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少奇“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少奇“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不断革命论与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具体化,由来于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刘少奇“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中国成立的社会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学习刘少奇“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思想,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将启迪我们更加深刻地学习和坚持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2.
刘少奇与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工业化理论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后,刘少奇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工业化理论,主要表现在:一是在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上试图突破苏联工业化的经验,独立思考,探索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二是把中国工业化的价值取向定位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立足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正确处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等国家工业化的重要问题;三是提出在整个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都要注意改进计划经济体制,以体制创新来推进工业化战略;四是把实现国家工业化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统一起来考虑。  相似文献   

3.
夏远生 《湘潮》2013,(4):11-13
时人纷说“中国梦”,伟人毛泽东也有一个“中国梦”,那就是中国工业化之梦。革命战争年代,他在延安时指出:“要使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需要工业化。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1952年,他又发出了“中华民族和人民要彻底解放,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号召。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人民多少年来的愿望,也是毛泽东一生追求的目标。毛泽东回湘,也特别关注湖南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刘少猷和刘少奇曾先后任过中共满洲省委第四届、第五届书记。文革中,林彪、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达到打倒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政治需要,他们利用刘少猷和刘少奇名字的一字之差和刘少奇曾接替刘少猷之后任满洲省委书记,加之人民群众不甚了解这段历史的缘故,偷粱换柱,先是否定刘少猷其人,继而又说到刘少猷是刘少奇;然后把刘少猷打成“叛徒”,再把罪名强加到刘少奇身上,制造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大冤案。刘少猷即刘平楷,云南省彝良县人,少猷是他在革命活动中的曾用名。1923年前后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京汉铁…  相似文献   

5.
罗雄 《学习导报》2008,(11):49-51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同志先后担任党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国家主席等重要职务。他虽身居高位,但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着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他始终把人民的信任视为最高荣誉,他说:“人民信任你,你就决不能辜负人民的信任,人民给你多大的权力,你就要负多大的责任。”民本思想是刘少奇执政为民、敢于负重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6.
罗维 《新湘评论》2008,(11):49-51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同志先后担任党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国家主席等重要职务。他虽身居高位,但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着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他始终把人民的信任视为最高荣誉,他说:“人民信任你,你就决不能辜负人民的信任,人民给你多大的权力,你就要负多大的责任。”民本思想是刘少奇执政为民、敢于负重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7.
罗元生 《湘潮》2023,(2):8-10
<正>刘少奇的一生,是亲民、爱民、忧民、为民的一生。“我们所有的领导人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刘少奇一生以“人民的勤务员”自勉,以让人民尽快过上“富裕和有文化的生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共产党就是为人民办事的刘少奇说:“一个好党员、一个好领导者的重要标志,在于他熟悉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劳动状况,关心人民的痛痒,懂得人民的心。”  相似文献   

8.
孟兰英 《世纪风采》2013,(12):23-25
刘少奇:国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 1959年冬,刘少奇在海南岛休假时,当地干部在他生日那天送来一个带有“寿”字的大蛋糕。他知道后,生气地对秘书说:“谁叫你们搞的?赶快拿走!”然后问王光美,知道不知道,  相似文献   

9.
刘少奇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理论家,他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工作,为提高全党同志和人民群众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水平,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当前全党正在掀起学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中,我们重温刘少奇有关对马列主义理论学习论述,既能缅怀刘少奇的丰功伟绩,又有现实的积极指导意义。1.“中国党过去的屡次失败,都是理论上的失败”。1941年,宋亮(即孙治方)就党校理论学习问题向刘少奇(当时华中局负责人)请教时,刘少奇回了封长达3000多字的信,这便是著…  相似文献   

10.
如今,踏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地惊诧,怎么今天的不少话曾经有一个人说过,今天的不少事曾经有一个人办过,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平民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任国家主席刘少奇的生日,是在为他召开的平反大会上被这个国家的人民知道的——1898年11月24日生于湖南省宁乡县。比毛泽东小5岁,是老乡。从地图上看,一山横隔,炭子冲与韶山冲直线相距不过30公里。小小一方水土,几乎同时“冲”出来两个冲天人物,他们分别做了新中国的第一、第二任国家主席。然而,对于刘少奇同志,学生们只是从…  相似文献   

11.
孟红 《世纪风采》2014,(6):9-15
“国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是刘少奇一生勤政的座右铭。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心为民、甘做公仆,全心全意做人民的勤务员;他深知,这些所谓的权力和官职是人民给的,它只能为人民谋利益。因此,他对于人民群众总是满腔热情,首先想到人民群众的方便问题,以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利益幸福为重,彰显了一个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2.
刘少奇在世时,他的子女没有高干子弟的优越感,而且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人民做出了贡献,这是与刘少奇对子女严格要求分不开的。在教育于女方面,他坚持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无私奉献的价值观、艰苦奋斗的苦乐观,培养孩子们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规范他们的行为。刘少奇常常教育孩子们说:“爸爸是人民的儿子,你们一定要做人民的好儿女。”“不要因为是我的文儿,而对地迁就”1949年8月,刘少奇的长女刘爱琴从苏联莫斯科通讯技术学校毕业后回国,不久,有关部门把她分配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担任俄语教师,一边教俄语,一…  相似文献   

13.
刘少奇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思考 ,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最终目标 ,以全心全意为中国最大多数人民谋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以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基本手段 ,以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为根本保证 ,生动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刘少奇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思考 ,凝聚了他的思想精华 ,展示了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理想、情怀、品格。学习和研究刘少奇的这一思想 ,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科学论断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刘德喜 《唯实》2000,(3):67-69
一、联合苏联的决策取得成功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就确立了外交上的“一边倒”政策。毛泽东在1949年6月 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所谓“一边倒”,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①。“一边倒”政策确立后,毛泽东立即派遣刘少奇率中共代表团启程赴苏联,进行秘密访问,争取苏联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理解和对即将建立的新中国的支持,并通过他们争取社会主义阵营各国对新中国在政治上、道义上的同情和声援。刘少奇一行在莫斯科期间同…  相似文献   

15.
张洪军 《世纪风采》2013,(11):11-16
刘少奇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奋斗了一生,他一生的一系列“最后一次”也不同寻常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曾经认为,中国工业化必须从发展轻工业和农业入手,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再来发展重工业。建国后,为了迅速增强国家实力,奠定工业化的基础,他改变了这一想法,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在中国工业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产值的1956年,他又特别突出地提出要重视农业和轻工业,要实行工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要按照农轻重的次序来安排国民经济。这两次飞跃,是毛泽东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过程的重要成果,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林木 《党史博览》2008,(11):F0003-F0003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经常深入到学校、工厂、农村听取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呼声。他说:“人民的利益,即是党的利益。”“必须对人民群众负责,才算尽了最后与最大的责任。”这里,我们选编的这一组图片,充分表现了刘少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之情。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的报告中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走“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的命题,指出了中国工业化理论的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一方面要始终不渝地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个工业化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概念,它是“新型的”。它既体现了中国各族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要求在中国实现工业化的不懈努力和追求;又根据时代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创造性地发展了工业化的思想;体现了时代特点和特色,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地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科学…  相似文献   

19.
1959年4月18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刘少奇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时隔六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他又连任国家主席,直至1969年11月12日他在河南开封含怨逝世。十年岁月,十年风雨,共和国经历了从“大跃进”到“文革”的动荡岁月,刘少奇正是在如此艰难而困惑的年代中,履任了共和国国家主席的职责。  相似文献   

20.
艰苦奋斗、廉洁奉公,老一辈革命家们堪称楷模。这里摘录的几个小故事,已成为珍藏在人民心中的佳话,将永远地流传于世,激励后人。 刘少奇:国家主席也是勤务员 刘少奇生前多次讲过,“我这个国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和普通工作人员一样,只是分工不同。”他处处以身作则,从不搞特殊。他常到各地视察,为了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