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中国初期党对私营金融业政策大体经过了整顿与管理、调整与引导及全行业合营三个阶段。党采取这一政策的理论依据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理论,现实依据是私营金融业不能适应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和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需要以及国有银行主体地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2.
金融风险有哪些表现形式化解金融风险的指导方针是什么陈雨露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国内外对我国金融业的风险问题给予极大关注。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经济中金融风险的形成原因和风险程度,制定正确的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指导方针,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金融风险是...  相似文献   

3.
曹洪军  马雯 《理论学刊》2004,(12):76-77
当前我国金融业的发展面临着金融全球化和金融业开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挑战 ,因而需要进行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的金融改革。尽管利率市场化可以增加储蓄 ,改进投资质量 ,但如果处理不当 ,利率市场化也可能产生较大的金融风险。  一、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自 2  相似文献   

4.
金融改革中的金融风险分析与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于国民经济的稳健运行和持速增长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金融业也是高风险行业,如果出现问题或者危机,就会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和现代化进程.因此,深化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风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从宏观上分析当前金融改革中的金融风险,并提出防范金融风险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当前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随着金融业的开放,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一些变化,使国内潜在的金融风险与复杂的国际风险交织在一起,产生许多不确定因素,我国金融安全面临挑战。为此,要针对当前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采取坚持金融主权、以合作创新化解金融风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循序渐进推进金融业开放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依法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包括证券市场的监管,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这既表明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反映出金融的安全稳健运行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认真分析我国金融风险及其生成机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对于我国金融业平稳汇入世界金融潮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金融业逐步实现改革开放的今天,在金融风险全球化的新形势下,金融风险意识愈来愈多地引起了国内外金融界有关人士的极大关注。要充分吸取国际上一些国家金融风波的教训,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金融风险,对金融风险的监管需加大力度已经形成共识,这促使我们应正视风险、研究对策、防范危机。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程度不断加大的世界经济,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客观存在,导致了中国金融业的潜在风险。而我国金融业的法制建设和对金融风险的法律防范对策依然落后,对此很有必要进行有益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一直是一个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机制还远未形成,东南亚的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对我国造成大的威胁,但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尽快建立有效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有利于加速发展我国金融服务业,提高其整体素质和水平,以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但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也使金融风险增加,金融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高级金融人才流失现象更加突出。为此,我国金融业必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增强中资银行的竞争力;加速完善我国金融立法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防范金融风险;利用“保障条款”和“例外条款”,保障民族金融业;加快金融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强化人才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11.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的进程,就是对社会力量不断进行整合的过程。从历史—现实的维度与合法性的视角看,中国共产党组织基础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合法性基础不断增强的过程。尤其是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原有的力量分布格局发生了变化,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这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大胆进行理论创新,提出新的政治思路,基本解决了这个新问题,因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增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党的建设的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要有新理念和新思路;必须“胆子要大一些”,要有敢闯敢冒的精神;必须坚持辩证思维,要有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利益返还请求权是票据法在持票人票据权利消灭后,为实现持票人与出票人或承兑人之间的利益平衡而规定的一种补救措施。它在性质、成立条件、行使等方面均有不同于票据权利的特征。我国票据法中虽对此有所规定,但却有其不周全之处。  相似文献   

15.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努力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 林述舜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全会高屋建瓴、深谋远虑地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执政党建设理论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具有两大突出特点,即反映了符合时代特点的执政观;体现了全面安排、整体推进、重点突出和有机结合的统一性。新世纪新阶段,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组织局”是效仿俄共(布)、联共(布)中央领导体制的一个产物。它在中共党内几度设置,并不等同于中央组织部,其职能范围、人员构成等相当于处理中央日常事务的工作机构,但实际上其功能未能完全发挥。中共中央组织局曾经作为党的中央领导体制的构成部分,对它的建立、发展、沿革进行梳理,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论执政党运行机制创新与党的执政能力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对外要处理好执政党与国家政权机构的关系,对内要处理好党内各级组织之间及与党员之间的关系,这些对内、对外运行机制,即执政党运行机制。执政党运行机制是执政能力的实现形式和实践依托,是执政能力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执政党运行机制创新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以往大规模的党内集中教育相比,鲜明的特点是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着眼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蕴含着党的建设的新思路,对执政能力的自觉追求是执政党先进性的时代体现,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着眼点,是党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方位中加强先进性建设重要的新经验。  相似文献   

20.
法律将证券民事责任定性为侵权责任。因此,在认定虚假陈述所致民事责任中的因果关系时,信赖关系的判断成为事实和逻辑的必然。实行信赖推定既减轻了原告的举证责任,又赋予被告应有的抗辩权,体现了法律通过时力量的均衡实现利益均衡。信赖是侵权法在现代社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