪”,率女儿和女婿赴广州吃公宴,一餐就吃掉4437.1元。  相似文献   

12.
建议增设危害廉政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议增设危害廉政罪海南大学谭世贵一增设危害廉政罪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廉政,简言之,就是指公职人员为政要清廉。古今中外,几乎所有国家都毫无例外地要求其官员做到清正廉洁,不贪污,不受贿。“官廉则政举,官贪则政危”、“廉则兴邦,贪则亡国”、“治国先治贪”,这是...  相似文献   

13.
柏桦  吴爱明 《法治研究》2015,(2):126-132
明清两代的官员都认为自己的俸禄很少,甚至认为:"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明史·食货志》)。实际上官员的合法收入足以维持其体面的生活,但他们仍声称俸禄太低,为官吏贪污受贿开脱。现实中的"不贪不滥,一年三万","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与贪污有何关系?提高他们的俸禄就能够养廉吗?历史似乎告诉后人,高薪不能够养廉,严惩不能够去贪,只有对权力实施有效的监督,才能使廉贪观念深入人心,也才能有利于官员履行管理国家的职能,为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俭有四益.凡人贪淫之过.未有不生于奢侈者.俭则不贪不淫.可以养德,一益也。人之受用,自有剂量,省啬淡泊,有长久之理,可以养寿,二益也。醉浓饱鲜,昏人神智.若蔬食菜羹,则肠胃清虚,无滓无秽,可以养神,三益也。奢则妄取苟求.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已矛一隐可叫兼鲁阿希柏  相似文献   

15.
张军 《法人》2013,(1):73-75
雍正治贪先从整肃财税制度入手,推行耗羡归公之法,以明规则取代潜规则,切断官员"小金库"的来路,继而用收支两条线的政策高薪养廉,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官员贪腐行为康熙皇帝为一代雄才大略的君主,其在稳定统治秩序上,功莫大焉,早年治贪也颇见成效,然而待到内外稳定,天下太平之后,渐入暮年的他遂有了求稳怕乱的心理,官场贪腐此刻已极其盛行。尤其是州县一级官员,常以征收耗羡盘剥民众,蚕食国家收入。"耗羡"是附加在正税之上征收的抵补实际损耗后的盈余部分。清初赋役沿袭明朝万历年间钱粮则例旧额,除正额赋银(地丁银和漕粮)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很多官员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官运、财运寄托于上天和神灵的庇佑.奸佞、贪浊的官员,因其内心空虚无聊、忐忑不安,对前途毫无自信,故对鬼神之事尤其迷信. 古代官场禁忌多 出门之前翻历书选日子,乃是古代官场普遍现象,今人不会觉得奇怪。不可思议的是,古代官员接到任命,前去上任,要避开几个月份,过了这几个月,方能到任。  相似文献   

17.
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俨然中华民间美食大全,惹得一帮吃货半夜起来流口水。让我们来看看唐朝美食的魔力,有的官员甚至因为贪路边小吃断送前程。  相似文献   

18.
李奇誉 《政府法制》2014,(21):19-19
“发生初次腐败行为的平均年龄为47岁.‘带病提拔’的省部级官员,其平均经济腐败时间在10年左右.”2012年12月中旬,一则题为《“带病提拔”官员初次腐败多在47岁》的新闻让舆论起了波澜,一位名为“元勋”的网民评论:“中国官员真幸福,贪了10年才落马,活够本了,人生可没有多少个10年呢.”  相似文献   

19.
刘金城 《检察风云》2014,(16):81-83
古人云: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在眼花缭乱的社会中,企图不劳而获,一夜暴富者司空见惯。可是,把贪欲演绎到极致,且丧尽天良的,莫过于贩毒!1999年11月20日至12月9日,长宁公安分局与市局"803"刑侦总队联袂。  相似文献   

20.
俸禄制度是古代职官制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制度之一,俸禄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官员的廉洁状况。明代官员的俸禄是典型的薄俸制,历来有"最薄"之说。明代的薄俸制,严重影响了明代的政治生活,造成廉吏难支、贪风不息等恶果,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从而借古喻今,指出当今高薪养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