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宁政发[2015]49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以下简称《办法》),推进我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办法》的重要意义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社会公平,是一项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办法》是我国第一部统筹各类社会救助制度的行政法规,首次将"救急难"、疾病应  相似文献   

2.
<正>规范性文件统一编号ZJBC01-2019-0013甬政办发[2019]66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为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7) 15号)和《浙江省社会救助条例》《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我市改革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标准调整机制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吉政发[2014]20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加快推进我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一、深刻认识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重要性《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我国第一部统筹各类社会救助制度的行政  相似文献   

4.
<正>终于,2014年初春,对于困难百姓来说,传来了"重大利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颁布实施。守住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安全底线,确保民生安全网"网底"密实坚韧,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我国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国家的繁荣富强,最终的成果还是要回馈到人民身上,让每一位公民在国家的护翼下,不再为看不起病、住不起房、上不起学发愁。《办法》的颁布,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解决困难群众急难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正>东府[2015]10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现将《东莞市困难家庭临时救助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5年1月19日东莞市困难家庭临时救助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会救助制度,规范临时救助工作,更好地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广东省社会救济条例》、《广东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等  相似文献   

6.
正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主要内容如下。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发展社会救助体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现就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政》2014,(2):16-24
<正>导语近年来,我国的社会救助事业蓬勃发展,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基本建立,社会救助制度法治化在探索中前行。2013年12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会议审议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草案)》,决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会议强调,社会救助是向特定困难群众提供及时、必要救助的托底性保障制度,是"保  相似文献   

8.
正GZ0320200228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财政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文件穗民规字[2020]1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做好我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工作,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以及《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广东省社会救助条例》《广东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广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等有关规定,现就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标准调整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社会救助工作力度,基本建成了"以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为辅助,社会捐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但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社会救助工作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社会救助制度"碎片化"、家庭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0.
正《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规定:"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河北省着力加强社会救助顶层设计,在重视预防、主动作为的基础上,一手保民生,不断提高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一手促就业,努力实现困难群众自我发展,构建起"预防-补救-发展"三位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改革制度,完善救助体系。一是构建制度体系。河北  相似文献   

11.
<正>保障民生,关键是要保住基本、补上短板、兜牢底线。我们要编密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使困难群众生存有尊严、生计有保障、生活有盼头。社会救助是国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在现代社会发挥着维护国民基本生活权益的托底作用,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后一道防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和不断改革,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2014年2月,国务院颁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明确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讯     
宗河 《中国民政》2008,(7):27-27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建立健全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赣府厅发[2008]31号),要求妥善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临时生活困难,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提高对因临时性、突发性事件造成生活困难群众的救助能力。《通知》确定了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救助范围和救助标准。《通知》指出,临时救助的对象主要包括:城乡低保户中因灾等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的家庭;  相似文献   

13.
《天津政报》2020,(2):46-47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临时救助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办法》)有关情况解读如下:一、问:《办法》出台的背景是什么?答:临时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托底性制度安排。2014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国发[2014]47号)要求,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天津市临时救助制度》(津政办发[2014]98号),近年来,此项制度较好地化解了城乡居民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在兜住民生底线、开展救急解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渝府办发[2014]138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查认定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11月11日重庆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查认定办法第一条为提高社会救助对象认定的准确性,让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确保我市社会救助事业健康发展,依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乡居民  相似文献   

15.
改革现行的医疗救助办法,变事后救助为主为事前救助、事中救助、事后救助相结合,确保更多的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得到医疗救助。日前,泸州市政府在下发的《关于加强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意见》文件里,进一步传达出该市党委、政  相似文献   

16.
正宁财规发[2018]38号各市、县(区)财政局,民政局:为进一步加强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社[2017]58号)等相关规定,自治区财政厅、民政厅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和社会救助体系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需要明确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主要任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目标任务的提出,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指明了新方向。一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确立了新目标。从经济发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8月29日)沪民规[2019]7号各区民政局:现将《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进一步规范本市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审核确认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上海市社会救助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低保的申请受理、调查核实、审核确认、资金发放、动态管理及其监督等适用本办法。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20,(19)
正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民生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为改革完善民生兜底保障工作指明了方向,确定了任务,明确了路径。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要适应新时代民生保障新形势,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在救助制度、救助标准、救助内容、救助机制等方面深化改革,构建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在贫困治理中的兜底保障作用,更好地彰显民政部门的时代使命和历史担当。  相似文献   

20.
<正>一是完善政策体系。督促各地制定出台《广东省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暂行办法》的具体实施办法或细则,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抓好规范管理。全面建立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制度和慈善事业有效衔接,覆盖面广、程序规范、水平较高的医疗救助政策体系。二是提高救助水平。按照"应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