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挥人才资源优势 推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是吉林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础上迎来的又一新机遇和新挑战,而人才是生产发展的第一资源。本文在分析了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规划目的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人才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便更好地运用人才资源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的战略地位入手,客观分析了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现状及外向型经济发展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在探索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沿边开放模式方面提出了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构建沿边地区与内陆腹地联动发展的新模式,建立核心区与扩展区相结合以及探索与发达国家合作影响周边欠发达地区,形成国际、省际、区际互动协调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生活与法律环境息息相关,二者共同奠定了市场经济成长与发展的基础,金融投资活动在经济生活中又处于最为核心的地位。自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重新规划与定位以来,"长、吉、图开放先导区"的开发与建设同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吉林省金融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并构建和谐的金融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至关重要。本文在对吉林省金融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构建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同时,对未来吉林省金融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确定了生态空间管制政策。生态空间管制要求环境法基点从环境要素转向各环境要素构成的整体空间,环境法律体系所规制的环境问题从环境要素的污染和破坏转向兼顾整体生态空间的破坏。生态空间管制在环境法上的制度需求包括:确立保护和改善生态空间的立法目的;系统规定生态功能区规划制度、生态格局规划制度和生态控制线规划制度,以构建体系完善的生态空间管制法律机制;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公众参与制度有针对性地具体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迎合天津滨海新区法律制度缺位的现实需要出发,以天津滨海新区的法律制度为本体,选择与新区有直接国际经济往来的东北亚法律制度为参照对象,着重论述天津滨海新区与东北亚的区域法律制度问题。文中在逐层分析天津滨海新区法律制度所处的国际大环境、东北亚区域环境和自身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指出滨海新区在向东北亚开发开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究了存在这诸多法律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重点对二者法律制度协调的模式,按组织架构、制度安排、运行机制三要素进行了大胆构想,以期有益于天津滨海新区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6.
尚明 《中国法律》2005,(1):8-10,58-61
2003年.中国国务院组建商务部,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历史时期,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法律制度,完善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法律制度,健全国际经济合作的法律制度,构筑新时期中国商务法律体系,是中国对内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进一步发展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由于长期以来“重开发,轻保护”,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十分严重,矿山地质环境生态恢复治理面临严峻的形势.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不同层次的法律文件,初步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生态恢复的法律制度,但在立法执法、资金技术、恢复评估及维护等制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应当在借鉴国外相关法律制度的基础上,从加强生态恢复立法、完善环境准入制度、规范保证金制度、健全生态效益评估制度以及生态恢复后的维护制度等五个方面对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生态恢复法律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法律作为人类交往行为的规范体系,在秉有理性、逻辑性和科学性的同时,也具有模糊性和局限性。法律的模糊/局限性因多种原因导致。法律的模糊/局限性,取决于其诗性、修辞性和可接受性,但同时又帮助法律克服模糊/局限性,并在修辞预设的前提下,实现法律的理性、逻辑性和科学性。因为在本质上,人类生活在一个时空无限敞开的世界,法律必须能动于这种时空开放性。修辞就是人类应对交往行为无限敞开的方式,也是应对法律之逻辑理性有限的工具。法律的模糊性需要明确性修辞,法律的局限性需要包容性修辞。修辞既使法律开放,也预设法律的界限,因此它在开放时空中助益于法律的完善。同理,制度修辞既是法律开放的技术,也是法律臻于完善的条件。制度修辞的设定,有如哲学家所谓上帝悬设,为法律的不断认知和完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肖霄 《行政与法》2009,(7):110-113
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开放,我国的商业银行确实存在破产的现实可能性,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有着很强的紧迫性.本文在对商业银行破产的可能性和特殊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破产制度存在的缺陷,并尝试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对策,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构建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0.
论无权处分行为——兼析《合同法》第51条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孙鹏 《现代法学》2000,22(4):33-36
作为“法学上的精灵” ,无权处分的理论魅力在于其与法律行为、合同效力、不当得利、善意取得等制度的关联。本文从开放的视角 ,检讨了《合同法》第 5 1条对无权处分的规定 ,并积极探索对其制度完善之路。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规划制度是对某区域以后的土地利用提前的计划、安排,是依据该地区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特性所进行的土地资源合理分配的综合措施.依据我国土地规划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拟提出对策,对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制度进行完善,主要有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的法律体系完善,完善土地利用规划法制程序,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2.
夏季 《法制与社会》2013,(1):155-156
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仅为改革和完善中国的法律职业制度提供了机遇,而且为重构法律人才及培养法律职业共同体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内在的动力。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需要我们对它的内在特点、规律、作用及心理基础有清晰的认识,如此才能更好地引导和规划共同体的健康发展。本文拟对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的心理基础进行探讨,分析如何从心理上因势利导推动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健芸 《法制与社会》2012,(12):217-218,236
本文从介绍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的法制理论基础、法制意义入手,针对我国目前土地规划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分别提出构建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法律保障的三个原则以及解决问题的四种对策.以期对完善公众参与法律制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过程中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致使旅游环境遭到破坏。本文在分析泛珠三角区域在旅游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的基础上,从完善旅游环境保护立法思想、健全法律制度和增强环保意识的角度提出建议,促进旅游环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5.
在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中,应通过制度完善,赋予海洋科学研究者以保护海洋渔业资源主体之法律地位;在我国同周边国家成立的渔业联合委员会中设立海洋渔业资源保护科研机构,因海制宜地研究、推行、监督、实施海洋渔业资源保护项目,以项目来带动、促进、保障海洋渔业资源保护行为;将科学技术与法律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海洋渔业资源保护规程,利用规划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许可证制度、监测制度等法律制度规范研究者、管理者、开发者在项目的规划、任务执行、评估过程中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有序开放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的背景下,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建设的实际,审视无居民海岛的旅游开发无序现状,指出无居民海岛保护和旅游开发管理的法律缺位的现实,阐述了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管理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研究海南省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管理的立法形式和内容.在立法的内容上,确立无居民海岛专属海洋主管部门管理的行政体制,根据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的立法宗旨,构建无居民海岛旅游保护规划制度、用岛审批体制、监督管理体制和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7.
《政法学刊》2017,(5):13-20
区域大气污染问题的凸显以及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兴起,必然要求加强政府间合作以应对区域大气污染。落实区域大气污染府际合作治理,重在以《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确定的框架为基础,完善区域大气污染府际合作治理法律制度。基于对现有法律制度的检视,应当加以完善的制度有区域大气环境规划制度、区域大气污染联合执法制度、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制度、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18.
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可产生大量的物质财富,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消耗量的逐年增加,矿区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同时由于现行的矿区环境法律体制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法律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因此本文对完善矿区环境法律体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完善我国矿区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立法的系统规划,接着从六个主要的方面探究提出完善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的具体措施,旨在为我们立法工作的实践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进行司法改革的今天,东西法律制度、法律文化的碰撞,除了让中国明确差距以外,也敦促中国为制度的完善进行认真地思考与大胆地改革。就辩诉交易而言,中国应当跳出引进与否这一无聊的单纯争论,将目光聚集到如何发挥辩诉交易在司法活动中促进案件分流、提高诉讼效率、维护人权等方面的功用,进而实现法律制度的完善。在这点上,意大利所持的开放精神和谨慎态度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