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弱势群体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问题,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是法律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法律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树立人权观念,坚持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观,解除社会危机的隐患,建立和谐、秩序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问题论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虽然法律机制因其局限性而无法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利益需求的全部问题,但是法律机制在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方面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应该围绕权利宣言和权利保障展开,核心问题应该是在给人以机会、给人以能力、给人以物质帮助三个方面寻求制度努力。  相似文献   

3.
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社会转型中,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分层的日益明显,使弱势群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法律的角度,论证了法治社会下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分析了弱势群体人权保护的现状,并提出法律的完善方法。  相似文献   

4.
弱势群体保护的社会契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迅 《河北法学》2011,29(11):2-13
根据订约语境的不同以及契约传统和价值取向的不同,社会契约可分为同意型社会契约、互惠型社会契约、平等型社会契约和人本型社会契约。社会契约视域下的弱势群体可相应界定为:没有实际参与同意过程而使缔约目的没有充分实现的人群;没有从社会契约中受惠并与契约伙伴同步发展的人群;没有在立约时被平等对待并予倾斜保护致其基本人权受到侵害的人群;没有在契约重大变更时处于有利地位而被作为功利考量牺牲品的人群。弱势群体保护的社会契约责任基础包括:同意型社会契约政府责任之自由基础、互惠型社会契约个人责任之功利基础、平等型社会契约社会责任之正义基础、人本型社会契约动态完善之人道基础。  相似文献   

5.
孙媛媛 《法制与社会》2010,(19):177-178
王斌余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工因数次讨要工钱无果,愤怒之下连杀4人,重伤1人,后被法院判处死刑。该故事的结局是悲惨的,但是带给我们的反思却是深刻的。本文旨在透过该案来发掘其背后的社会问题及其社会问题的法理意义。继而从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出发,以农民工为典型,来探讨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以及分析和探讨和谐社会法律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6.
刘熙 《法制与社会》2012,(31):27-2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结构正面临转型期,弱势群体也正在不断扩大,他们不但没有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反而遭受着更大的不公。弱势群体的大量存在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稳定和发展,并成为妨碍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的巨大障碍。本文试从多个角度出发,寻求建立起保护性和发展性并存的整体机制,以此研究并帮助解决我国的弱势群体问题。  相似文献   

7.
试论弱势群体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最近一段时期,弱势群体的保护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理论界和学术界的众多专家提出了许多合理的建议。本文认为,要真正全面地体现社会正义,切实保护弱势群体,法律才是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8.
社会弱势群体是一群需要社会和国家给予帮助和支持的群体.而法律援助制度是一项具有正当性、有效性特点的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有效救济的根本途径之一.法律援助制度的制定在保护弱势群体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援助制度,才能实现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目的,促进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本文主要对社会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制度在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法律援助制度完善措施的提出展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社会契约的“订立”旨在使人类摆脱“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作为国家“存在原理”,社会契约主旨是解决个人、社会和国家之间的权利与义务问题,其终极关怀是人民的福祉——保障安全、自由、财富和尊严等。但这些可欲的价值的实现须符合一种正义的原则和道德要求:平等对待和惠及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社会合作体系中的每一个立约者。平等、互惠构成弱势群体保护的社会契约基础和道德义务,也是社会契约和社会秩序的实现条件。在这一意义上,不保护弱势群体,社会契约目的就不能达到,政府合法性就被质疑。弱势群体保护需要对社会契约进行动态完善——创新保护模式、着力后续调整、突出经济权利、建立诉讼制衡机制、高扬人本立约观。  相似文献   

10.
王萍 《中国律师》2004,(4):69-69
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02级法律硕士司法班、《法援大观》杂志社、北京华一律师事务所共同筹办的“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与救济”座谈会于2004年3月21日在京召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博士生导师韩大元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范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胡锦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朱力宇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民商法律网负责人法学博士姚欢庆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邵明博士等法学专家受邀出席并作精彩演讲。中国法律援助基…  相似文献   

11.
嘉兴市整体来说地处东部,经济相对发达,各方面工作都不错,但也不可避免地也要面对弱势群体权利保障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弱势群体的概念,分类,结合嘉兴市基本情况分析了嘉兴市弱势群体的特征以及对弱势群体进行法律保护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嘉兴弱势群体保护法律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12.
略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弱势群体”是对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理健康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的总称 ,其缺乏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能力。弱势群体的成因既有先天因素 ,亦有后天社会因素。现有法律不足以保护其利益 ,故需探求新的保护机制和方式。在法律理念更新的基础上 ,采取多方位、多层次的保护措施 ,完善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体系 ,方能实现社会的实质公平。  相似文献   

13.
社会的和谐建立在平等正义的基础上,平等正义既包括政治层面上的法律地位平等与权利分配的公正,也包括经济领域中利益分配的公正;社会的和谐同时也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从这两个角度出发,法律应温情地关注弱者和弱势群体,尽量为他们提供机会优势,尽可能地消解经济上的落差所造成的社会隔膜,以达成弱强群体之间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弱势群体的问题逐渐暴露并日益引起政府和人民的关注。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不仅是基本人权的要求,更是社会正义的基本要求。法律作为调节社会关系和平衡社会利益的重要手段,只有对弱势群体提供足够的权利保护,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基于对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本文以弱势群体法律保护为选题,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立法、执法、司法三个层面进行研究,以期对实现我国弱势群体权利全面的法律保护、促进我国社会的平稳转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传统刑法与以人为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绍先 《现代法学》2005,27(4):67-73
“以人为本”含有人道主义、人本精神、人性、人权的丰富内容。“以人为本”的说法最早出自先秦法家管仲之口,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在历代刑法思想、刑法制度,以及刑法条文中都有深刻的反映和具体的体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6.
社会弱势群体是与特定社会或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运行方式密切关联的,弱势群体在社会发展中承受着来自自然、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大压力。弱势群体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解决这些问题,需从三个方面入手:建立弱势群体保护自身权利法律意识、重构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表达团体、构建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人权角度探讨了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问题,在总结我国现行法律对弱势群体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在“人权入宪”这一原则性的指导下构建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8.
欧恒波 《法制与社会》2011,(27):171-173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富余劳动力离开故土到城市务工,农村留下了大批老人、妇女、儿童,成为"留守弱势人群"。在中国人民法院网公布的2010年刑法案件典型案件中,有两件是与这个群体相关的,这两个案件的相同点是这些留守农村的弱势群体都是犯罪侵害对象,即被害人,而且遭受的大多是暴力性犯罪。本文将立足于当前农村地区的大背景,分析此类犯罪具有怎样的社会危害性,对于这一弱势群体的犯罪行为在刑法上怎样予以打击,如何充分利用以刑法保护为主的法律手段及其他手段有效地保护广大农村地区的这一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9.
试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了社会分层、利益关系的结构性调整,使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日益浮出水面,从而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为当代中国法的精神注入了新的元素,同时也将社会弱势群体保护问题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本文指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重大主题。  相似文献   

20.
面对训斥,儿子将匕首指向父母;几句拌嘴,丈夫对妻子挥刀相向;一个剐蹭,两名司机拳脚相加直至兵刃相见,这些均属激情犯罪的案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