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7年秋,河内的列宁公园,一个梳着长长的辫子、面颊丰满红润的姑娘靠在一辆男式的自行车上,朝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摄影师托马斯·比尔哈特的照相机镜头微笑.她身穿军服,她的国家正在打仗,比尔哈特在为他的摄影集<英勇抗击帝国主义侵略>搜集素材.他既不知道她姓什么,也不知道有关她的一点情况.但多年来她的那张照片却一直陪伴着他,先后在柏林、布达佩斯等地举办的摄影展上出现.  相似文献   

2.
我没有见过爸爸,也许小时候见过,但是不记得了。家里只有几张爸爸的照片,照片上爸爸穿着军装,扛着枪,很威武的样子。如果仔细看,还可以看见胡子碴,他像一尊至高无尚的神。矗立在那里。小时候经常问妈妈:“爸爸在哪?他为什么不回来?”每当这时,妈妈就眼泪汪汪地搂着我哭,我知道妈妈心中有很多的苦,但她不告诉我,我想为她分担一些,我惟一能做的,便是不再提起爸爸。但是我仍抵不住那一份好奇,经常偷偷地溜进妈妈的房间,翻箱倒柜地寻找爸爸的东西。一次,被妈妈发现了,她第一次打了我,把我的屁股打得红红的肿肿的,打过之后…  相似文献   

3.
澜涛 《新青年》2007,(3):21
“你错了的时候,你要认错,因为你错了;不知道谁错的时候,你要认错,因为你居然不知道谁错;我错的时候,你要认错,因为你知道我错了却没有提前告诉我。”这是他向她表白自己的爱慕时,她对他的“约法三章”。虽然明明知道她的霸道,可他却对她爱得一塌糊涂。“  相似文献   

4.
第一个瞬间,发生在大二的课堂上。她与邻座的他聊得十分投机。他知道她是武汉人,快下课的时候,他问:“我以后到武汉去玩,去找你,好不好?”她说:“当然好。”顺手撕下一张笔记纸,草草画张地图给他。第二个瞬间,是在毕业的火车站。歌着、哭着、挥着手,送走一个又一个同学,最后的站台上,只剩下他们两个人,北方的后半夜,6月也是凉的,星都快黑的时分,他突然说:“你知道吗?我一直爱着你。”她惊愕地抬头,看见他的脸,霎时间恍然明白了,何以那些看见他的日子,连阳光也格外炽热。她几乎要狂呼:“我也是呀!”但火车呼啸而来…  相似文献   

5.
在一大堆照片中,他一眼相中她。
  她,看到他的那一眼,也是一见倾心。
  他是清华最年轻的教授,而她是北大的校花,真是应了那句“才子配佳人”。  相似文献   

6.
坐在韶山毛主席故居对面的“毛家饭店”里,抬眼便可看见仅一池荷塘之隔的毛主席故居。店里红烧肉、火焙鱼的特殊香气弥漫飘溢,沁人肺腑,迎客的店歌不时响起:“百花盛开韶山冲,毛家饭店满园春。主席爱的家常菜,热诚招待天下人……”“毛家饭店”的女主人———年过七旬的汤瑞仁老人时而在当年毛主席与她拉家常的堂屋里向游客“致辞”,时而到店前店后跟游客合影,为游客签名。提起汤瑞仁老人和她的“毛家饭店”,在湖南,在中国,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不知道的人恐怕不多,可她当年如何跟毛主席拉家常?如何办起“毛家饭店?致富后又如何打造夕阳…  相似文献   

7.
卓凡  波涛 《新青年》2002,(4):25
他比她大6岁,如果要形容他们的关系.“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最好的词语。几乎是在他懵懂着知道什么是爱情的时候,就认定了那娇娇小小的她是他一生的选择。从那时候起,他就默默地在她的身边付出他的关爱。在她20岁的圣诞夜,他给她买了整整100朵玫瑰,告诉她自己的爱意。她傻气地摇着头,惊慌失措地逃开了!如血一样红的玫瑰,静静的瑟缩在雪地上!  相似文献   

8.
以为自己早就忘了他的。那么多年过去了,况且她又爱了很多次,爱一路丢一路的,最后她不知道哪个是最爱,可是第一次爱她总是记得,记得他穿淡蓝色的球衣,有时候在腰里围着,他长得高高帅帅的,有点儿像三浦友和。她没有和任何人说过自己喜欢他,因为他周围有太多女孩子围着。她想,无论如何也不会轮上她的。于是好多年过去了,她的单恋情结像一个远去的梦,渐渐地越变越远。直到有一次高她中同学聚会,她心里慌慌的,不知道自己应该穿什么,翻箱倒柜地折腾衣服,仿佛哪件衣服也配不上这次聚会,后来她呆呆地坐在秋天的窗前,终于明白自己…  相似文献   

9.
神奇女子伊丽莎白据传用超自然的幻象,侦破一宗神秘的谋杀案,引导垂头丧气的警察找到一名3岁女童的埋尸处。激怒的警察队连续4日分头找寻被谋杀的死者秦巴撤,但是一无所获c伊丽莎白与警方接触,坚称她发现这刚学会走路的幼儿被埋在一口水并附近的地下。警官马修说:“她就拨电话告诉我有关她的灵感c”马修说,他记得搜查地点有一口水井,数小时后,他果然发现泰巴撒的尸体被埋在一处浅填墓,距离该口井只有150米。警官巴里透露,事主被埋在一架绿色的婴儿安全椅之下Q他称:“我们不知道伊丽莎白如何知道泰巴撒的埋尸地点,但她的确做到…  相似文献   

10.
这张照片差点被美联社的一名职员埋没而不能公之于世,编辑们觉得不应该发表这样赤裸裸的女孩照片.没想到成千上百家报刊登了,读者对女孩的遭遇感到震惊.九岁的范娣金和她的家人住在北越军包围的小村庄附近,南越飞机投下美国造的汽油燃烧弹.当她跑出来时,美联社摄影记者厄特拍下了这张照片.他回忆道:"她的背、颈和手臂上烧得焦黑."厄特送她去了医院.她称他为厄特叔.1992年她逃往加拿大,第一个找的人就是他.  相似文献   

11.
在台北的蒋碧微,与子女只能在照片上见面了。 徐伯阳说:“把我们儿女的情况,告诉我母亲的,是我父亲朋友沈宜甲先生。还是在1927年4月,我母亲发现她怀孕了.我父亲当时在新加坡卖画,我母亲决定回国内生孩子,她把六、七大箱书画交给航空运输公司,直接运到国内来。她一个人从巴黎搬家,沈宜甲帮了很多忙。临走的时候,我母亲很感激他,没什么好东西给他,就指着自己的肚子说:这孩子生下来认你做干爹。1976年沈宜甲回来探亲时找到我,就跟我讲起这段事。我们还一起在我父亲的墓前照了相,他把这张照片辗转到我母亲手里。  相似文献   

12.
那日去逛书店又遇上云浦,因为书店有明星签名售书,他来采访。我躲得远远的,生怕不小心上了他的镜头,他看到我,笑嘻嘻地:“你看人家前呼后拥的,你也出了书,怎么和张爱玲似的?”我气。“你俗不俗?别提张爱玲好不好,张爱玲让你们这群乌鸦嘴说得早就面目全非了,我14岁从旧书摊上看到《流言》时,全世界有几个知道张爱玲,现在全世界都说张爱玲,张爱玲被你们说恶俗了,她要不死,也会气死。”他说你怎么还是这么伶牙俐齿,这可怎么嫁出去?然后他又问,“最近有什么新作没有?”我叹口气:“哪里有,没有新的爱情,又没有优秀的男…  相似文献   

13.
健生 《新青年》2005,(10):13-14
晚上9点半,童小初站在我的面前,眼泪顺着面颊“扑簌簌”地滚落下来。10分钟后,她安坐在我家沙发上,手捧我端给她的热腾腾的咖啡。他“走了。”她终于开口。我揪紧的心也得以暂时松绑。我知道他是童小初的同事,也是相恋6个月的男友,最近一直在办澳洲移民。“我送他上的飞机。他说如果我真的不想去澳大利亚,他会回来的。”我的心莫名其妙再度揪紧。“你们没有分手?”这样的问题也会问出来,真是有失水准。好在她似乎并未在意。“怎么会分手呢?他是去澳大利亚,又不是去火星。”童小初竟然顺手拿起了遥控器,舒服地靠在沙发上,开始看正在热播的长…  相似文献   

14.
门口响起了钥匙在锁孔里转动的声音,先生回来了。他没有像往常一样闯进厨房来拥我,而是半躺在沙发上发呆,衣服上血迹斑斑。我惊住了。忙问他:“发生什么事情了?”他吸了一口烟,“没什么,你先吃吧,我休息一下。”“我不想吃。”我坐在他的旁边沉默起来,这是我对先生不理我最大的惩罚。我知道今天他又遇上车祸了。先生是个交通警察,在事故科工作已经五六年了,对于生离死别、阴阳两隔,已经有些麻木了。其实不用说他,就连我,对那些卷宗里血淋淋的照片都已经有些漠然。但是今天有些不同,他分明是掉过泪了。他好像是看出了我的无奈…  相似文献   

15.
罗瑞卿为何在“文革”中第一个上了“断头台”罗瑞卿同志的夫人郝治平曾经对她的儿女说,你们的爸爸这一辈子就像在激流里行船,没有片刻的怠慢或停歇。尤其是党和人民委他以重任的时候,他从不退缩和畏难,反而愉快舒畅,精神百倍。在他的一生中,越是艰苦困难,越是需要独挡一面责任重大的事情,他越是干得出色漂亮。确实是这样。这就产生了一个谜,为什么罗瑞卿会在“文化大革命’中第一个被推上“断头台”呢?直到今天,罗瑞卿的老秘书王仲方还说,整罗瑞卿是谜,毛主席到底是怎么想的,不知道。王仲方说罗瑞卿也想不通,最了解罗瑞卿的…  相似文献   

16.
古川裕,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大阪外国语大学外国语学部中国语学副教授,一个地地道道的日本人。“古川”是他的姓,“裕”是名字,在日本专门教汉语,研究汉语。他说一口地道的汉语,同中国人开地道的玩笑,个头不高,白白净净,交谈起来,常伴着朗声大笑,不知道的,一定以为他是一位爽快的南方人。初识古川裕是在北京的第六届国外语言学研讨会上。他站在讲台上用清晰、准确而有感染力的汉语发表他的学术论文。“我们都知道,现代汉语的名词一般都可以受到数词和量词的修饰,如‘一个人、两张票、三本书。四条腿……’等等。表面…  相似文献   

17.
那一年,正是春花烂漫的时节,遇上了他。她是个自由撰稿人,天性随意,不喜欢朝九晚五的工作,所以辞职写字为生。他在一家内刊做编辑,她并不是他的作者,但是因为她的名字频繁地在这个城市的报纸上出现,所以他就留了心。很多时候,感情是会受一些外在的东西影响的,比如音乐,比如文字。他喜欢上她的文字,然后也喜欢上了她。他很用心地搜集她的资料,知道了她的住址电话,知道她26岁,还没有结婚,甚至知道她失恋一年,刚刚过了感情的波动期。当时他的杂志正由他策划组织一次征文活动,她的文风其实和刊物的风格并不相合,但是因为想认识她,他主动打电话邀…  相似文献   

18.
遥远的爱     
柳易 《新青年》2005,(11):36-37
那是一座小得不能再小的城市,在地图上,它悄无声息地躲在一个角落里,不注意看还真发现不了。原本,她是不知道那座小城的,直到在网上遇到了他,她才知道那座城市,知道它靠近黄海,风从东面吹过来的时候,涩涩的咸咸的,有一回她在电话里问,你不怕冷吗?他说,不怕,因为心里有你。她听了,心里也有了暖暖的感觉。她没有见过海,又问他,站在你办公室的窗前,能望见大海吗?他回答道,能啊,看,大海涨潮了。她就笑,她知道他在逗她玩,那座小城离海十几公里,怎么可能看见海呢?然而他又说,我的眼神好着呢,我不仅能看得见海,还能看得见你,傻傻的,好可爱。电话的…  相似文献   

19.
玫瑰是属于爱情的花朵。连作家雪小禅在《玫瑰不知道》的开篇里也这样写:“玫瑰不知道,她被赋予这样饱含深情的爱情寓意。--如果知道,她一定不肯,爱情多千回百转,浓烈华丽凄迷悲哀,所有的绝望欣赏冲动战栗,全来自于这爱情,而玫瑰,它被叫做爱情的花。”  相似文献   

20.
情谊有价     
一年前的五月,她正在单位上班,门突然被推开,风风火火地闯进一个气喘吁吁、衣着鲜光的四十岁左右的男人。她傻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见他大口大口喘着粗气,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滴,来不及张口说话,便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一手忙着擦汗,一手接起她递过去的矿泉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