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刚刚过去的几个月,让已习惯了反腐雷霆之势的人们,再次震撼于中央反腐的力度和决心。看一看这串名单:赵智勇、苏荣、杜善学、令政策、万庆良、徐才厚、韩先聪、张田欣、周永康……上至国级,下至省级,都是“老虎”乃至“大老虎”。他们之外,更有一大批腐败官员被查处。  相似文献   

2.
在正风肃纪与反腐败斗争上,毛泽东有着超人之勇气.在他眼里,丝毫容不得党内存在腐败,一旦发现腐败分子,毫不留情、严惩不贷.他把反腐败当作“打老虎”,主张“大老虎”“小老虎”一齐打,并指示“要注意打尽老虎,不要松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极少数人经不起考验、腐败蜕化的现象.毛泽东曾铁面无私地处死谢步升、黄克功、唐达仁、左祥云、肖玉璧、刘青山、张子善等7只“大老虎”.  相似文献   

3.
上期回顾     
《廉政瞭望》2013,(13):5-5
十八大后,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成为落马的第四名省部级高官。观察人士分析,今年打的“老虎”或将不止于此。 “中央巡视组要找出‘老虎’和‘苍蝇’。”中央对巡视工作的要求被指回归巡视的主要职能:发现腐败。  相似文献   

4.
综观近年来官员腐败案件,发现其中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贪官的背后多有一个“贪内助”在帮助官员受贿或者直接受贿,以至于官员腐败出现一个奇特的现象,每倒下一个官员,其家人,尤其是妻子也难逃其责,双双甚至更多的家人进了监狱。  相似文献   

5.
《党建文汇》2014,(12):24-25
广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结合广东省查处的腐败案件分析,认为: 当前腐败和不正之风具有八个普遍性特点 一是“官商勾结”。一些官员在与老板交往过程中勾肩搭背、不分彼此,各取所需,为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埋下了隐患。纪检监察机关办案发现,一个腐败官员周边往往围着几个不法商人,一个老板背后往往傍着几个官员,官商形成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现实表明,官员“私生活”已经和一些官员的腐败结伴而行。预防和惩治官员“私生活”背后的腐败,必须要强化政治教育、严格制度规范、创新评价机制、实行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7.
美国式腐败     
海纳 《廉政瞭望》2007,(3):49-50
“合法”腐败美国最大的腐败就是将腐败“合法”化。政府官员发家致富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政府官员在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几进  相似文献   

8.
大可 《党课》2010,(5):70-72
随着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官员也在变换花样,瞒天过海,腐败手段更加隐蔽,由此滋生出更加隐秘、曲折的捞钱手法来一利用延期的权力获取不正当利益,可谓“人”走而“影”在,被形象地称为“影子腐败”。  相似文献   

9.
李天锐 《廉政瞭望》2014,(14):29-30
记者梳理发现,官员“离别腐败”,按表现形式可分为“突击办事”、关照商人与亲友、退休前后扶植代理人捞钱等,且具有突击性、隐蔽性两个特征。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反腐败斗争日渐深入,一批"老虎""苍蝇"现出原形。但还有种腐败,因腐得隐蔽,败得儿戏,常常不为人所关注,可其危害却不在腐败之下。不谋公事、不愿担当、执行不力、推诿扯皮耍滑头等,是这类"软腐败"的表征。究竟哪些人在"软腐败"的泥淖中越陷越深?"软腐败"的官员都是什么样?不妨给他们画画像。太平官不敢为2015年5月,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组织发起了"部分官员不作为真实原因"调查,共发放了8896份  相似文献   

11.
‘微腐败’主要是指以基层党员干部为主,乱用公权力从事违法违纪的行为。人们常说:“大老虎太远,而苍蝇直接扑面。”这突出反映了基层“微腐败”的危害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纪检部门查处了许多‘‘大老虎”,也揪出了一些“小官巨腐”。虽然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在一些地方基层党员干部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依然呈现易发多发趋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及时予以治理。  相似文献   

12.
“非典型腐败”,就是看起来不像是腐败、或不被认为是腐败的腐败。读起来拗口.可现实生活中确有这样一些官员。面对来势强劲的廉政风暴,他们变换招数。其“应对”手段也日渐多样化。有的官员在职时不伸手,但处处留“人情”,离职后四处伸手索回报,美其名曰“换手抠背”;  相似文献   

13.
吴春岩 《世纪桥》2008,(3):39-40
“高薪养廉”并未从人的内在道德体系中遏止了腐败,反而陷入了越“养”越“腐”的怪圈。只有从内在的道德体系中,提升官员的道德认知、坚定官员的道德信仰和政治信仰才是从根本上陷“腐败”于绝境。为此,我们应该从社会道德氛围及官员的伦理道德培训两个方去面着力重构官员的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14.
<正>隐性腐败自古有之,是一种官场顽疾。一些官员游走于法律的灰色地带,利用制度漏洞或执法松懈牟取私利,被发现时则用“一时疏忽”“下不为例”等加以开脱。但腐败就是腐败,无论手段多么隐蔽,所造成的危害是一样的。身份便是“隐性财富”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宦官张让是汉灵帝朝的“十常侍”之一,手眼通天,  相似文献   

15.
人文荟萃     
□“削权养廉”才是治本之策旅美学者傅红春为中国反腐败开出的药方是:削权养廉。“高薪”难以“养廉”。中国官员的腐败,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他们正常收入低下。而且,“高薪”的标准如何确定?以中国媒体公开报道的官员腐败案例,金额动辄百万、千万甚至上亿元,再高的“高薪”也填不满他们的贪欲。“严刑”也难以“养廉”。任何投资者,如果有高回报诱惑,那么再高的风险,他也会铤而一试。对中国官员来说,腐败是立竿见影、实实在在的收益,严刑却是有很大的机会可以逃脱的。中国官员的腐败,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权力太大。所谓“削权…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0,(21):77-78
“州官敢放火,我就敢点灯”——国人的公平观念 当下,不少人高呼“打倒贪官”,主要是痛恨腐败导致的社会不公、贫富差距,而并非真的出于捍卫法治正义。所以,当腐败现象难以消除时,他们会认为社会对己不公,从而为自己的腐败找到“正义”理由:“州官能放火”,为什么我就不能“点灯”!于是,反对大官用大权腐败的小官,会心安理得地用小权腐败;反对腐败官员的平民,自己也会托人结识腐败官员。  相似文献   

17.
玩摄影、养兰花、收集名人字画……原本,这些只是个人的“雅好”。但近年来,一些官员的“雅好”摇身一变成“雅贿”,让腐败也变得“文艺范”。中国青年报记者根据官方媒体公开报道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至少有27名落马官员涉嫌收受“雅贿”。“雅好”成腐败又一隐蔽通道。  相似文献   

18.
“隐性腐败”是相对于显性腐败而言的。近年来,随着反腐倡廉力度的逐年加大,一些贪官已从赤裸裸的权钱交易,逐渐转向隐蔽性较强的信息贿赂、期权贿赂等隐性腐败行为。随着官员腐败行为渐渐从“地上”转为“地下”、由直接转为间接、由“现货”转为“期权”,“隐性腐败”便成为时下腐败行为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全党加大反腐败力度,‘老虎”、“苍蝇”被逮捕、判刑的消息不断传来,渐成强大声势。南昌航空大学原党委书记王国炎就是落马官员中的一位。2013年8月23日,江西省萍乡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王国炎受贿一案进行一审宣判,以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5年。  相似文献   

20.
贪官与贪妻     
读书看报,发现好些官员之所以腐败,大都与自己的配偶有关。其实,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古人早已概言之,曰:“妻贤夫祸少”。至于妻不贤如何,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