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野生动物保护取得的成效 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一直是我国的一项重大任务,野生动物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保护我国环境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需要。随着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地方一系列关于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法规的颁柿实施,社会公众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2.
常纪文 《检察风云》2014,(20):28-29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食文化也是如此。长期以来,"山珍野味"作为所有权的对象物,成为人民主宰的对象,进入菜品。从法律条文中看,保护野生动物往往基于保护生态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自身,加上对动物的善待一直倾向于通过道德规则来调整,法律上的保护空白很多。因此,野生动物的保护问题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3.
幽默大王     
野味馆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一位官员来中国考察后,在一次会议上对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大加赞赏:“中国不光是官方重视保护野生动物,我还看到很多民间组织也在大力保护。”“这是些什么民间组织呢?”有人问。  相似文献   

4.
野生动物资源的刑法保护是重要和必要的,与野生动物的刑法保护理念发展同步,我国刑法有关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体系已逐渐走向精细化,“野生动物资源”法益的内涵亦随之更新。我国现行刑法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存在保护类型粗放、入罪标准重心偏离、刑罚裁量较为轻缓等困境,难以满足野生动物资源法益完整保护的需要。不同类型的野生动物资源因核心法益内容,以及具体法益内容占比的不同,其刑法保护诉求也不尽相同。为此,刑法应在复合法益结构的基础上对野生动物资源进行类型化、个别化保护,并以此为基础实现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刑法保护体系的完善:着重实现涉人工繁育野生动物资源之刑法保护体系的区分性构建;通过优化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价值核算适用标准,完善此类犯罪的入罪标准;在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量刑时,要从严把握缓刑适用标准,并准确划定生态恢复措施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石,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伙伴,保护野生动物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伴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却并没有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完善,法制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已经不能满足目前保护野生动物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新疆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雪豹、紫貂、马鹿、北山羊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这里健康成长。为了恢复这些野生动物的数量。新疆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不遗余力地保护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生态链。野生动物的种群和数量正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7.
梁玮 《法制与经济》2010,(16):48-50
自然资源权属问题历来为学者们所争议。有关自然资源的权属问题可以衍生出多个无益于保护野生动物、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现象。本文以明确野生动物、野生动物资源、自然资源、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概念为前提,以2010年沈阳私人动物园东北虎饿死案为切入点,探讨野生动物园中野生动物权属的问题,并对野生动物合理利用和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业经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于1989年3月1日起施行.《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从较完全的意义上走上了法制的轨道.野生动物是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我国宪法第9条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修订后的《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扩大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范围,将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外的其他陆生野生动物也纳入管理范围。  相似文献   

10.
因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切断非法买卖野生动物交易链的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立法解释,对明知是非法狩猎的野生动物予以收购的行为指引适用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刑法规定。这属于立法中的法律拟制,客体主要是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制度。在实行"最严制度"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时代背景下,现行收购野生动物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司法解释存在诸多不足,亟待修改完善:一是本罪的成立不应以上游非法狩猎行为构成犯罪为前提;二是对职业收购人、收购数量巨大、拒不交代上游非法狩猎行为人等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适用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第二档法定刑;三是本罪罚金刑的幅度应当高于行政罚款。  相似文献   

11.
陈仪 《法学》2012,(6):89-97
割取死亡鲸肉的行为未被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分则所明文禁止,依《野生动物保护法》总则和《物权法》关于"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的规定,这种行为可认定为盗窃国家财产的行为。美国《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对此类行为亦予以禁止,但其理由却非基于国家所有权,而是基于保护野生动物的需要。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国家所有权与物权法理论有诸多难以相容之处。野生动物资源的国家所有权实为一种公法上的所有权,与私法上的所有权不同,故应适用不同于私法规则的公法规则。国家对宣示为国家所有的公共自然资源并不拥有独占和排他的权利,在以禁止、许可等方式限制公众利用公共自然资源时,不应以市场化方式运作,而须考虑公共利益。也不得在法律未明文禁止的情况下,以"盗窃"财产为由处罚利用公共自然资源者。  相似文献   

1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 亚洲象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非洲象被依法核准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家禁止亚洲象和非洲象象牙及其制品的收购、运输、出售和进出口活动。近几年来,各地、各部门严格按照《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规定,严厉打击非法收  相似文献   

1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野生动物的保护、驯养繁殖、开发利用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相似文献   

1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下简称《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5.
《司法业务文选》2013,(23):35-39
1.2013年1月22日国家林业局令第31号公布2.自2013年4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防范陆生野生动物疫病传播和扩散,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从事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本办法所称陆生野生动物疫源是指携带危险性病原体,危及野生动物种群安全,或者可能向人类、饲养动物传播的陆生野生动物;本办法所称陆生野生动物疫病是指在陆生野生动物之间传播、流行,对陆  相似文献   

16.
“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的义务”,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明文规定。然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的现象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家住江苏省如皋市的“环保卫士”陈进冬,20年拯救野生动物121万只(条).从而捍卫了法律的尊严。其锲而不舍、善待保护野生动物的精神令人敬佩,值得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1989年11月,四川省黑水县人民检察院对本县的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主要对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的麦扎乡、沙石多乡作了抽查。调查的结果表明,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亟待法律保护。若不及时加强管理工作,后果则不堪设想。黑水县位于对西北高原,地处山区,接近草地,海拔在3000米左右。野生植物有阔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且气侯适宜野生动物的繁衍与栖息。因此,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属于国家保护的动物主要有獐子、金丝猴、盘羊、马熊、马鸡等。其中较珍贵的是獐子和金丝猴。这些动物在1970年以前还很多,尤其是獐子成群,到处可见。有些人一天用枪可打5只左右,安上200根套子可套10只左右。然而,现在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了针对陆生野生动物以食用为目的的危害行为的法律规制,在原有罪名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野生动物刑法保护的外延。这一立法条款修订与疫情防控的社会背景相关,体现了积极主义刑法观回应社会现实的功能。此次刑法修正案对野生动物的立法完善不仅是尊重动物伦理生命权的体现,而且深层次地涉及公共卫生安全的法益考量,是弱人类中心主义在刑事立法领域的生动展现。野生动物的刑事法律规制并未采用全面保护的立场,这一保护的有限性是刑法作为保障法的地位所决定的,这也决定了在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规则体系中,需要审慎辨析刑法与行政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在具体适用时应当结合此次修正案的条文设置进行教义分析,合理把握具体要件的内涵与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防范以保护之名而随意逾越刑法边界。  相似文献   

19.
南剑 《检察风云》2006,(3):28-29
上海野生动物园(以下简称“上野”)是国家旅游AAAA景点,园内散养着200多种近万头野生动物,开园以来已经成功接待观光客上千万人次,是长三角地区不可多得的一个旅游景点,又是保护和拯救野生动物的宝地。然而,十年生聚、十年经营使动物园事业发展如日中天之际,少数创业者却倒在金  相似文献   

20.
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类犯罪为法定犯。但由于行政法、刑法以及司法解释关于野生动物犯罪相关规定存在一定的冲突,特别是在动物保护等级、保护对象、升档标准等方面,导致司法实践在法律适用方面存在众多困难。而在司法实践中,关于动物犯罪案件司法鉴定、主观明知、违法性认识、证明标准等方面也存在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