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生荣 《中国法学》2001,(3):108-116
惩治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 ,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的必要之举 ,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当前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主要特征是 :突发性、暴力性、有组织性和内外勾结型。为了有效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 ,促进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 ,在总结以往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 ,确立科学的惩治与预防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对策是非常必要的。这些对策应包括 :坚持依法、公正和效率原则 ,注重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 ;明确打击重点 ,针对不同性质的犯罪采取不同的措施 ;打击与反腐败相结合 ;化解民事矛盾 ,消除诱发因素 ;打击与预防相结合 ,完善综合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网络贩枪犯罪是影响社会治安的毒瘤,常常与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毒品犯罪、恐怖主义犯罪合流造成犯罪升级,一直都是公安机关打击的重点和难点。针对网络贩枪犯罪的特点与侦查难点提出侦查对策与防控建议并总结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公安机关对打击网络贩枪案件所做出的革新与进步,以期加强对网络贩枪犯罪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与公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3.
<正> 抢劫罪是侵犯财产罪中社会危害性最大的一种犯罪,这种犯罪不仅直接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且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历来是我们重点打击的犯罪之一。  相似文献   

4.
张巍 《犯罪研究》2011,(2):71-74,91
我国历来对毒品犯罪打击甚严,但从长期的实践来看,一味严惩毒品犯罪效果不甚理想。我们应客观地对毒品犯罪进行评价,在打击毒品犯罪时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严格规范侦查手段,注重打击与教育相结合,从而获得禁毒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沈宏清 《江淮法治》2008,(22):38-39
长期以来,社会犯罪以及社会治安问题是诸多社会矛盾和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固然,坚持依法打击危害社会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和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但仅靠打击不可能有效地减少犯罪,治本之策在于实行综合治理,它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6.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社会危害性巨大,严重危害着社会治安稳定,是当今世界各国重点防范与打击的对象。本文通过分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形成的社会心理原因和其中不同成员的心理特点,提出了对组织成员强化打击,分化瓦解的心理打击对策。  相似文献   

7.
赵金全 《政法学刊》2014,(1):125-128
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公共安全,预防控制犯罪,打击敌对势力和各种犯罪活动是公安队伍的基本职能。多年来,许多公安民警在打击和制止各种犯罪行为的斗争中流血牺牲,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无私无畏的精神。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有些伤亡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8.
从司法实践来看,当前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直接威胁着社会治安。认真研究和对待青少年犯罪问题。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其成因,对于遇止、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社会危害性巨大,严重危害着社会治安稳定,是当今世界各国重点防范与打击的对象。本文通过分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形成的社会心理原因和其中不同成员的心理特点,提出了对组织成员强化打击,分化瓦解的心理打击对策。  相似文献   

10.
对“两抢一盗”犯罪的再认识打击和预防“两抢一盗”犯罪的能力,直接决定着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具体到公安机关, 就是要提高“四个能力”,即: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一个地方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四项指标:一是刑事发案的总量是否平稳;二是大要案、恶性案件发生了多少;三是看打击和控制犯罪的能力强弱;四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淮滨县法院坚持开展严打治斗争,从案件受理情况看,"两抢一盗"犯罪在案件数量、犯罪人数上均有所下降,特别是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抢劫犯罪有了较大幅度下降,为我县的社会治安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审判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前"两抢一盗"犯罪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为此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防范和打击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强奸犯罪已成为社会犯罪中的突出现象一九八三年开始的“严打”斗争,卓有成效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促进了社会治安的明显好转,各类犯罪案件均在逐年大幅度下降。唯有强奸犯罪却呈上升趋势,什么原因?我们作了一些调查研究,现将情  相似文献   

13.
强奸罪是一种严重侵犯妇女人身权利的犯罪。它不仅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破坏妇女的人格和名誉,而且危害妇女的生命。同时还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公民的生活秩序、家庭幸福。所以这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很大,历来是我们重点打击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4.
腐败犯罪是洗钱犯罪的上游犯罪,从洗钱活动的发展过程来看,腐败犯罪与洗钱紧密相连,对腐败活动进行控制可以更有效的打击洗钱活动。本文从腐败犯罪与洗钱犯罪的关系中找出它们的联系,从而得出启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聋哑人犯罪呈上升趋势,而聋哑人犯罪案件的打击处理率却降低了,这给社会、家庭均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严重地危害了社会治安,本文结合办案实践,提出一些打击处理、预防此类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陈锐 《特区法坛》2004,(7):31-31,6
毒品犯罪由于其诱发诸多刑事犯罪,已经成为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的重要因素,因此,打击毒品犯罪不仅是全力维护社会治安的需要,而且也是维护社会破治稳定的重要举措。我省各级党政领导对此极为重视,海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戒毒工作的决定”,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使禁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3年,全省查处毒品违法案件7571起,涉毒案件1614起,涉毒违法人员9542人。有相当—部分人实施强制戒毒和转为劳动教养。  相似文献   

17.
一、严厉打击不动摇人民法院要根据中共中央全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意图和工作部署,从各地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加强刑事审判工作,依法从重从快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破坏市场秩序的犯罪活动。继续依法严厉打击恐怖犯罪、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犯罪和各种颠覆国家政权、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保障国家安全;依法从重从快打击杀人、爆炸、抢劫、绑架、故意伤害等严重暴力犯罪,黑社会性质等有组织犯罪,盗窃、抢夺、赌博等多发性犯罪,以及毒品犯罪、拐卖妇女儿童犯  相似文献   

18.
打击和预防“两抢一盗”犯罪的能力,直接决定着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具体到公安机关,就是要提高“四个能力”,即: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一个地方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四项指标:一是刑事发案的总量是否平稳;二是大要案、恶性案件发生了多少;三是看打击和控制犯罪的能力强弱;四是人民群众安全感的高低。目前,以抢劫、抢夺、盗窃为主要犯罪类型的多发性侵财案件约占全国全部刑事案件的85%。  相似文献   

19.
社会治安稳定,是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近期,我们通过对检察机关审查批捕起诉的各类刑事案件进行了专题调查:从1998年元月至1999年底,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206案306人,受理移送起诉203案264人,审查后,批准逮捕167案247人,提起公诉159案204人。从调查分析所揭示的犯罪特点、手段、动机、原因来看,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吉林省公安机关坚决贯彻从重从快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方针,狠抓侦察破案和刑侦基础建设,加强社会治安治理整顿,强化打击力度。三年来,严重暴力案件破案率逐年提高,重大和特大案件破案数分别提高26.6%和61.1%。全面加强刑侦工作是适应斗争形势、稳定社会治安大局的需要当前,吉林省社会治安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刑事案件数量增多,重特大案件急剧上升,损失日益加剧;犯罪的有组织程度越来越高,有些犯罪团伙明显带有黑社会性质和色彩,不仅对社会危害极大,也对公安机关打击犯罪工作构成潜在的威胁;犯罪手段越来越凶残,严重暴力犯罪居高不下,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影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犯罪职业化特征日趋明显,技术型、智能型犯罪屡见不鲜,给侦察破案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