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当局在经济转型期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问题实质上是农民问题。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民负担,缩小工农差别、平衡城乡关系,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其工业化过程中需要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70年代初,台湾经济开始起飞,此后由于工商业的快速增长,给农业带来严重冲击,导致农村劳力外流,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工农收入差别扩大。因此,从70年代开始,台湾当局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从提高农民收入出发,采取一系列“以工补农”的政策措施,调整工农业发展关系,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使得台湾能够从经济起飞到转型的长时间内,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下,逐步缩小农民…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的决策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的政治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农问题”,作为农业、农村、农民三个问题的总称,是1990年代后期才出现的提法。在此之前,中国只有农业问题,没有“三农问题”,或者说农村和农民问题没有凸现得很严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的一段时间,农民收入的增长率一度超过15%,高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水平,生活改善效果明显。1986年以后,主动的农村改革陷于停顿,但农民的普遍状况仍在朝好的方向走,这要归功于乡镇企业的兴盛,为很多农民提供“离土不离乡”的工作机会,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也提升了农民的收入。进入1990年代,城市的改革步伐后…  相似文献   

3.
中国2004年的"一号文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在这个文件中,中央认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要求全党必须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互动性,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是中共中央在相隔18年后,首次再度以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为"一号文件"的主题,显示了新一届政府今年工作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4.
越南通过革新土地政策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帅 《当代世界》2009,(2):26-27
越南是一个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0%多、耕地和林地占国土总面积60%、农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20%的传统农业国家,农业、农村和农民在越南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革新开放以来,越南通过不断革新土地政策,推动农村生产力解放,使农业农村得到迅猛发展,并对越南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推进我国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但是在此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盲目扩大新型城镇、强拆农民住宅、随意征收农民宅基地、肆意征占农民土地等损害农民财产权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从而危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政治稳定。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要从建立健全农村现代产权制度、改革征地制度、摒弃土地财政、改革国民财产分配体制、保障农民工工资性财产稳定增长机制等路径入手,稳步推进,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社会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大量土地被征用,征地拆迁补偿款的数量、范围、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扩大,征地拆迁领域俨然已经成为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重灾区"。本文试通过查办案件的经验做法抛砖引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俄罗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农业人口约占有劳动能力人口的15%.俄经过10多年农业改革,有哪些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目前俄农村的产权关系、生产形势和农民生活状况如何?带着上述问题,2004年4月,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同志为团长的中共代表团访俄期间专门对在俄市场经济改革中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伊尔门"种畜场的股份制改造、生产经营状况、市场化改革及居民生活等情况进行了考察,使我们对俄罗斯农业改革的特点、成绩、问题和趋势等有了较为具体、直观的认识和了解."伊尔门"种畜场在市场经济改革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一些地方搞建设,在征地和拆迁过程中,发生了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特别是造成无地、无业和无保障的“三无”农民近4000万。党中央对此高度关注。温家宝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改革农村的土地管理制度。我们过去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方式,为工业化积累了9000亿资金,改革开放以来又以土地低价格在积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资金。如果从1979  相似文献   

9.
针对不同时期农民政治参与情况的分析最能揭示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轨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百年发展历程,先后经历了动员型参与、吸纳型参与、回应型参与、互动型参与、共治型参与等发展阶段,呈现出特定的时代主题和历史任务语境下的鲜明特征.其中,政党、农民、农村和农业成为影响政治参与的最重要变量,逐渐形成农民政治参与的"先进性、主体性、结构性、协同性"传承路径,从此中国农民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政治参与路子.放眼未来,对标中国共产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需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扎实推动"三农工作",夯实发展基础,精准把握"乡村振兴大局"战略定位,发挥"城乡融合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开创农民政治参与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正借着春节假期的机会,我们穷游了一把泰国。本来对当地动荡的局势心有余悸,可是到了那里才发现,泰国人民压根儿没受局势影响,该做生意做生意,该生活生活,反而显得咱多虑了。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泰国人民那值得称道的服务意识,回头想想,它们几乎是我对泰国所有记忆中最为闪亮的部分。泰国旅游业年收入约124亿美元,并且保持稳定发展势头,是国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旅游及相关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口占国民比例较高,尤其在旅游区,几乎人人都在从事与旅游业相关的工作。加之泰国人口九成以上为佛教徒,信奉着"舍己为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经济二元化结构性矛盾的表现,它不仅影响农民收入、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而且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同面临的难题。我国台湾地区从上世纪60年代加快工业化进程之后,就开始出现三农问题。40多年来,为纾解三农问题及其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困扰,台湾不断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三农矛盾,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其中一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少,农业收入比较低,农村劳动力人数持续增加,农业的剩余劳动力的现象更趋显著,导致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如何有效的指导农民就业是当前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3.
列宁对农业发展问题的研究,起始于十月革命前对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的分析,完成于新经济政策时期对合作制、农业市场化的探讨,构建了包括土地问题、合作制发展、农业集约化、农业技术进步、农业市场化和农民发展在内的理论思想体系。目前,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而"旧三农"问题,现已转化为"新三农"问题,即农村生态环境滞化、农业资本盲目化和农民分化。重温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论述,对解决中国"新三农"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强化承包制中集体"统"的方面;农业发展的方向应是农业"集约化"而非"规模化和资本化";农业市场化不是彻底市场化,而是培育和优化农村市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农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民收入基数实在太小”——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焕章教授农民的收入分生产性收入和非生产性收入两种。生产性收入包括农业生产收入和非农业生产收入两种。农业生产收入包括种、养、副业等,只在一段时期内存在, 比如秋收。非农业生产收入包括乡镇企业等,在苏南地区十分发达,甚至占到农民收入的90%强。除生产性收入外,还有借贷, 投资等方面的收入。2004年农民增收12%是有可能的,因为农民收入基数实在太小,比如你收入100元,多增加10元,就是增收10%了,  相似文献   

15.
成都试水新土地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鸿伟 《南风窗》2007,(22):40-43
在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成都市政府在农村土地政策上力求突破的举动引人关注。"农村土地的非耕地部分大约占农地总量的22%~30%,若拆并、搬迁集中修建住宅,将可以腾出2/3的农村集体土地的非耕地。"成都市政府的官员称。于是,成都市政府近年来实施了"土地整理"、"金土地工程"和"农民集中居住"等新尝试。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4,(2)
<正>"靠种地赚不了钱,但也不辛苦。家里有人在外打打零工,再搞些养殖业,农村生活开支不大,这样的生活也可以。只要政府不耍赖,忽然把地收走了,地还是值得照顾的。"上一届政府任内,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对中国农村,尤其是粮食主产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财政反哺。记者从调查中发现,在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下,以河南为代表的粮食主产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确取得了不小成绩,普遍农民生活有较大改善。但由于城市就业收入更高,农业不能产生更多的货币收入,农村的能人精英大都用脚投票,到城里经商打工挣钱去了,剩下的多是  相似文献   

17.
读者     
《南风窗》2008,(23):8-8
地权改革的框架与创新(2008年第22期《地权博弈》)所有关于农业和农民的经典论争,如今似乎都在中国的农村现实中凸现,其中最为经典的莫过于斯科特的"道义经济"与波普金的"理性小农"的概括。斯科特在其《道义经济》中,不厌其烦地强调生存伦理的道德含义,强调剥削与反抗的问题不仅是一个卡路里和收入的问题,而是农民关于社会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2016,(21)
正农民遇上了金融,被最具前端意义的互联网金融所接纳。此时的农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世袭"小农,而是经过现代知识和生产方式改造的"新农民"。农民,在改革开放的大部分时间里,是"现代化的掉队者"的代名词。这在因果关系上很好理解。直观层面上,现代化表现为"去三农化",即产业结构上的工业化,地理空间上的城市化,社会身份上的市民化。于是,共和国初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变异为一种"中心—边缘"结构,作为边缘的农村服从于作为中心的城市,被长期  相似文献   

19.
越南是一个农民占总人口70%的农业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为优越.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谁来种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新华 《南风窗》2013,(4):62-64
土地流转应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不得损害农民承包经营权益。但在实践中,何谓农民的意愿,却是个"模糊"的问题,并且可以操作成对农民意愿的违背,和对他们权益的损害。在2013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到"家庭农场"这一概念,并主推它的发展模式前,安徽的河镇已经"探索"多年。在城镇化背景中,"谁来种地",土地如何流转,土地制度又向何方改?这些问题,日益逼近。放大到中国农业的发展进程,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合作社,到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工业化背景下的以工商企业为主体的大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