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是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以下简称金融工作人员)进行犯罪的常见手段。除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非法拆借、转贷牟利罪明文规定以该手段为必备行为要件外,以该手段进行犯罪还可以构成金融工作人员为主体的挪用公款罪、挪用单位资金罪、贪污罪、职务侵占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等金融犯罪。我们把这些金融犯罪称为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的关联犯罪。由于这类犯罪的主体、行为特征及行为对象、主观故意等方面具有共性,司法实践中对这类案件的罪名认定,常常产生意见分歧。因此,对该类…  相似文献   

2.
抓好四个环节突出查办徇私舞弊案件郑义正徇私舞弊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腐败行为中最突出、最典型的表现,也是有特定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一种。由于罪责与权力紧密相关,因此这类犯罪危害极大,张思卿检察长曾指出:“司法机...  相似文献   

3.
习惯上,人们常把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贪污受贿等侵吞国家财产行为称为“揣入腰包”的腐败,而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渎职侵权犯罪行为形象化地称之为“不揣腰包”的腐败。进入2007年,检察机关对渎职侵权犯罪打击的成果和举措不断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不揣腰包”的腐败一词也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帐,是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以下简称金融工作人员)进行犯罪的常见手段。这一手段本身的性质是不确定的,除《刑法》第187条吸收客户资金不入帐非法拆借、转贷牟利罪明文规定以该手段为必备行为要件外,这一手段还可以构成金融工作人员为主体的挪用公款罪。挪用单位资金罪、贪污罪、职务侵占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等金融犯罪。我们把这些金融犯罪称为吸收客户资金不人帐手段的关联犯罪。由于这类犯罪的主体、行为特征及行为对象、主观故意等方面具有共性,司法实践中对这类案件的罪名认定,常常产…  相似文献   

5.
1、发案频繁,有窝案、串案现象发案率高是金融系统经济犯罪的主要特点。仅96年3月至6月,发生在金融系统的经济犯罪案件就达9件9人,其中有信用社主任、会计及其他工作人员挪用公款窝案;1997年度又查处了某银行工作人员贪污贿赂串案;1999年1月份就查处了某银行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案件。2、犯罪数额大经济犯罪是在贪利性动机支配下实施的,贪婪爱财是贪利动机的延伸和扩张,表现为强烈的攫取愿望。正是这种贪婪的驱使,使得金融系统某些工作人员崇拜金钱,追求物质,堕入犯罪的深渊。3、连续犯罪、多次作案金融系统经济…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建 立和发展,金融机构 的作用日益突出,金 融的秩序与安全也 日益受到社会的关 注。当前,金融领域内的犯罪多种多样,而银行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种。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进行犯罪活动常常会造成储户的财产损失。此种财产损失应由谁承担赔偿责任,是司法实践中必须正确解决的问题。 一、银行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含义与特点 银行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是指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破坏金融秩序,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它有以下特点: 1.犯罪的主…  相似文献   

7.
<正>加勒比共同体(以下简称“加共体”)地区涉及非法越境、人口拐卖、武器贩运、毒品走私的跨国有组织犯罪,涉及帮派抢夺地盘的有组织犯罪,以及金融犯罪、网络犯罪、腐败犯罪等犯罪问题十分突出,是该地区成为世界上凶杀率最高的地区之一的主要原因(每10万居民中有30人被杀,世界平均水平为5人)。要保持加共体地区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有效解决上述犯罪问题。2013年,加共体制定了《犯罪和安全战略》,该战略指出:有组织犯罪、金融犯罪、网络犯罪、腐败犯罪的主要动机是金钱。没有金钱,犯罪交易就无法达成,犯罪分子就得不到报酬,犯罪组织中就会出现紧张局势,犯罪组织的计划就会无法付诸实施。因此,扣押、冻结和没收犯罪资产是打击、瓦解和摧毁上述犯罪活动的关键。该战略制定了一个积极的犯罪资产追回计划。计划实施10年来,在加共体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一、对金融系统挪用犯罪状况和趋向的分析挪用犯罪(挪用公款罪与挪用公司资金罪)是金融系统十分突出的犯罪现象。金融系统挪用犯罪虽然在犯罪行为的总体特征上,同社会其他部门的同类犯罪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在表现形式上,却体现着金融部门的鲜明特性。(一)金融系统挪用犯罪的手段从金融系统挪用犯罪的手段看,虽不高明,但是手法很多,具体有以下几种:1、截留。采取吸收存款,回收贷款不入帐的方法,将这些款项归个人使用。主要发生在从事信贷、储蓄的工作人员中,一般是一人单独作案,有一定的隐蔽性,必须通过对帐才能查出。2、动…  相似文献   

9.
司法工作人员是相对特殊的群体,原因在于其职权的绝对性与不对等性。就司法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而言,犯罪状态呈现出部门问差异较大、罪名相对集中以及犯罪黑数大的问题。因此,对此类犯罪的预防必须要做到主动性以及针对性。财产申报制度、腐败排行榜两项制度的设置对于遏制司法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有着不同的针对性,但是其设立的模式以及需要突破的法理障碍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金融刑事司法领域未加细致区分地"用重典"会导致刑法资源的浪费甚至滥用。刑事司法对"涉众"非典型金融犯罪的普遍重视使我们有必要思考金融领域犯罪应改变传统的危害评价模式。对案件数量多年占据大比例的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进行考察所得到的启示则是宽泛的犯罪圈亟需限缩;在金融领域的共同性犯罪案件司法逻辑的背后,还隐藏着金融机构的内控软肋和金融腐败发生的制度风险。  相似文献   

11.
陈雷 《犯罪研究》2008,(2):20-26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第一项全球性开展反腐败斗争的专门法律文书;国际腐败犯罪是该公约确立的一种新类型的国际犯罪,构成了公约的基本内容.本文根据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对国际腐败犯罪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和阐述,提出了国际腐败犯罪的概念,提出了“国际腐败犯罪属于国际犯罪的范畴,具有国际犯罪的基本特征”的观点并进行具体论证,进而从犯罪构成要件的角度综合分析和论述了国际犯罪的构成特点.并且认为,这种新型的国际犯罪还必须转化为各缔约国国内法的犯罪形式,成为各国国内法律规制的一部分,才能有效地制裁腐败犯罪。  相似文献   

12.
《刑法修正案(七)》在刑法中增加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关系密切的人,离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的罪名即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该罪在犯罪主体即近亲属和关系密切人的范围、犯罪故意的内容、影响力以及不正当利益,以及立案侦查机关等方面值得讨论。本文从犯罪构成要件的主体、主观、客观方面与受贿罪相区别来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有利于新增务款的法律适用,便于严惩腐败。  相似文献   

13.
金融工作人员涉嫌假币犯罪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金融工作人员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其一旦涉嫌假币犯罪就较一般社会上的人具有更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行为人往往实施的不是一个购买行为而是数个相互关联的行为。因此,刑法仅对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的行为进行特别规定,不利于打击此类犯罪,也不利于诉讼经济,亟待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14.
金融改革中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呈多发状态,并且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掌握这类犯罪特点、规律及侦查对策,笔者结合近二年来查办金融工作人员挪用、贿赂等犯罪的情况,就金融改革中挪用、贿赂犯罪的特点、规律及侦查对策略陈浅见。  相似文献   

15.
领导干部“家里人”、“身边人”参与作案。已经成为当前腐败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除了“夫人腐败”、“子女腐败”、“秘书腐败”外,一些领导干部的司机参与腐败犯罪的现象也格外引人注目。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近几年,一些专车司机凭借其为领导服务的特殊身份,逐渐分享部分权力资源,开始参与甚至主导某些腐败犯罪,一种新的腐败群体正在滋生。(4月18日《半月谈》)  相似文献   

16.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是《刑法修正案(六)》修改的罪名,现就本罪特征,与类罪的界限等问题进行探讨.为正确适用刑法,合理量刑提供依据。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是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进行金融犯罪的常用手段之一。该手段也可以构成其他金融犯罪的构成要件例如:以金融机构工作人为犯罪主体的挪用资金罪、挪用公款罪、贪污罪、职务侵占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等罪名的构成要件。这些犯罪的主体、客体、主观要件、客观要件等方面具有共性,司法实践中对这些犯罪的认定产生分歧。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金融部门已成为经济犯罪的多发部位,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犯罪的案件在经济犯罪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他们或内外勾结,或上下串通,大肆进行贪污、挪用公款和收受贿赂等犯罪活动,严重破坏了金融秩序,败坏金融声誉,直接危害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由于银行工作人员犯罪主要发生在经济管理、经济运行和交往过程中,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行业特点,为了消除这一破坏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痼疾,本文试就银行工作人员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8.
郭立建 《行政与法》2008,33(4):94-97
腐败暴力犯罪是私欲恶性膨胀的领导干部,谋官害命的极端腐败犯罪行为。本文剖析了此类犯罪的主客观特点和犯罪根源,提出了要加强思想教育、权力制约、重点惩治、民主政治等方面建设,使其不想犯罪、不能犯罪、不敢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金融部门已经成为经济犯罪的多发部位,金融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所实施的犯罪案件在经济犯罪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由于这类犯罪发生在金融系统的经济管理、经济运行和经济交往过程中,因而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为了消除这种破坏市场经济的瘤疾,本文根据某市1988年至1993年破获的79起83人的金融犯罪案件,就当前金融系统经济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探讨如下:一、当前金融系统经济犯罪的主要特点1、重大、特大案件多,犯罪数额大。在全市金融系统79起经济犯罪案件中,属于特大案件i4起,属于重大案件23起,重大、特大案件占46.8…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法律》2006,(6):4-4,52-53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加强合作、构建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追求。而腐败犯罪破坏民主与法治,助长有组织犯罪和恐怖主义.危害正常的生活.危及人类社会美好愿景的实现。随着跨国腐败犯罪的不断增多,腐败犯罪与恐怖主义犯罪、毒品犯罪及其他有组织犯罪的交织日趋显著,各国反贪机构携手肃贪已成为必然趋势。为促进反腐败的国际合作,联合国制定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腐败的预防、腐败犯罪的界定、反腐国际合作、非法资产的追缴等问题提供了一整套法律规范.得到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迄今已有140个国家签署了这个公约。随着该公约在2005年12月正式生效,其有效执行越来越为各国所关注。各国反贪机构期待有一个独立、专门的组织推动彼此间的沟通,增进务实合作,国际反贪局.联合会正是适应这一需要而成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