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三十多年前,我从部队转业回乡,安排在文教部门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据说是工作需要,我被调到了县民政局。我感到很茫然。之前我对民政工作的印象是:"发发钱,拜拜年,扶贫抚优侍孤残。"行武出身,血气方刚,我打心眼里不想干这种婆婆妈妈的繁琐工作。但事已至此,只好先试着干再说。不过,我心里有个小九九,一旦有机会,我还是要坚决离开。我极不情愿地去上班了,年过半百头发花白的老局长简单地和我谈话后,便给我抱来一大堆《中国民政》杂志,语重心长地让我认真阅读,慢慢领会。如今回想,这算是当年最时髦的岗前培训吧。  相似文献   

2.
<正>当我看到"我与《中国民政》征文"时,感恩之情从心底涌出。这情感,不仅因为我是民政系统的一分子,也不仅因为《中国民政》刊发了我的文章,更多的是我在它浓浓墨香熏陶下,一次次加深了我对民政工作的认识和热情,不断提高了工作水平。我与《中国民政》接触有20年之久,但真正喜爱是近十多年的事。1998年9月的一天,我的一位朋友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拿着第9期《中国民政》去给一位退  相似文献   

3.
<正>光阴荏苒,伴随着我国民政事业的发展进步,《中国民政》杂志走过了60载风雨历程。为了纪念《中国民政》办刊60年,特举办"我与中国民政"征文活动。如果您曾为《中国民政》奋斗过,如果您曾被《中国民政》感动过,如果您曾受《中国民政》影响过,或者您长期关注、关心《中国民政》,我们期待您惠寄稿件,讲述故事、抒发情感、表达期望、提出建议……活动时间2014年5月1日—2014年8月31日活动主题"你我同行,让我们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相似文献   

4.
<正>我有幸和《中国民政》相识并结伴而行是从2003年起,那年,我因工作变动来到莲花县民政局工作,开始了与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打交道的民政生涯。为了尽快熟悉民政业务,我如饥似渴地从《中国民政》中吮吸民政知识"养料",对于一些新政策、新观点、好做法和名篇佳作,我不仅认真学习勤摘笔记,还复印剪贴  相似文献   

5.
<正>在我国基层乡镇、街道办事处,有千千万万个民政助理,我是其中一员。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人物。在全国民政系统,《中国民政》是个大刊物。然而,它平易近人,不拒细流,海纳百川。二十个春夏秋冬,我与《中国民政》同呼吸、共思索,留下印证,放飞希望,结下了不解之缘。1994年我步入民政行列后,在工作学习中逐渐熟悉了《中国民政》。并把它作为学习园地,吸取营养,指导工作,互动交流。要想工作好,学习不可少。任何一项工作,都有它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民政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因为与《中国民政》的一次牵手,我成为一名光荣的民政人,使我对民政事业有了永恒的情愫,并在文字的园地里流连徜徉,创造辉煌。《中国民政》是我无声的师长、工作的"宝典"、展示的平台、前行的导航。1991年8月,我高考名落孙山,爱好书法的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大纵湖镇政府毛遂自荐,有幸被录用为党政办公室文字誊抄员。工作之余,我爱上了新闻写作,在搞好新闻宣传的同时,关注着农村的发展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政》2014,(6):64-64
<正>光阴荏苒,伴随着我国民政事业的发展进步,《中国民政》杂志走过了60载风雨历程。为了纪念《中国民政》办刊60年,特举办"我与中国民政"征文活动。如果您曾为《中国民政》奋斗过,如果您曾被《中国民政》感动过,如果您曾受《中国民政》影响过,或者您长期关注、关心《中国民政》,我们期待您惠寄稿件,讲述故事、抒发情感、表达期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民政》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主管、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办,是民政部机关刊。创刊30年来,《中国民政》一直秉承"为民政工作服务,为民政工作者服务"的办刊宗旨,是民政宣传的主阵地、民政政策理论成果发布的主平台、民政工作经验交流的主渠道。2015年,《中国民政》杂志将由月刊变为半月刊,改版后的《中国民政》信息量更大、时效性更强,机关刊的工作指导作用将得到更充分的发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政》2014,(4):64-64
<正>光阴荏苒,伴随着我国民政事业的发展进步,《中国民政》杂志走过了60载风雨历程。为了纪念《中国民政》办刊60年,特举办"我与中国民政"征文活动。如果您曾为《中国民政》奋斗过,如果您曾被《中国民政》感动过,如果您曾受《中国民政》影响过,或者您长期关注、关心《中国民政》,我们期待您惠寄稿件,讲述故事、抒发情感、表达期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丁朋 《中国民政》2014,(8):13-14
<正>1984年初,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时任民政部部长崔乃夫高瞻远瞩、因势而谋、相机而断,敏锐地抓住机遇加强民政宣传工作,将1978年复刊的《民政工作》改为《中国民政》。2014年,值此《中国民政》创刊30周年之际,我们看望并采访了86岁高龄仍不断关注着民政工作的崔部长,领略睿智老人的风采,聆听谦逊长者的高见。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民政》是新中国民政发展史上第一本综合性指导刊,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60年前,伴随新中国诞生,《中国民政》的前身《内务部通讯》创刊,成为民政系统"交流经验、综合情况、推行政策"的重要指导平台。30年前,民政部恢复建部不久即决定创办机关刊《中国民政》杂志,以宣传民政政策,交流工作经验,推动民政发展。创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政》2014,(8):17-18
<正>《中国民政》源于建国初期的《内务部通讯》,已有60多年历史。1952年10月,内务部创办《内务部通讯》;1958年4月,内务部创办《民政工作快报》;1959年9月,《内务部通讯》和《民政工作快报》合并为《民政工作》,定位为"刊登国务院和内务部有关民政工作的政策和法令;解答有关民政工作方针、政策、法令的疑难问题;反映各地开展民政工作的动态;交流各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4月,为隆重纪念《中国民政》创刊30年,本刊启动了"我与《中国民政》"有奖征文活动。承蒙广大读者的厚爱和支持,自征文启事在2014年第4期刊登后,编辑部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众多应征稿件。经活动组委会认真、细致的评选,获奖名单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听闻《吉林人大》杂志拟将改版,其风格、内容、形式都将要发生变化。我不是编辑部人员,所以也想像不出改版后的刊物会是什么样子,不过忆起近些年来我与这本刊物的渊源,心中却颇有一番感慨。我于1996年考入省人大机关,开始接触《吉林人大》杂志,几乎每一期都浏览得很仔细,那时主要是想通过这本刊物尽快熟悉人大业务,根本没想过自己也成为杂志的撰稿人之一。实际上,我早在  相似文献   

15.
小胡 《人民公安》2013,(23):38-40
警察公共关系处处长平时都在忙活些什么?下面这篇日记充分满足了无论其他警种战友还是社会普罗大众的好奇心。小胡同志代表了奋战在公安战线宣传口的许许多多的同行,她永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相似文献   

16.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5月15日、16日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连续举行两场公益演出,残疾演员高超的艺术表演、感人的梦想与追求,震撼了现场的每位观众。演出还没有开始,许多观众就早早到来。能容纳3000人的台北国际会议中心大会场座无虚席,就连两边的通道都站满了观众。有些观众甚至连续两天都来观看。舞台上,12位聋哑姑娘表演的《千手观音》姿态典雅;无臂演员黄阳光表演的舞蹈《秧苗青青》展现出残疾人生命的阳光和希望;年仅14岁的先天盲童王宾演奏  相似文献   

17.
很久以来,《中国妇运》就是我心中那一片永远青青翠翠的竹林。初识《中国妇运》是在1991年,那时我刚调入山西省妇联做文秘工作,那时《中国妇运》还叫《妇女工作》。办公室的《妇女工作》遂成了我案头、手上、枕边的最爱。  相似文献   

18.
郭庆晨 《文明大观》2001,(11):86-86
闲来无事,数一数二十多年来投过稿的报刊,足足有六七十家。不过,始终如一至今“热度”不减的并不很多,《文明大观》就是在我心里占据重要位置的一家,而且时日愈增,交情愈浓。  相似文献   

19.
在迁进新校舍的时候,我曾亲手捆扎好《公安教育》,整整齐齐,从创刊号开始一本不缺。他们没有灰尘,只是纸页有些微黄。可能是出于职业的习惯吧,我总是无意识地把所有书报分类存放,且一定要排列叠放整齐。那些书报里满载的是我的生活,我的情感。因此,我倍加呵护,生怕哪一天他们会离我而去,连招呼也不打一声。他们确实是我的良师益友。他们赋予我知识,拓展我的视野,丰富我的生活,陶冶我的性情。他们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在午后的阳光里激发着淡淡的幽香,在深夜的枕边伴我一起疲惫地睡去。有时,他们又会在我的脑海里一闪,相互碰撞着,产生灵光一现的…  相似文献   

20.
梁霞 《人民公安》2012,(2):51-51
母爱有很多种,然而对身有残疾的儿子来说.母爱更显得伟大.伟大到倔强的史铁生不愿意坦然接受。总是有意无意地伤害到最亲的她,但她对他却不离不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